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留”到二胎後才做骨盆修復

媽媽們可能都會有這樣的疑惑:

為什麼生了孩子之後體型都走樣了?

下半身怎麼減也減不掉?

屁股又大又垂?

不要“留”到二胎後才做骨盆修復

其實很多時候跟脂肪根本沒關係

重點是骨盆!

你的骨盆已經鬆弛了!!!

“我才生第一胎,生完不用做骨盆修復吧,等我生完二胎,再一起修復唄。

錯錯錯!有這種想法就大錯特錯了!

為什麼要等到生第二胎?

生完第一胎,骨盆傾斜了,恥骨沒閉合好,內臟會下垂,子宮也是斜的,孩子在他的“房子”裡也是斜著的,他能舒服嗎?“房子”是冰冷的,孩子出生後也愛生病,免疫力低。

曾經見過一位35歲的孕媽媽,在生完一胎後,時常出現咳嗽、打噴嚏、漏尿及下腹部脹痛等症狀,她以為月子沒坐好,就沒在意。時隔一年多,懷上二胎,沒想到產後檢查發現子宮中重度脫垂了。原來她一胎後骨盆一直沒有恢復好。

“不明原因疼痛”、“四肢浮腫”、“尿失禁”,看到以上詞彙,瞬間產生了嚴重的身體不適感,恐懼陡然滋生,你能想象嗎?以上描述全是由於女性產後骨盆變形鬆弛所引起的!

不要“留”到二胎後才做骨盆修復

產後骨盆鬆弛變形,不僅嚴重影響了外在身材,更為身體健康埋下禍根。正是由於懷孕分娩以及荷爾蒙的變化,造成骨盆恥骨聯合分離、鬆弛,韌帶損傷,引起骨盆變形。

不要“留”到二胎後才做骨盆修復

一胎後不修復,二胎時損傷更大

非常多的二胎媽媽都反應自己生二胎的時候,出現的問題更多。懷一胎時比懷二胎時年輕,身體也相對好一些,很多孕媽在懷二胎時明顯比之前一胎時辛苦,是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懷孕對於盆底肌的慢性損傷,在二胎的時候就翻倍了。特別是一胎產後出現盆底肌功能性障礙的,如果不及時康復,在二胎中,症狀更容易加重。

如果媽媽們有以下症狀,那麼注意,你已經被骨盆變形盯上了。

1. 腰痛、恥骨、臀部疼痛。

2. 胯骨變寬、腰臀贅肉突出等嚴重影響穿衣。

3. 四肢浮腫嚴重,發胖。

4. 脊柱側彎、經常性崴腳。

5. 子宮脫垂、小便失禁、漏尿。

6. 各種婦科炎症。

不要“留”到二胎後才做骨盆修復

胯骨變寬、骨盆鬆弛變形是看不見的問題殺手,隱藏於日常的細枝末節,卻具有後患無窮的破壞力。通常食療與運動都很難恢復骨盆變形的狀態,只有從根源上下手,治標治本。

骨盆的收緊要專用的骨盆帶才可以,針對骨盆收緊的寬度,剛好卡在髂骨和恥骨之間骨盆收緊受力點處,寬一分效果不夠,窄一分太勒。1根骨盆帶是用不壞的,保護的好,二胎三胎都可以用,上班族的腰痠背痛、不小心腰扭傷,戴上都是可以減輕疼痛的哦。

不要“留”到二胎後才做骨盆修復

據報道,30-40%的已育女性會在四五十歲出現不同程度的排尿異常,但她們不知道排尿問題如失禁漏尿、尿頻、尿急等現象很可能跟二三十年前分娩懷孕有關。由於懷孕和分娩,盆底肌必然出現鬆弛,但我們的子宮等臟器不至於一下子脫垂下來,就是由於有筋膜韌帶在支撐著。但如果我們不及時恢復盆底肌的強健,筋膜遲早也會支撐不住。斷裂後,像拉斷的橡皮筋,無法再恢復。

產後骨盆修復幾大時機:

黃金期: 產後42天至6個月內

理想期: 產後6個月至一年半

有效期: 產後一年半至六年內

不要“留”到二胎後才做骨盆修復

剖腹產媽媽不用骨盆修復嗎?

很多產後媽媽都會誤認為:剖腹產並沒有經過產道分娩,骨盆沒有損傷,不需要做骨盆恢復。

實際上,無論是順產還是剖腹產,在懷孕期間,媽媽的骨盆都會因為荷爾蒙增高而變寬,從而為自然分娩做準備。順產的媽媽因為經歷了完整的分娩過程,身體會啟動自我修復機制,有的順產媽媽骨盆甚至可以自然閉合。

但剖腹產的媽媽由於妊娠被人為終止,身體不能識別已經分娩,骨盆不能自我修復,反而更需要藉助外力進行骨盆修正。

不要“留”到二胎後才做骨盆修復

女人們愛寶寶也愛自己,產後修復越來越盛行,隨之而來的是更多的媽媽們被冠以“辣媽”的稱號。特別是近幾年明星生育風,儘早行動起來,做一個像明星一樣的“辣媽”,不再是一個奢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