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不要脸行为?

邓贤辉

那就说说中日韩这三个”一衣带水”的邻邦吧!看看下面的言论,便可想象各自不要脸行为,纯属调侃,权作笑话。

大韩的痴心妄想

所有发明都是我们的!我们迟早会一步一步拿回来,申报成世界遗产!

所有名人都是我们的!你们总是抢夺我们的名人,我们迟早让他们回归原籍!

所有冠军都是我们的,你们这些裁判总是丧尽天良地黑我们的冠军!

国足的宿命轮回

我们有信心~~我们有决心~~我们太累了~~我们尽力了~~我们绝不灰心~~我们问心无愧~~我们~~

第一场:开局之战~~ 第二场:关键之战 ~~第三场:必争之战~~ 第四场:背水一战~~ 第五场:荣誉之战~~第六场:来年再战!

倭国的狼子野心

丰臣秀吉:“不屑国家之隔,山海之远,直入大明国,使四百州化我俗,施王政于亿万斯年,此乃吾之宿愿。”

佐藤信渊:“故若能经纬其根本,则全世界系可为郡县,万国君长皆可为臣仆~~以此神州之雄威,征彼蠢尔蛮夷,混同世界,统一万国,何难之有哉?”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欢迎我!


狄飞惊

春秋初期,有“不要脸行为”的人物很多,像卫宣公强占儿媳妇宣姜为妻,鲁惠公强占儿媳仲子为妻,郑庄公假借王室名义伐宋等等等等。但是,要说“不要脸行为”之冠,莫过于江湖“第一恶人”齐襄公姜诸儿莫属了。


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主动前往齐国,寻求与齐国和解。为增强说服力,鲁桓公还特意带上老婆文姜,希望她能帮助自己劝说齐襄公。但是,鲁桓公怎么都想不到,这让自己走入了死门关!

到达齐国之后,文姜就与齐襄公偷情。偷情不要紧,关键是偷情还被老公给发现了!

鲁桓公发现老婆与小舅子有染,当面就痛骂文姜:“姬同不是我儿子,是齐侯野种!”文姜被老公骂得羞愧难当,跑出去向齐襄公哭诉。听完文姜的哭诉,齐襄公凶性大发,当场决定要除掉鲁桓公。

第二天,齐襄公故意请鲁桓公喝酒。等到鲁桓公喝得酩酊大醉时,齐襄公让齐国著名大力士公子彭生护送鲁桓公回去。等坐上车上后,公子彭生双手合抱鲁桓公肋下,一使劲就把鲁桓公给活活勒死了!

齐襄公与自己亲妹妹偷情,被发现后又悍然杀死了妹妹的老公,东周江湖“第一恶人”的名号瞬间响彻江湖!


公元前695年10月,高渠弥趁着打猎时机,射杀了郑昭公!

其后,高渠弥又改立姬亹为君。

郑昭公无辜被害而死,这引起了国际友好人士齐襄公的强烈不满:郑昭公是齐国人民长期以来的老战友、老朋友,为齐、郑两国友谊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怎么能这么不明不白地死了?

“大恶人”齐襄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公元前694年秋,齐襄公带兵驻扎在卫国首止(河南睢县东南?)。他态度强硬地要求姬亹前往首止会商,揪出杀害郑昭公的幕后主使人,否则就要杀入郑国!

在“大恶人”齐襄公重压之下,姬亹没得选择,只能前往。祭仲私下劝姬亹不要去,姬亹无奈地回答:“齐国那么强大,姬突又占据了栎地。如果我不去,齐国肯定就会率领诸侯讨伐,送姬突回国为君。我还不如去看看;况且去了也不一定会受辱,何必如此胆小怕事!”最终,姬亹和高渠弥一起前往首止赴会,而祭仲则谎称有病,留在了国内。

姬亹与齐襄公之间其实还有旧仇:在两人都还是公子时,曾经私下斗殴,从此结下了梁子。齐襄公这次声讨郑国,其实也是想顺便教训教训当年的旧仇人。(《史记·郑世家》)

在到达首止后,姬亹对齐襄公的态度颇为不恭。

齐襄公在杀死鲁桓公时,就已经达到了 “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境界,生杀予夺毫无半点顾忌。见姬亹如此不恭,齐襄公也不讲任何法则,直接就把姬亹君臣一块都杀了,为郑昭公报了大仇!


齐襄公一年之内,不要脸地杀死了东周江湖上两个大国的国君,令天下人都为之侧目。马基雅弗利说过:“能让人既敬爱又惧怕当然是最好。但既然敬爱与惧怕很少能同时存在,人们就被迫发现了一条真理:与其被人敬爱,不如被人惧怕。”齐襄公就是要做东周江湖上的“第一大恶人”,让天下人都怕他!

作为江湖“第一恶人”,齐襄公的“不要脸行为”也可说是东周之冠了。


欲云谈史论今

感恩节! 赤裸裸的农夫与蛇的节日。。

如果仅仅如此 那么这是一个美好的节日 是个收获的节日。。可惜印第安人猜到了开始没猜到结局。。特别是帮助他们的马萨索德印第安部落的酋长。他的儿子的头颅在短短几年后就悬挂此长达25年。。。

《世界通史全编》有这样的文字:“在当时世界‘文明’的国度美国(这里指美国独立前的十三个殖民地),这种种族灭绝政策,来得更加凶残。他们一再提高屠杀印第安人的赏格。那些谨严的新教大师,新英格兰的清教徒,1703年在他们的立法会议上决定,每剥一张印第安人的头盖皮和每俘获一个红种人都给赏金40镑;1720年,每张头盖皮的赏金提高到100镑;1744年马萨诸塞湾的一个部落被宣布为叛匪以后,规定了这样的赏格:‘每剥一个12岁以上男子的头盖皮得新币一百镑;……每剥一个妇女或儿童的头盖皮得五十镑!’”1783年,美国独立以后,对印第安人的屠杀和虐待并没有丝毫收敛。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为了开拓疆土,美国政府把印第安人驱逐出祖居地。1830年,美国政府通过《印第安人迁移法案》,规定东部的印第安人要全部迁往密西西比河以西的为他们划定的保留地中去,实行种族隔离和迫害。这些“印第安人保留地”绝大部分是偏僻贫瘠的山地或沙漠地带。一个叫切罗基的部族,在被迫迁往“印第安准州”(即今奥克拉何马州)的迁徙中,历时3—5个月,约4000人丧生,占该部族的人口的25%。这一惨剧后来被称为“血泪的审判”。印第安人长期遭到屠杀、围攻、驱赶、被迫迁徙等迫害,人数急剧减少。到20世纪初期,只剩下30多万人。直到1924年,美国国会才通过了《印第安人公民资格法》,宣布凡在美国境内出生的人均为美国公民。1934年,美国又根据罗斯福总统的“新政”通过了《印第安人重新组织法》,允许印第安人建立自己的政府,不再分配保留地的土地,停止强迫印第安人放弃传统文化和宗教的政策,印第安人的境况才有所改善。才没有遭到灭族。


周老粗

为了家族兴旺主动戴绿帽子

这件事情就是春秋历史上最著名的田氏代齐,田成子为了夺取齐国的政权。于是挑选了数百名肤白貌美大长腿的年轻女子,来为自己生儿子。可面对数百女子,田成子深感势单力薄,于是下令自己的宾客可以随意进出后宫,这样直到田成子去世,后宫女子一共为田成子生了七十多个男孩。 有了这股新生力量加入,十多年后,也就是公元前461年,韩、魏、赵杀智伯,田氏第九任宗主田襄子把自己所有的兄弟族人,分配到齐国各地城池担任大夫,田家终于在事实上取代了齐国,有了废除齐国国君的能力。只是不知道七十多个孩子有几个是自己的。



北齐皇后为妓

在北齐被北周灭国后,北齐皇帝高湛的老婆胡皇后,之后成为了北周的俘虏。但是北周并没有杀掉北齐政权的女性。而死把他们放了。之后胡皇后和高纬的皇后在北周都城内的一家妓院当起了妓女。并且还说做妓女比做皇后舒服......。



安禄山拜杨贵妃为母

安禄山第一次见杨贵妃,杨贵妃指着安禄山问唐明皇,唐明皇介绍完之后说:“禄山曾是江守琏的养子,也就像是朕的养子。”安禄山顺着话头,赶忙起身走到阶前,叩拜杨贵妃说:“臣儿今祝母妃千岁。”唐明皇对他说:“禄山失礼了,要拜母亲,必须先拜父亲。”禄山对唐明皇磕头作揖说:“臣本是塞北胡人,胡人的习俗是母在先父在后。”这时安禄山四十多岁,杨贵妃二十多岁。



儿皇帝石敬瑭

五代时石敬瑭借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之助建立后晋,与其他政权抗衡。为了得到契丹的帮助,向契丹称臣,拜了比自己小十多岁的耶律德光为父,自称儿皇帝。此后北汉附辽,则称侄皇帝。后世因作为叛臣的代称,遗臭万年。



乾隆盗墓

清朝当初入关的时候打着为崇祯报仇的名义进入北京。为了安抚前朝遗民,所以派兵保护了明朝的皇陵。结果,乾隆监守自盗,说好的不动前朝陵墓。竟然盗取了大量前朝皇陵的石料和木料。尤其是盗取了明永陵的金丝楠木。还有更不要脸的行为就是,盗墓就盗墓吧,还打着为明永陵修缮的名义。自己的陵墓都没修好呢,还修缮别人的.......。



钱谦益,水太冷,不能下。

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五月,清兵兵临南京城下。国破家亡之际,南明弘光朝礼部尚书钱谦益在其侧室,一代名妓柳如是的劝说下,决定效仿屈原投水殉国。钱谦益带着一家人来到常熟尚湖,平白站了一日,沉思无语,最后走到水边试了一下水温,说了句:'水太冷,不能下'便转身回家了。


越关换视界

泻药!

举几个例子,权当一乐。

1.只爱一人马步芳

马步芳刚到沙特时,也常带着一群姨太太去麦加朝觐。阿-訇见了大起诧异,认为一个男人不可能有这么多妻妾,必定是他拐了别人的老婆。因此当面骂他道:“你这人带别人的太太来朝觐天房,把天房亵渎了。我要打你的耳光,赶你出去,还要报告政府,驱逐你出境!”吓得马步芳赶快把太太们就近送人,别人说养不起,他又贴上一点钱。等到朝觐结束后,又去硬讨回来,被人传为笑料。

2.死守南京唐生智

蒋校长本来想把南京定为不设防城市,唐生智不答应,表示要死守南京,与首都共存亡。为了表示背水一战的决心,唐生智收缴了所有的船只,并全部销毁。

结果日本人打进来,唐生智根本守不住,于是他偷偷跑了,用自己私藏的汽艇,致使几十万军队因为没有撤退工具被日军俘虏,无耻之尤。

3.忠心无二是高澄

高澄是北魏末年权臣高欢之子,高欢把持朝政,孝武帝元修不愿忍受摆布,逃出洛阳投奔军阀宇文泰,高欢另立十一岁的元善见为帝,并将女儿嫁给他。

547年,高欢去世,儿子高澄继承了高欢的权力,继续把持朝政,高澄对元善见就不客气了,不但背后骂他是傻子,还派人监视皇帝的举动。549年,高澄被封为相国,齐王,权力更进一步。这还不算,高澄还因为琐事当面辱骂、殴打元善见。

一些忠臣看不过去,决定解救元善见,结果被高澄获悉,于是他帅兵入宫质问元善见:“陛下,你为何要造反?我们父子有功于社稷,哪里对不起陛下了?”

4.绝不抄袭宋之问

宋之问,武则天时期著名诗人,诗才与沈佺期齐名,和杜甫的爷爷杜审言是好友,是律诗的奠基人之一。著有名诗《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度大庾岭》: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宋之问文学成就很高,但为人却十分无耻。宋之问的外甥刘希夷写了一首题为《代悲白头吟》的诗: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写完后拿给舅舅宋之问看,宋之问一瞧,好家伙,这诗太赞了,于是想据为己有,听说刘希夷还没拿给别人看过,于是强行索取,刘希夷当然不配合,宋之问于是命令家奴杀了刘希夷。

宋之问的亲外甥刘希夷被杀时,还不到二十岁,这就是绝不抄袭宋之问的作为了。

5.忠贞节烈钱谦益

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五月,清兵近逼南京。兵临南京城下时,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

节操还不如一个风尘女子,这就是明末士大夫。


司徒伯雷

历史上有非常多的不要脸的行为,不过上升到国家政治层面,最不要脸的事件集中在战国时代的秦国,可见纯粹的法家之治是多么的恶毒下贱。

最早的一件事是商鞅诈骗公子卬。当时魏国是天下第一强国,甩第二名好几条街,同时挑秦、齐、楚三大国毫无压力。这会儿魏国与齐国正打得不可开交,秦国乘虚进攻魏国的河西之地,由商鞅统兵,魏国派出公子卬率兵救援,魏武卒十分精锐,这时的秦国虽然经过商鞅变法,军力增强,但也难操必胜,商鞅自己也不算多出色的名将,没什么信心,于是决定用诈骗来取胜。商鞅以前跟公子卬有交情,这时就拉交情,要跟公子卬见面叙旧,公子卬不疑有他,带着侍卫就来了,结果商鞅埋伏了军队,把公子卬擒获,乘魏军没有主帅之机大破魏军,逼魏国割让了河西。

第二件事是秦昭襄王绑架楚怀王。楚怀王因为同时得罪了秦、齐,一时陷入巨大的困境,被秦齐夹攻,连连丧师失地,无奈之下只得指望跟秦国讲和,好去单挑齐国。秦昭王利用楚怀王的这个心理,忽悠他来武关会盟,楚国许多大臣都认为秦国不讲信义,劝楚怀王不要去,但楚怀王为了战略形势还是去了,结果果然被秦国绑架,问他索要土地,楚怀王宁死不屈,死在了秦地,秦国外交声誉进一步下降。

第三件事是秦始皇忽悠赵悼襄王。秦始皇即位之初还是秦王嬴政,因为之前积累的外戚等问题,发生了很多乱子,到秦王嬴政把乱子收拾得差不多了,赵悼襄王就来秦国贺喜了。秦王嬴政装作跟赵国很友好,宣称两国永不交兵,并忽悠赵国去进攻燕国。赵悼襄王信以为真,把精兵强将派去攻燕,取得一定战果,但就在此时,秦将王翦、杨端和等攻赵,把漳水以南的赵国邺城等重镇全部攻克,赵悼襄王活活气死。

秦国一再刷新人类外交史的下限,最后还能获胜,而且还被一帮人吹到天上,真可谓华夏文明的耻辱。


文史宴

说几个故事,不知道有没有和之前的答案重复的。

不敢长胡子

明朝的大太监王振,权倾朝野,文武官员纷纷想尽办法拍他马屁。侍郎王佑拜了王振为干爹,但是拍马屁的人太多,一般的马屁没什么新鲜感了。如何才能给干爹留一个突出印象呢?

某天,王振见到王佑,随口问了一句:“我的儿啊,你怎么没胡子?”

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损伤,除非王振这样的太监,由于不可抗力因素没胡子,一般人都是留胡须的,所以王振有什么一问。

王佑估计是早就准备好了,张嘴就来:“老爷您都没有胡子,我一个当儿子的怎么敢有呢?”

干孙子

还是明朝的大太监。

魏忠贤当政的时候,也有很多人奉承他,争着要拜他当干爹。

当时的礼部尚书顾秉谦也想走魏忠贤的门路,无奈他已经七十多了,比魏忠贤大十八岁,像做干儿子实在比较扯淡。

于是他想了一个变通的办法——让自己儿子当魏忠贤的干孙子。

无赖国家

五代十国时期,在现在湖北这片,有一个小政权叫南平,创建者高季昌。

南平地处水陆交通要道,于是高季昌想出了一个创收的法子——抢劫。抢劫路过的商人及各国往来携带贡物的使者。如果哪个国家因为被抢宣布“强烈谴责”,南平就把东西原样送回去。

但这种情况还是少数,多数情况下,被抢的商人也只好认了。当时各国都对这个国家十分鄙视,称之为“高无赖”。

黄龙汤

这个故事里的老兄够拼的,可惜没留下名字。

北齐的时候有个权臣和士开,虽然这人在历史上名气不大,但在当时确实是很受皇帝宠爱,手掌大权。

有一次,和士开生了病,医生诊断,需要服用“黄龙汤”。

所谓黄龙汤,其实就是大粪汤。和士开很为难——废话,换谁都会觉得很为难的。

这时一个来探病的人说:“大人不必担心,黄龙汤其实不难喝,且看我给您做个示范。”一仰头,把一碗粪汤喝得干干净净。

和士开很受感动,勉强喝了一碗,病居然真的好了。

(图文无关)

教成尧舜

春秋战国时期,齐王请淳于髡来当太子的老师。淳于髡推辞,说我也实在不是谦虚,确实是能力不足,希望大王另请高明。

齐王说哎呀,先生不要有什么压力。难道我想要你把太子教成寡人那样英明神武吗?

我没那么高要求,你能把他教到尧、舜的水平就可以啦。


北门猿

我来讲一个刘邦为了逃命多次脚踢一对儿女下车的不要脸的故事。

刘邦东出以后,跟项羽争霸。刚东出之时,项羽因为人在齐国,其主力也在齐国,所以刘邦从汉中之地一直很顺利地打到项羽的老家彭城。刘邦当时风光死了,率了五十六万大军,大摇大摆地进入彭城,然后就以为项羽不行了,自己胜利已定,于是就在彭城里开大宴,整天高台宴舞。

然而好日子没过多久,项羽就率了三万骑兵直奔彭城而来,只仅三万骑兵就将刘邦的数十万大军打得落花流水。此役之后,墙头草一般的诸侯们纷纷背叛刘邦,转投项羽,而百般无奈之下,刘邦只好逃亡。

当时,刘邦是往他老家方向逃亡的。他本意是想顺便回老家将老婆孩子接走,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路上替他驾车的夏侯婴发现了刘邦的那一对儿女,即刘盈与鲁直公主。

刘邦当然就把他们接到车上去了。

可是没过许久,剧情马上反转了。

刘邦将那一对儿女接上车以后,项羽的追兵马上就追来了。 刘邦见车重马拉不动,慌乱之中竟然一脚一个,将那一对儿女踢下车去。这不符合逻辑呀,一般的电影演的都是让属下带自己的儿女走,自己留下来对付敌人。可是刘邦竟然是把自己的孩子当诱饵,而自己却想溜之大吉。

刘邦这不要脸的行为,让替他驾车的夏侯婴都看不下去了,连忙停车将两个小朋友捡上车。可是这时追兵又来了,刘邦见车又跑不快,又一脚一个将自己的两个孩子踢下车去了。可是夏侯婴似乎要将这个好人当到底,又下车捡那两个孩子。

夏侯婴此举行为,刘邦不但不感谢,反而让他暴怒,只见他挥剑叫道:“如果你再敢捡,我就连你也杀了。”

夏侯婴却不慌不忙地说道:“如果你把我杀了,谁替你开车呀?”

刘邦无奈,又踢孩子下车,这样搞了几次,夏侯婴将两个孩子捡回来后,干脆夹在自己的臂下,一臂夹一个,不慌不忙地驾车,终于逃脱了。

尽管是逃脱了,但从这事件当中看出刘邦的本质,为了自己连孩子也不顾,这是一种天下女人心寒的行为。

后来,刘邦跟项羽在鸿沟对峙,当时恼怒成羞的项羽将刘邦的父亲刘太公绑出来,并架起一口锅,对刘邦大声喊道:“你再不投降,我就将你老爹烹了。”

刘邦听了以后,大声笑道:“你烹吧,我跟你都结为兄弟了,烹我老爹也等于是烹你老爹,烹了以后给我送一碗过来,我想尝尝人肉汤的味道。”

这么一句话,又让多少天下的父母听了心寒啊。


月望看历史

你好,说到历史上的不要脸行为,张仪离间齐楚两国关系作为连横家,他计赚楚怀王算是将不要脸发挥到了极致,也是他一生最大的亮点。


&秦相张仪

张仪本是魏国安邑人,魏国贵族后裔,与苏秦同为鬼谷子学生,后苏秦致力于合纵抗秦,而张仪后辗转来到秦国为秦惠王所用。先为秦国赚得魏国上郡和少粱,后又连破六国合纵,被秦惠王拜为相。

&战国七雄割据态势

秦惠王十二年(公元前313年),秦惠王想离间齐楚之前的关系,于是让张仪出使楚国。张仪见到楚王就说秦国愿意与楚国修好,只要楚国能和齐国断绝关系,秦国愿意退还以前占领的楚国600里土地。楚王听后不知是计,很开心的同意了,旁边人的进言也不予理睬。



&著名画家刘继卣的连环画

后楚王马上重赏张仪,并让逢候丑一起去秦国接受土地。一到咸阳,张仪就称病闭门不出,逢候丑没办法,只能去找秦王,秦王推脱怕楚国没有与齐国断绝关系,逢候丑没办法,只能汇报楚王,于是楚王就派人去齐国大骂齐王。

齐王一怒之下与楚国断交,并派使者来秦国结盟,张仪听说齐国使者来秦国了,知道大事已成,于是入朝,当着秦王和逢侯丑的面假装惊讶的说我只答应楚王把自己的封地六里献给楚王,并没有答应六百里。如此脸皮厚的开国际玩笑,恐怕也只有张仪了。


逢侯丑回到楚国,楚王得知大骂,发誓要吃张仪的肉。后楚王立即派人去对秦王说原意用黔中之地换张仪,秦王不允,但张仪却自愿去楚国换地。

张仪事先贿赂了楚人靳尚,张仪被楚国关押后,靳尚就去见楚王爱妃郑袖,结果楚怀王在一阵枕头风的吹拂下放了张仪。张仪两次出使楚国,两次用诡计赚楚王,后楚王为此攻打秦国被俘,客死秦国。
不过,张仪后来也没有善终,最后被秦武王驱逐,回到楚国为相,郁郁不得志,死于楚国。


风云说收藏

就此问题来说,需体现著名二字。在我愚笨的脑子里搜索一番,半分钟内想到的是这个事件。新手回答,如若反响不错,后期再行调油加醋。

这件事发生在春秋时期,按理说春秋正是周礼盛行时期。缺少的正是楼主所提之不要脸事件。可是在当时的姬姓宗邦世人所称的周礼尽在鲁的鲁国却发生了这么一件不要脸行为,更显讽刺。


鲁国曾经有两位夫人,不要脸的行为达到极致。想必各位也应有所耳闻。我们先来谈谈文姜,春秋五霸的小白大家听过吧,这位夫人便是公子小白的姐姐,齐僖公之女。文姜文姜,能用文来做名字的这位夫人,在年轻时自然会迎来许多异性别样的目光。然此时出现了第一处的不要脸行为。其兄长姜诸儿齐襄公竟也向她投去爱慕的眼光。即便如今日中国之开放,也自然是容许不了此乱伦之行为。自此。两人你来我往,到了文姜要嫁给鲁恒公的日子,两人消停了会儿。可当文姜与鲁国君主对齐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大家请注意丢脸的事情来了,文姜竟以一国夫人的身份再度与齐襄公私通。恬不知耻,竟至此也。鲁恒公被戴了绿帽子自然不舒服,按耐不住怒火责骂了文姜,文姜又与其那乱伦的兄长告状。当时之情形,齐强鲁弱。齐襄公不反思自己,却记下了妹夫责骂自己情妇的恨。过了段时间,竟让自己的孩子,在宴会结束后,将鲁恒公的肋骨折断。可想而知,鲁国人不肯了,我的君主在齐国受辱我的大王肯,我们不肯。于是他们说:\t“寡君畏惧齐君的威严,不敢安居,前来修友好之礼。礼仪完成而未能回国,没有地方追究罪责,请求得到彭生,用他在诸侯中清除丑闻。”.不要脸的行为又来了一波,大家可要接住,齐襄公用自己孩子的性命来向鲁国赔罪。恬不知此,竟至此也,悲哉。故事先讲到这,后期再来补充,谢谢大家捧场谢谢

好了,今天历史小达人清河与你们谈谈鲁恒公的儿子鲁庄公戴绿帽子的事情。说来也是可笑,在春秋时代被称为尽周礼之国的鲁国接连两代君主却都被生生戴了顶绿帽子。哀姜这事我们还得从齐国讲起,文姜为恒公生的孩子便是庄公,后来齐襄公被杀,齐国大乱。随即出现了公子纠与公子小白的王位争夺。而因为公子纠的母亲是鲁国人这一层关系,鲁国一直支持者公子纠,后公子小白继位后。自然两国关系不再同往日般有国事互相访问的关系。这时候,鲁庄公细想,这不行呀齐国是大国,我不跟它搞好关系迟早要吃亏的。于是就有了后来前682年,鲁庄公与齐国定下的迎娶哀姜的婚约。

这哀姜嫁到鲁国后便开始了与文姜般的不要脸行为。在尽是周礼的鲁国,哀姜竟与庄公的弟弟庆父开始有了奸情。开始了其乱伦生涯。这里我们可以谈谈这个庆父。所谓“庆父未死,鲁难未已”。这个庆父所做的事情,哀姜都在与其同谋。为一情夫,而造成国家苦难,恬不知耻,竟至此也。

后庄公去世,自己的位置还未定下继承人。在庄公三个弟弟的一般角逐中,二弟叔牙被杀,想掌权的大弟庆父杀了新君后逃亡齐国,最受国人爱戴的三弟季友带着公子申逃到邾国去了。庆父在齐国得到齐国的帮助后,又于前661年回到了鲁国。并和其私通的大嫂哀姜合谋杀死了鲁闵公。想立自己为新君。可谁知国人不肯,发生暴动。赶走了庆父,迎回了季友,立鲁闵公之弟姬申为国君,是为鲁僖公。 事情总算有个结局了,新君即位,赂莒使归庆父,庆父无奈只得接受,在被遣返的途中使公子鱼请求鲁僖公赦罪,被拒后自缢而死。 而庆父走了之后,从犯哀姜也被推到了舆论风浪口。作为婆家的齐国也看不下去,当时正是齐恒公在位,“尊王攘夷”的旗号号令诸侯,延续周礼。于是命令邾国将哀姜引渡回齐国,在路上将其杀死,以尸归鲁。鲁国仍以夫人礼下葬.

最后鲁国国民对文姜与哀姜一对比,同样齐国公女,同样是弑君从犯,同样的不要脸作死,文姜得善终,而哀姜却被杀死,故鲁国舆论是有些同情哀姜。 鲁国民风实在是淳朴。两代君王戴了绿帽子,却还为哀姜同情。所以以史为鉴,多行不义必自毙,你对历史不要脸,历史将让你打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