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李云龙独立团3600颗手榴弹炸鬼子,是否合理?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独立团3600颗手榴弹炸鬼子,在物资匮乏的抗战年代是否合理?

《亮剑》李云龙独立团3600颗手榴弹炸鬼子,是否合理?


看过《亮剑》的朋友都知道,李云龙有这样一个经典战例:李家坡之战,用土工突进的办法接近山崎大队防御阵地,将全团手榴弹集中到一营,人手十颗,雨点般的手榴弹把山崎大队炸懵了,最终将其全歼。那么问题来了,在物资匮乏的抗战年代,对于弹药奇缺的八路军来说,用3600颗手榴弹消灭区区几百人,是否合理?

当时,手榴弹在八路军内部已经不算是紧俏货了。手榴弹其实就是个大炮仗,对手工艺的依赖性很强,只要拉弦能听个响,管它炸几片,运气好能放倒一两个就行。抗战时期用翻砂法制作手榴弹,一个砂箱可制四枚,一个人就能供应一个连的量。因为相比较子弹来说手榴弹更容易生产。1941年11月,八路军军工部在根据地给太行各县武委会主任、民兵队长讲述地雷制造和爆破知识,开展“人人会造雷,家家有地雷”的爆破运动,柳沟铁厂制造雷管供应群众。在反“扫荡”中,厂里的技师还帮助民兵创制了榆木枪和各种地雷,山沟沟里的“铁西瓜”让敌人闻风丧胆。当时,兵工厂技师石成玉原来是一个小炉匠,经过不断摸索,他在柳沟兵工厂研究出了一种适应山地作战的手榴弹——麻尾弹,这种手榴弹由白生铁铸成,没有手柄,弹尾部系有麻皮,从山冈上往山沟里投掷时,弹尾的麻皮飘在上面,弹头始终向下,落地时一触即炸,避免了空中爆炸的弱点。在多次山地战斗中都发挥了很大作用。

由此推断,《亮剑》中李云龙独立团3600颗手榴弹炸鬼子,在物资匮乏的抗战年代还是合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