为什么在大城市里的人能很容易分辨出从乡下或农村来的人?

米壳人

环境给我们打下的烙印太深,走在哪里都容易被人认出来。

中国最大的大差距不是中西部之间的差距而是城乡之间的差距,这巨大的差距当然会反映在人的身上。尽管这差距在逐步缩小,但对我们这一代和上一代人的影响,那是无法消除了。

我上大学的时候,假期总要从大姨家路过,她家在我们本地的市里,那时她就劝我毕业后要离老家远点,千万别回县城里去,不然老家那些亲戚熟人会随时过来把家里变成招待所。今天尽管很多地方的农村条件已经很好,富裕的农民收入远高于城市里普通的白领,但这条鄙视链仍然存在。影视剧和电视节目里农村人还是土得掉渣,或者就是成天扯淡没正事,你看《乡村爱情》里哪有正经农民?

这条鄙视链对我们这些农村出来的人也有潜意识里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行为上,就让很多城里人一眼就看出我们的出身。

不过有什么关系呢?身份的问题,只要你自己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自己不在意,那它就是别人的问题。就像网传的马爸爸的段子,“我长得丑,难受的应该是别人,反正我自己也看不见,为什么要难受呢。”

再过一些年,农村人少了,土地集中了,各方面条件都好了,又是绿水青山,当一帮城里人去那儿“洗肺”的时候,就会有一群农民围观,“瞧那帮城里来的,就像没见过世面似的。”


HR那些事儿

城乡有差别,优越别得瑟!为人别忘本,尊重是修养!人力资源沉思录,与你好好聊职场!

本不属于我的答题领域,不想答。但看到这个话题很有倾向性,故意找茬碰瓷的吧!

不知题主问这个问题的目的是什么,也不知道题主的身份。若题主是城里人,问出这个问题可以理解,但有些得瑟!若题主也是农村人,不知道是什么心态,自卑?



别忘本

我在农村出生,祖上都是农村人,现在大城市学习,工作,生活已经20多年,早已经是城市户口。那么按照题主的说法,我算是乡下或农村出来的人?还是在大城市生活的人?


我五岁的儿子,经常对我说,“你们农村人……”,把我乐得不行不行的!他是我儿子啊,他哪里来的优越感?不是,我确实就是农村人嘛!

大概率,题主是城里人,或是在大城市里生活的人。如果你是从乡下出来的,别自卑,农村人不丢人!你有知识或技术,在城里靠自己的能力吃饭,不偷不抢,怕什么吗?即使物质条件差点,生活艰辛一点,又如何呢?!千万别自己看不起自己!如果你出生就是城里人,那回去问问你爸爸妈妈是哪里来的?再问问你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看他们又是哪里来的?正所谓,往上数三代,中国还有几个城里人?!即使往上数三代,你们家都是城里人,又如何?如果拿着优越感做人,早晚会颜面扫地的,至少不会是个受人尊重的人!


别得瑟

无论是从乡下出来在城里生活的人,还是出生在城里的人,千万别得瑟!如果出生就在城里,那只能说明你命好,上帝仁慈,与你自己的能力丝毫关系也没有。假如你也是出生在农村,你的今天会是怎样吗?如果你本身好不容易从乡下奋斗出来的,又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呢?

中国城乡差异大,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教育、医疗、民生等资源国家投入向城市倾斜。从这个意义上说,城里人是得到政策支持,享受了更多更好的教育,医疗等各方面的资源。所以,你以为自己有知识有文化就是自己的能力吗?你以为自己穿得光鲜亮丽都是个人努力的结果吗?

做人,学会感恩很重要,不要得了便宜还卖乖!


多理解,知宽容

尽管目前我国广大农村经济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不可否认,城乡差别依然很大,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无法弥合。因此,农村的教育还是跟不上,农村人的文化知识水平不高。

对于刚从农村出来的人来说,对城市的生活方式不熟悉,这是很正常的。我经常碰到坐地铁不会买票的,也有出闸机不会投币的……我都会毫不犹豫地主动去帮助他们。

如果你一直生活在城里,把你放到乡下,可能也是啥都不懂,与大傻无疑!记得很小的时候,大人们总是嘲笑城里人,傻傻分不清什么是韭菜什么是麦苗^_^。我们当时笑得不行不行的,城里人怎会这么笨!现在,我自己都快分不清了!

对于刚到城市生活,有些不好的习惯,或者不太文明的举止,建议城里人学会宽容!宽容,体现一个人的心态,体现一个人的修养!


要尊重

有知识有文化,更应该知道尊重!每个农村人进城,背后都有很多心酸与不易。家里可能有留守儿童,也有年迈的父母……远离故土,远离亲人,都只是为了生活而奔波!

对于面对生活,积极努力的人!我们无法给予什么,但尊重是最起码的!

客观上,农村出来打工的人支持了城市建设,支持了城市经济繁荣,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莫大的帮助!尊重别人,也就是尊重我们自己!

看到有人问答,随地吐痰的农村人……这与其他国家歧视中国游客的逻辑是一样一样的!你身为国人,你的感受是什么?觉得受到了应有的尊重,还是侮辱?!



人力资源沉思录

说发型、肤色、口音的都是借口。有一种东西叫生活习惯和环境所养成的气质。有人说这个气质是先天的,后天无法改变,我不同意。如果一个农村人在城市里富足的生活足够长时间,气质就会发生本质性改变,这个跟自己的经济能力和每天接触的环境也有很大关系。



农村进城的很多年轻人都是在厂里店里打工,这样的经济没办法让他们生活的特别好,也就是没有足够剩余的钱来改变自己的形象与自信心。相反,很多企事业单位的领导也都是农村出身,你已经很难在他们身上看到农村的影子了。



举个栗子(粉丝轻拍),赵丽颖刚出道时候就挺漂亮的,但她当时的气质还是可以看出是农村出来的小美女。但随着演艺之路的发展,接触环境和公司的包装等。你现在还能看出来她是农村女孩吗?马天宇类似是这种情况。





有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如果一个特别有钱的农村人,他只在乡下生活,不接触大城市的人和事物,那就另当别论了。



大千发掘

城里人农村人区别很多是肯定的,各地的差异都很大,我不是大城市人但在省内分辨还是相当的容易,全国其他地方也可以但是不像在当地一看便知。

一个人是在城市里长大的,还是农村长大后出来城市的,这两个最容易分辨了。还有的虽然城市出生并且长大但是父母是从农村走出来的,所以这种属于农村家庭长大的城市人。这种区别就不大了。通常特点就是语言跟城市人的毫无区别,但同时还能说出地道的当地农村方言。这个特点是城市长大和农村长大不具备的。农村人普通话总有口音,城市长大的人不会方言。这种能力当地郊区年轻的通常也具备。所以城市家庭出生长大的人根本不可能会说农村方言,但是能听懂

像我的家庭父母就是城市出生长大的,爷爷奶奶辈的过去很早就从外省的老家出来了,老家话没见他们说过,但是当地方言也不会说,我记事儿起来他们就说的当地特色普通话,只是某些句子中会带出特别的口音,姥爷那边原生是母语,更别提了,母亲那代就失传了,我更别说,所以老一辈出来城市早,地区性方言差异又大,当地人的话学不会,自己老家的方言人家又听不懂,所以只能普通话去交流,时间久了普通话不好都难,父母这代出生家庭就是普通话交流,所以自己普通话标准是先天家庭的优势,根本不用学。

除语言方面就是饮食特点,外地不知道怎么样,我们省内农村出来的吃饭最大特点就是特别挑食,经常一起吃饭挑三拣四的,这个不吃那个不吃觉得特别难伺候,而且普遍都这样,城市的见过挑食的也没那么普遍挑的严重。后来据我分析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农村从小长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农村毕竟从吃的东西上跟城市就是天壤之别。多年吃重复单一品种又少的食物,来到城市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很大,需要适应,所以挑食严重是有合理性的。因该会慢慢改变吧。

除了饮食眼界方面,自己从小吃到的各种食物比较多,家长出差有时候会带上我去全国各地,所以在人口流动很差的时期就吃到了全国各地的食物,那时候父亲属于最早那批下海经商的人,那时候往往带回来的钱都是一摞一摞的。想想这些钱对于当时的房子来说只要能花钱买到,北京上海随便挑着买没问题。那时候农村出来的很少,各地方人口基本没有流动性,人们都抱着铁饭碗,从小就听父亲说自己城市倒数第一,小时候去上海逛商城总被当成北京人,因为那时候普通话普及率太低,上海人说话我们也听不懂,当地人印象中因该说普通话的就是北京人。所以只要一开口就被人说是北京来的。为什么当时不移民到北京上海呢,估计是因为家里有父母和亲戚的原因吧,现在看看没有什么用。都各自过各自的生活交集特别少,除了一年一聚平时基本没事儿不来往。不过也习惯于这样的生活了,亲戚间除了无聊的各种盘问重复不变的话题其他也没别的。能互相帮忙还是能帮的上的也都随缘,不是义务也没有彼此奢求,所以顺其自然就好。从小去的地方比较多的原因饮食方面世界各地的任何食物都可以接受,也没有什么偏好,虽然自己经历和眼界有限,但是饮食这方面自己确实厉害。什么都可以尝试。适应性极强,小时候第一次吃生鱼片就没有畏惧过,北京的豆汁都能喝出别样味道来。什么都能吃什么都愿意尝试但是必须是有底线的。比如狗肉自己从不吃,受保护野生动物不能吃,存在安全隐患或者冷门的动物不吃。

语言上的区别,饮食特点上的区别是这边能看到的两点。如果多比较的话区别太多太多了。


柳三变75831838

回答这个问题,我站在乡下人的角度来谈谈进入大城市的第一感觉,只因为我是乡下人 农村人,对进城特别的别有一番滋味。

第一,知道的少,看的更少,带来畏手畏脚。

我从乡下进城,是在我三年级的时候。我记得2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坐公交,亲戚让我先上公交,我不敢上,往后躲。没有办法,亲戚先上,我跟在其后。上了车,看见了位置不敢做,因为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坐,坐又坐那里,所以,就站着。亲戚让我坐,但因为座位离亲戚有几步,我害怕一会儿找不到亲戚,就说:“我不想坐\

树子的梦

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我是农村的,在城市呆了也是十几年了,一直想融入城市的人潮之中,也算是融入了吧!因为一切都是习以为常了。回首以前,想想也挺有意思!记得刚从老家出来的时候,我身高才一米六五,瘦瘦巴巴的,穿的衣服,随说是精心准备,但也是和人流有些格格不入。走到哪里,都是坐在一遍不善于表达,或者找个墙角,往上面依靠。看什么都那么新鲜。我是在厨房工作的,所以现在看到很多刚踏入社会进入厨房的小孩,仿佛都能看到我曾经的身影。农村人刚去城市,说句实话真的是一眼就能看出来!但是现在城市接近一半的人,都是农村出来的,有很大一部分已经融入进去,还有一部分通过自己的努力显然已经成为了这个城市的主人!为什么刚开始出来的人,会很容易分辨出来,其实道理很简单,下面咱们一块分析一下。



一、穿着上,能够看的出来,大多数刚出来的。穿衣服不会搭配,所以很明显的能够看的出来。

二、说话,很多刚出来的人,方言很重,现在农村大多数普通话都没有普及,所以很明显的能够听得出来。

三、眼神,很多刚从农村出来的,因为见识比较少,所以看什么都感觉到新鲜,走在大街上,他会忘我的来回看。

四、没有自信,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自信源于积累,往往刚从农村出来的人好比一张白纸,对很多的事情都有抵触的心理,往往会产生不自信。我记得我表哥给我说过一个例子,他在济南上大学,以前的发小去学校找他,他的发小是干工地的,(一个月工资一万多),但是进入大学,和别的同龄人在一起,明显的能够感觉到拘谨,放不开,其实这只是心里上的,他没有想过这帮大学生会有一大部分,可能毕业后混上十几年,也不如她现在挣的多!

以上是我根据个人以及身边做的分析,说句实话,我们农村人生来就比城市的人低了一个台阶,但是出生只代表命,不代表命运,命是天给的,运是个人做的!农村人勤劳善良,不怕苦累,敢于拼搏,现在很多的农村人,已经成为了城市的主人,也有很多已经主宰城市人的生活命运。这一切都在发生着改变。回头想想,城市人也没有什么优越感,农村人也没有什么不自信的!还有,现在的城市人,往上倒三辈,有几个不是农村的~~


餐饮小吃创业

请点击右上角【关注】

其实这个问题很简单,虽然现在大部分农村也发展起来了,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从下面几点来说说大城市人为何很容易分辨出从农村来的人。



1、乡音。这是一个根的东西。及时我们在某个大城市生活很久,穿着打扮以及做事方式开始城市化,但是我们的本音还是夹杂着乡音。

2、气质。气质这个东西不是装出来的,那是要有内而外散发出来的,那是要多少年积累多少见识积攒,使自己有内而外自然流露。

3、自卑感。也许我们在大城市已经立足,也许在大城市我们生活已久,但是面对本身大城市的人,不懂为何内心会有自卑感,那种自卑感好像根深蒂固,不容轻易忘却。

其实现在大多数从外表穿着上已经很难辨认出从农村来的,因为穿着都已经同化。

无论是农村出来的,还是原来就是大城市的,都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我们是个好市民,跟从哪里来没关系。我就不怕被说是从农村来的,我觉得农村人有农村人的好处,能吃苦耐劳,忠厚善良。

这是我个人看法,你们有人怕被人说从农村来的吗?欢迎在下方留言互动。


梦想68149

为什么在大城市里很容易分辨出从乡下或农村来的人?因为都是自己暴露的,不信你听我说一下自己的亲身经历。


你不要说大城市的人洋气,这一点我也不否认,但是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信息技术发达了,除非是很偏远的山村,还很土气,你看现在出去打工的农村年轻人,哪一个不是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大城市也是普通人多,哪有那么多模特明星。


我刚下学的时候,那还是十来年前,跟着同乡去上海打工。那时候同乡已经在上海工作两年了,无论是穿衣打扮还是谈吐气质,都已经像模像样了,经过她的改造,我也像换了一个人,她交代我只要不开口说话,基本上看不出来是农村妹了。


但是走到大街上,我总是畏畏缩缩的,不敢抬头,总觉得低人一等似的。虽然外表洋气了,可是内心依然自卑。这就是自己暴露的不足,还有就是第一次去做地铁,买了一张卡,往安全门里投的时候,要按照卡上的箭头来,我不懂就随便一投,巧了投反了,怎么也弄不进去了,后面的人都一副嗤之以鼻的表情,最后还是安检员打电话让系统给吐出来的。


所以城里人很容易看出我们是农村人,一个原因是我们自己内心的那种自卑感,不由自主的暴露出来的;再一个就是我们接触新鲜事物的时候,弄不懂暴露出来的。如果在城市生活久了,虽然融入不到城里人的那个圈子,但是我们可以隐蔽的更好一点。


乡村大嫂

主要看气质!

我也是农村出来的,现在呆在四线以外的小县城,算是完成了进化。

我的亲戚朋友很多都在老家农村,所以这个问题不涉及任何歧视,先做说明。

城里人,大体上比较时尚,跟得上时代步伐,和社会融合的比较好,对于新科技接受的快,适用的快,思想也比较开放。无论是跟城市的契合还是自身的形象等等各方面都完胜农村人。

现在年轻人还好,几乎都在城市工作,对于城市生活以及和城市融合的都比较好,但是即便如此也脱离不开自身的乡村气息,这种农村人的味道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即便外表光鲜也毫无用处。

农村的农民工和就收妇女儿童就更不用说了,对城市接触的本身就少,缺乏城市认知,就是穿上家里最好的衣服,到了城里依然还是农村人,一眼就能看出来。

当然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已经非常好了,有很多农村的生意人实际上比城里人还要有钱,但是即便有再多的钱,穿再好的衣服,开再好的车,到了城里很在城市生活的人比较还是一眼就能辨认。

农村人的精神面貌,身上散发出的乡村气息,是任何的包装都无法遮盖的。

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接触城市以前的照片,估计太丑以前都删了,这是最近拍的,虽然很丑,起码一眼看不出是农村人吧。


遇见小志

这个说法其实并不完全成立,但是也有几分可行性,不过这种辨识也越来越丧失实际意义啦。农村来的又如何,城里来的又如何,还不都是同在一个天空下讨生活。

既然说到了分辨,那就来说两点。辨别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外表,一般皮肤颜色较深的大部分来自农村。而且看肤色不能只看脸,主要还是看身体,现在人注意保养,很多人的脸很白,但是身子却不一样,如果只是脸白,身子较黑的话,那一般也是来自农村。

其二就是看言谈,这一个是相对的,每个地方口音是千差万别,比如去一个县城,村里过去的是乡下人,去一个大都市省城,县城里都算乡下,还有调侃说,去了北京上海,外地的都算乡下。这种口音判断很容易划分不同地方的人。


但是很多情况下也不灵的,我就遇到过不少到大城市读书的同学,虽然村里走出来的,但是可能家里比较娇贵,不干农活,全身都很白。读过书说话也没啥口音,如果他们不提,根本不知道他们来自农村。我觉得一来是天生,二来是他们学习能力强,可以极好极快的融入城市。

有一点很奇怪,就是不管是出身城里还是农村,人们都会有意无意找到对方标签,不仅城里人会标记农村的,农村里的同样也标记城市的。这种互相标记在国内太普遍了。这是跟国人爱比较爱攀比的天性是分不开的。开始城里人往往瞧不上乡下人,可是随着经济发展,有些村民十分富裕,反而又去瞧不上城里。也就是说,

这种城里乡下的互相比较分辨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实力的对比。

除了经济水平的差异,还有一点我觉得就是同一文化区域里的纵向比较,这是我们在意的事情,出了我们国人的文化圈子,这种比较区分就不在乎了。举个简单例子。如果来一个老外,比如美国人、英国人等等,就是大街上那种陌生老外和我们没有亲密关系那种人。我们会去看他来自城里还是农村吗,我们才不管他是农场主还是牛仔,是华尔街道貌岸然的所谓精英还是到处流浪的卖艺人,这人给我们的地域标签肯定就是来自哪个国家,其他的似乎都不重要。甚至哪个国家我们都懒得管,我们只会说这是黑人,这是白人,这是东南亚的……

拿标签去划分一个人其实没多大意义,具体到每一个人的气质品行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用分辨农村人城里人的方法来看人早就该摒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