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強是如何瓜分非洲的

1876年9月,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國王奧皮德二世正在主持召開一個國際地理學會議,這個名為“討論開化非洲所應採取的最好的方法的地理學會議”,揭開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非洲的序幕。

列強是如何瓜分非洲的

十九世紀中葉,資本主義開始進入壟斷階段,即帝國主義階段。為了保證壟斷集團的利益,金融資本家就必然要奪取和佔領殖民地,只有佔領了殖民地,才能壟斷殖民地市場,保護資本投放場所和充足的原料來源。

正是從1876年開始,西方列強開始了爭奪殖民地的高潮,分割世界領土的鬥爭達到了極其尖銳的程度,美麗富饒的非洲大陸首當其衝。在此後的30多年間被西方列強瓜分完畢。

十五世紀正處於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的西歐各國,為了聚斂財富,在黃金這個字眼的驅使下,爭先恐後地撲向東方。奧斯曼帝國興起後,以地中海駛向印度、中國等東方國家的海上商路受阻。為了尋找通往東方的新航路,歐洲國家將船隊駛向了非洲。古老而富庶的非洲大陸從此開始遭到西方殖民主義的入侵,厄運降臨到勤勞、勇敢、善良的非洲人民頭上。

1415年,葡萄牙人以武力強佔了北非沿海城市休達,建立了非洲的第一個殖民據點。荷蘭人、英國人和法國人步其後塵,自十六世紀初期相繼來到非洲,他們在非洲沿海地區修築堡壘、建立據點、開設商棧,大肆攫取非洲的黃金、象牙等貴重物品。據統計,1555年英國人僅一次就運回黃金400鎊,直到十八世紀初,從西非運往歐洲的黃金每年仍達25萬鎊。

當時,歐洲列強在非洲的角逐,主要是爭奪貿易權。所謂貿易實質上是列強通過欺騙和暴力手段掠奪非洲的財富。例如在非洲的沿岸、黃金海岸、胡椒海岸、象牙海岸等一些沿海地區的名稱就是歐洲人在踏上非洲沿海地區後,按照他們在這一帶掠奪的主要物品的名稱來對這些地區進行的稱謂,這些名稱充分表明了當時殖民掠奪的商業特點。”

隨著北美種植園的開發,為了解決勞動力缺乏問題,殖民者又將非洲黑人長途販運到美洲出售,進行了販賣人類血肉的骯髒勾當。此時,非洲成為西方列強商業性獵取廉價勞動力的場所。

十八世紀下半葉和十九世紀上半葉,西歐和北美資本主義國家進入自由競爭時期,大機器生產需要更多的工業原材料供應地和推銷商品的市場。為了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保持領先的地位,西方列強便把殖民地變成傾銷廉價商品的市場、供應工業原材料的基礎。為了探察非洲大陸的資源和進入內陸的通道,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列強開始派遣傳教士和商人深入非洲內地進行大規模的地理考察。

從1821年到1870年的50年間,這種探險活動多達73次。隨後,他們便以威脅、利誘、欺騙和武裝入侵等方式開始強佔非洲的大片領土。

1876年以前,西方列強雖已佔領了非洲10.8%的土地,但除在南非和阿爾及利亞外,殖民列強在非洲一般只佔有沿海地帶。法國在塞內加爾,葡萄牙在安哥拉和莫桑比克雖已深入內地,並未實際佔領。

1876年,西方列強開始了爭奪殖民地的高潮,這時候列強對亞洲的土地已瓜分完畢,而美洲由於美國實行門羅主義,歐洲列強在那裡的擴張遭到的排擠,只有非洲大陸的內陸還沒有被分割,這時候列強的目光便集中到了非洲這塊被他們視為無主的土地。野心勃勃的利奧波德二世召開的所謂國際地理學會議,名為討論開化非洲所應採取的最好方法,實際是為帝國主義列強瓜分非洲做準備,在進行科學考察和傳播文明的幌子下,會議成立了國際中非考察與文化協會,通稱國際非洲協會。除英國以外與會的各國都成立了各自的委員會,派遣人員到非洲進行考察,列強瓜分非洲的序幕由此拉開。”

英國從非洲南北兩端向大陸內部擴張,其首要目標是盛產鑽石和黃金的南非,但在入侵的過程中,遭到布爾人的堅決抵抗。1880到1881年爆發的第一次英布戰爭,以英國的失敗告終。在北部,英國1882年對埃及進行武裝干涉,將名義上屬於奧斯曼帝國的埃及置於其統治之下。此外,在非洲之角和尼日爾河三角洲一帶,英國還佔有一些土地。

德國在1883年,騙得安格拉、培開那灣附近的215平方英里土地後,又於次年宣佈:從南緯26度到今安哥拉之間的大部分地區為德國保護國。在西非,多哥和喀麥隆相繼成為德國的保護地。在東非,德國佔領了坦葛尼喀,並宣佈東非接受德國保護。

意大利則以紅海沿岸的阿薩布港為基地向內陸擴張。為比利時國王列奧波德效力的斯坦利在對非洲進行三次探險後,以武力和欺騙兩種手法在剛果河流域和剛果盆地,從當地非洲人手中騙取了450多個條約,建立了22個商棧和據點,這些都成為利奧波德此後佔領剛果的依據。

法國在1815年武裝佔領了突尼斯,1883年迫使馬達加斯加接受其保護。在非洲之角和塞內加爾河流域,法國以誘騙的方式取得了大片土地,在尼日爾河上游建立了一系列的據點。1881年底,法國政府支持下的布拉柴先於斯坦利到達剛果河下游北岸,斯坦利和布拉柴在剛果河流域的探險和競爭,實際上是比、法兩國在分割剛果河流域的競爭。

1882年,法國正式宣佈建立法屬剛果殖民地,與比利時在剛果的利益發生直接衝突。對比利時的活動心存不滿的葡萄牙,以自己是剛果河口地區的當然主人為由提出抗議,英國乘機插手剛果事務,與葡萄牙籤定條約,支持葡萄牙在這一地區的特殊利益,取得了英國在剛果河流域自由經商的保證。英葡條約的簽定引起法國和比利時的抗議,密切注視這一切的德國乘機提出召開國際會議的建議,加入這一爭執。

自1876年以來,列強在分割非洲其他地區過程中已發生多起矛盾。德國在西南非洲、東非、西非幾個地區驟然出現並對所佔地區實行保護,使列強間的競爭日趨激烈。英法在西非、北非的實力較量勢均力敵,如今佔領剛果河流域的爭端已不是兩方爭執,而是多方介入、矛盾重重、相互牽制。

為解決列強之間因分割非洲產生的矛盾,1884年11月15日,西方列強在柏林召開了第一次瓜分非洲的國際會議。

由德國首相俾斯麥主持召開的柏林會議,會議長達104天,共有英國、法國、德國、比利時、葡萄牙、意大利、奧匈帝國、丹麥、荷蘭、西班牙、俄國、瑞典、挪威、土耳其和美國等十五個國家的代表參加。會議名義上是解決剛果河流域的歸屬問題,但實際上討論的更多的是列強瓜分非洲的一般原則,會議最後形成了長達6萬多字、包括38項條款的《總決議書》。《總決議書》中核心的一條是第36條款,規定今後列強在非洲沿岸佔領土地或建立保護國時,必須通知其他在本協議書上簽字各國,以便他們必要時提出自己的要求,同時要保證建立足以保護現有各種權利的統治權力,並在必要時保證遵守規定條件的貿易自由與過境自由,只有這樣才能被認為是有效佔領,才會被其他國家確認,也就是說《總決議書》公開承認帝國主義侵略和瓜分非洲的合法性,為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行徑和最後瓜分非洲提供依據。各簽字國在不影響其他列強利益的情況下,對那些還沒有被瓜分的地區誰先佔領了誰就屬於誰的勢力範圍。”

列強是如何瓜分非洲的

正是在這個有效佔領的原則下,列強在非洲展開了激烈的角逐。會議直接的受益者是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他利用列強間的矛盾在會外與列強分別進行交易或取得妥協,達到了以其個人名義佔有剛果盆地的目的,剛果自由國成為比利時國王的私人領地。

1884年的柏林會議在道德關係的基礎上呼籲幫助非洲廢除奴隸制,但是在這之下的真正動機是開始或者繼續對非洲的掠奪,掠奪土地不是為了直接的剝削,而是為了將來可能的剝削,這是在南非發現黃金和鑽石的時候,突然之間世界明白了非洲不是完全沒用的大陸,實際上這是一個地址奇蹟。一個歷史學家說:我們認為這個盆地有可能是礦物寶藏,可以開採的寶藏,所以歐洲人現在只急著找到去非洲的道德理由。俾斯麥說他要非洲中部,從德國佔領的非洲西部到當時的坦桑尼亞、坦噶尼喀、東非的德國區,他想要這麼廣的地區,他說我們也是。德國剛剛在1870年統一,我們想在太陽底下有一塊土地。”

《總決議書》一經簽字,俾斯麥立即通知各國,德國在東非佔領的地區為德國殖民地,西班牙也乘機宣佈佔領了里奧德奧羅,即今天西撒哈拉的南部。柏林會議結束時,列強在名義上已佔領了非洲25%的領地。

柏林會議後,英國制定了開普、開羅計劃。開普、開羅兩個地名英文第一個字母為C,稱為二C計劃,英國試圖從南非的開普敦直到北非埃及的開羅,建立一個縱貫南北的大英帝國殖民地。法國提出從塞內加爾到索馬里蘭的所謂二S計劃,企圖從塞內加爾的佛得角向東,直到紅海,建立橫貫非洲大陸東西的法屬殖民地。德國則要連接其在東非和西南非的屬地,斜斷非洲大陸。葡萄牙要將安哥拉和莫桑比克連成一片,奪取贊比西河與坦葛尼喀之間的領土。比利時處心積慮地要擴大自由剛果國的地盤。意大利則要佔領北非的利比亞和東北非的埃塞俄比亞、索馬里。”

帝國主義列強在實現各自的擴張計劃中矛盾重重,他們都有打通其在非洲的各個殖民地、以建立一個連成一片的殖民帝國的野心。但在實力對比,在各自現已佔有的勢力範圍的地理位置方面互相牽制和制約,因而他們在瓜分非洲這最後一塊大陸的時候,既相互爭奪又彼此勾結、利用。在競爭、交易、妥協的過程中,不擇手段地瘋狂地奪取殖民地。在剛果河流域,法國、比利時、葡萄牙繼續擴大其各自的殖民領土。在東非,英國、德國、法國於1890年相互訂立協定,劃分各自在肯尼亞、烏干達、坦葛尼喀和馬達加斯加島的勢力範圍,並於世紀末將東非分割完畢。在埃及、蘇丹、埃塞俄比亞和索馬里地區,英、法、意、德之間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沙俄於1898年派遣殖民部隊入侵盧多爾夫地區,企圖獨佔該地的金礦開採權,並向埃塞俄比亞進行滲透,力圖在紅海沿岸和印度洋沿岸攫取一有利地勢,以保證其沙皇艦隊在東方海域的霸權。意大利強行宣佈對埃塞俄比亞實行保護,遭到孟尼利克二世拒絕後,於1894年發動殖民戰爭,戰爭以意大利的失敗而告終。英、法為爭奪蘇丹東部地區爆發法紹達衝突,幾乎導致戰爭,最後雙方達成妥協,基本以乍得湖、剛果河和尼羅河流域為界,劃分了各自的勢力範圍。在南部非洲,英國首先與葡萄牙在贊比西河流域發生衝突。德國勢力滲入盛產黃金的德蘭士瓦後,又與德國關係緊張,矛盾雙方在協商、交易後,確定了各自的勢力範圍。隨著1899至1902年英布戰爭的結束、英屬南非聯邦的建立,南部非洲被分割完畢。

在西非,英法勢力入侵較早,矛盾由來已久,而且勢均力敵,在西非形成了犬牙交錯的局面,德國的介入使矛盾更加複雜化。到1900年時,各殖民地的疆界基本確定。在北非,意大利在與列強取得妥協後,於1911年佔領了利比亞,列強是如何瓜分非洲的而摩洛哥成為列強在非洲爭奪的最後焦點。自十五世紀葡萄牙佔領休達後,摩洛哥先後遭到葡萄牙、西班牙、法國、奧地利、美國、英國、德國等列強的入侵,被迫簽定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二十世紀初,法、德兩國為爭奪摩洛哥爆發了兩次危機,最終以1912年3月簽定《非斯條約》,決定了法、德兩國的利益,摩洛哥淪為法國的保護國。

1900年時,列強已佔領了90.4%的非洲領土,到1912年時,又達到了96%。

從1876年召開國際地理學會議,到1912年法國佔領摩洛哥、意大利佔領利比亞,僅僅用了30多年的時間。在這短短的30多年時間裡,除了埃塞俄比亞和利比里亞,名義上仍然保持獨立外,幾乎所有非洲國家和地區都淪為帝國主義的殖民地和保護國,利比里亞實際上也已經成為美國的附屬國。至此,帝國主義瓜分非洲的競爭基本告一段落。

根據1914年的政治地圖,列強在非洲佔領的殖民地面積分別為:

英國所佔殖民地面積為8,860,020平方公里,佔非洲總面積的29%,同本國領土面積相比在36.3倍;

法國所佔殖民地面積為10,795,520平方公里佔非洲總面積的35.6%,同本國領土面積相比大19.6倍;

德國所佔殖民地面積為2,347,034平方公里,佔非洲總面積的7.7%,同本國領土面積相比大6.6倍;

意大利所佔殖民地面積為2,339,540平方公里,佔非洲總面積的7.7%,同本國領土面積相比大7.8倍;

比利時所佔殖民地面積為2,345,800平方公里,佔非洲總面積的7.7%,同本國領土面積相比大76.9倍;

西班牙所佔殖民地面積為308,355平方公里,佔非洲總面積1%,同本國領土面積相比,約為60%;

葡萄牙所佔殖民地面積為2,089,089平方公里,佔非洲總面積的7%,同本國領土面積相比,大22.7倍。

英、德、比三國所佔殖民地都是人口比較稠密的地區,英屬殖民地擁有更大的戰略和經濟意義。法屬殖民地雖不及英國,但控制了北非沿地中海的大部分地區,比屬剛果經濟價值最高。 所以,歐洲人進來了,利奧波德是第一個。剛果,非洲中部這片廣闊的地區是他的私人財產,表面是道德事件,實際上是殖民主義的最後表達。在歐洲的使館,我們在非洲地圖上看到的直線,就是這旁邊的直線,就是在歐洲的使館用尺子畫出來的。所以到十九世紀末,非洲的每一個國家都被殖民國家佔領了,只有一個例外,就是埃塞俄比亞。”

在歐洲的談判桌上,列強常常是依據各自實力討價還價,在非洲地圖上任意地勾畫出各個殖民地的邊界或者勢力範圍。例如,非洲之角——索馬里人居住的地區被分為了英屬索馬里、法屬索馬里、意屬索馬里,西非曼丁戈人地區被四分五裂,隆達王國被分割為比屬剛果,北羅得西亞和安哥拉3個部分。這種人為的邊界,任意割裂非洲歷史上按民族聚居或民族種族分佈而形成的地區,破壞了非洲民族和國家形成的正常發展過程,同時也給今天非洲國家留下了造成邊界爭端和糾紛的許多歷史問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導致大戰爆發的原因之一就是帝國主義列強要求重新分割非洲。大戰不但使非洲轉化為帝國主義戰爭的一個戰場,並且最終導致對非洲的再次分割,非洲大陸陷入了更深重的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