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颗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有多大?

总有大来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众说纷纭,其中有据可循并为多数人所信服的是希克苏鲁伯撞击事件——

一颗直径10公里的陨石撞击地球,引发一系列的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活动,并导致地球气候发生剧变,最终使地球上超过90%的物种灭绝,这其中就包括当时的“地球霸主”恐龙

而10公里这个数字,是根据撞击留下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大小反推出来的!


时光追溯到遥远的6500万年前,岁月本静好,这些统治地球的庞然大物,捕猎、进食、休憩,一如往常,殊不知灾难正在一步步逼近。

一颗陨石闯入了地球的大气层。通常来说,进入大气层的陨石,命运都是在与大气的剧烈摩擦中燃烧殆尽。但是,这颗陨石并没有重复这样的命运,这颗陨石有着硕大的体积,直径达到了10公里,最终它在现今美洲中部的尤卡坦半岛一带撞向了地面。

撞击产生的高温高压环境使得陨石瞬间被完全蒸发,撞击产生的冲击波在此留下了一个直径180公里的陨石坑(希克苏鲁伯陨石坑),而撞击产生的巨大能量引发了地震、海啸以及火山喷发,并使得大量尘埃进入大气层,和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一起,弥漫在大气中,遮蔽了阳光,改变了地球气候,大量动植物因此而灭绝,有幸存活下来的部分食草性动物、食肉性动物,也因为食物短缺而走向灭亡。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帮助!

如有不准确之处,望不吝赐教!


不服软的小软

人类实际上已经找到了这颗小行星的踪迹。

这颗小行星比一般人想象的要小很多。

这颗小行星撞击地点位于墨西哥湾的尤卡坦半岛外海位置,这个地点是一次石油钻探中发现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陨石撞击地点↑

根据撞击对地表造成的伤害可以推测出来这颗小行星直径有十公里。虽然十公里听起来不是特别大,跟我们想象中的那种毁天灭地、有半个地球那么大的小行星还是两码事的。而且当年撞击的地表已经在时间的长河中被深深地掩埋在地表之下1000多米,只有通过区域异常的引力信号才可以看到当年撞击造成的惨烈景象

↑当年的小行星坑已经深埋地下↑

↑根据撞击造成的破坏反推陨石的大小↑

而根据这个陨石坑的大小,可以反过来推测当年小行星的大小还有碰撞产生的巨大破坏能量。

为什么说科学家基本认定该小行星就是造成恐龙灭绝的那一颗呢?

  • 这一方面是根据年代推测,这颗小行星大约是在6500万年前撞击地球的,而这个时间点刚好与恐龙的灭绝时间比较吻合。

  • 另一方面,这颗小行星的能量足以造成惨烈的灾难——这样的灾难可以极大地改变地球的气候、进而造成恐龙的灭绝。

  • 最后,另外一些较小的陨石坑也被证明与这颗小行星撞击地球的年代差不多、有可能是当年那颗致命的小行星产生的碎片。

这颗直径只有10公里的小行星到底释放了多大的能量呢?

根据估计,这颗小行星撞击地球产生的爆炸足足释出高达4.2×10^23焦耳的能量,相当于100万亿吨黄色炸药(10^14吨TNT当量)。而人类有史以来制造的最强大的爆炸物是前苏联的沙皇氢弹,但是即便是这颗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武器,其当量也只有5000万吨——也就是说,当年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一瞬间,相当于200万颗沙皇氢弹同时爆炸

实际上,当时撞击产生的陨石坑直径足有180公里宽,可见这颗小行星造成的破坏实在是相当可怕。

↑想象中的碰撞后的地表↑

欢迎评论、转发和关注!


SilentTurbine

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的小行星确实存在,恐龙也是因此灭绝的。据现代地质学勘测,白垩纪末期有一颗直径近十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从而导致了恐龙的灭绝,撞击点就在加勒比附近,直径上百公里。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小行星撞击的同时地球上所有的恐龙都消失了:十公里的小行星,或者说,大型陨石,撞击所产生的冲击波还不足以让整个地球上的恐龙都遭殃。恐龙的灭绝更多是由于小行星撞击所带来的后期影响,比如核冬天。

首先,撞击后的大气中将会飘扬大量的固体尘埃颗粒,这些颗粒将严重阻碍生物的呼吸,进而影响它们对氧气的获取,使它们窒息而亡;这些颗粒还会污染水源,使恐龙可饮用的水资源大大减少;不仅如此,这些颗粒使大气长期处于重度雾霾状态,影响阳光对地表的照射,从而植物无法正常进行光合作用,导致植食性生物(不仅仅是植食性恐龙,还有肉食性的猎物)失去食物来源。

其次,地质将会在这次撞击中受到影响。小行星的撞击将会引发一系列地震、火山爆发、海啸等后续地质活动,使地球环境更加恶劣。

各方因素的叠加使得地球环境在小行星撞击过后迅速恶化,包括恐龙在内的许多生物无法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下来,最后走向灭绝。但是依然会有一些生命顽强生存下来,等待下一次生命爆发。


川陀太空

恐龙是生活在距今大约2.4亿至6500万年前的一类陆生动物,是群中生代的多样化优势脊椎动物,大多数属于陆生(栖息在陆地上的)爬行动物,但不能直立行走,支配全球陆地生态系统超过1.6亿年之久。

在我们的地球上,曾经有很多生物种类出现后又消失了,这是一个生物演化史中的必然阶段。但是像恐龙这样一个庞大的占统治地位的家族,为什么会突然之间就从地球上消失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种种猜测。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末期的地球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使得恐龙和另外一大批生物统统死去,科学家们对此一直争论不休。

造成恐龙大灭绝的事件被认为是由大约6600万年前一颗小行星撞击墨西哥的犹卡坦半岛导致的。导致恐龙灭绝的事件发生后,南半球生态系统恢复的速度是北半球的两倍。

据推测,这颗小行星宽度大约是6英里。它以超过40倍音速的速度冲向地球表面。它的体积非常庞大,所以当它撞上地球时,前端已经碰到了地表,尾部却还在3.5万英尺的高空,相当于喷气式客机的飞行高度。撞击地球的是高山一样大小的一块巨岩。

小行星撞击地球后,释放出巨大能量,足以使当时出现大海啸。全球气候随之改变,大量灰尘进入大气层,阳光被完全遮蔽,妨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接着,食物链上层的草食动物、肉食动物灭亡,造成生态系统瓦解。


喵星人传奇


随风而逝得以

過去5.4億年間已經有五次大型滅絕事件被廣泛接受,而且每次平均滅絕地球至少一半物種[來源請求]。規模最大的滅絕事件則是發生在2億5千萬年前,二疊紀結束時的二疊紀-三疊紀滅絕事件,造成地球上90%的生物滅絕;滅絕事件發生後三千萬年地球上的生物數量才恢復至滅絕發生前的多樣性。可能造成該次滅絕事件的撞擊坑其年齡仍有爭議,該撞擊坑即為貝德奧高地,但該撞擊坑是否與滅絕事件有關仍有爭議。最近一次的大規模滅絕事件則是巨型隕石於6500萬年前撞擊地球造成恐龍滅絕的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至今仍無其他決定性證據可證明其他四個滅絕事件與撞擊事件相關。

在白堊紀與第三紀的地層之間,有一層富含銥的黏土層,名為白堊紀-古近紀界線。由於國際地層委員會不再承認第三紀是正式的地質年代名稱,由古近紀與新近紀取代。因此,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又可稱為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

恐龍(不包含鳥類)的化石僅發現於白堊紀-古近紀界線的下層,顯示牠們在這次滅絕事件發生時(或之前)迅速滅絕。有少部份恐龍化石發現於白堊紀-古近紀界線之上,但這些化石被認為是因為侵蝕等作用,而被帶離原本的地點,然後沉積在較年輕的沉積層。除了恐龍以外,滄龍科、蛇頸龍目、翼龍目、以及多種的植物與無脊椎動物,也在這次事件中滅絕。哺乳動物與鳥類則存活下來,並輻射演化,成為新生代的優勢動物。

在這次滅絕事件存活下來的生物中,最大型的陸地動物是鱷魚與離龍目,是半水生動物,並可以生物碎屑為生。現代鱷魚可以食腐為生,並可長達數月未進食;幼年鱷魚的體型小,成長速度慢,在頭幾年多以無脊椎動物、死亡的生物為食。這些特性可能是鱷魚能夠存活過白堊紀末滅絕事件的關鍵。


FriedrichWang

恐龙灭绝不是因为小星星撞击地球,而是因为恐龙太强,太能吃,智力太低,但是整个地球生态圈都是围绕恐龙建立的,小型动物基本都不怎么存在,都被被杀光。最后这个生态圈不堪重负,终于来一颗星打破生态系统,直接导致恐龙灭亡,小行星知识敲门砖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