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小國如何生存並且壯大?

胡俊

總體來說,戰國時期的小國是“戰國七雄”的陪襯,雖然有些“小國”在某些時期也取得了一些的成就,但是最終的結局是他們被七雄逐個消滅,所以問題應該稍微修改一下,說“戰國時期的小國如何生存?”比較恰當,因為在戰國時期那些小國要在七雄的夾縫中壯大的可能性不大,而且如果他們如果壯大了,那麼他們就不是小國了,而是“八雄”甚至“九雄”之一了。


韓、趙、魏三家分晉,標誌著中國的歷史進入了戰國時期(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在戰國時期,春秋時期的霸業已經成了過往雲煙,國與國之間更多的征討、戰爭,很多春秋時期的小國都被吞併了,最後戰國時期最為人知的是秦、韓、趙、魏、楚、燕、齊七個大國,史稱“戰國七雄”。

然而在當時,其實還是有很多的小的諸侯國在七雄的夾縫中生存,他們又是誰呢?

宋國

宋國的出身很高貴,是商朝的後裔,周武王滅了商朝之後,封商紂王的兒子武庚管理商朝故地,但是後來武庚叛亂了,周公輔佐周成王平定武庚叛亂之後,為了使得商朝的祭祀不被斷絕,分封商紂王的庶兄微子啟於商國故地,是為宋國,公爵。

公元前318年,宋康王實行改革,國力大增,宋國四處出擊,佔據了齊、楚、魏的不少土地和城池,而且吞併了另一個小國滕國,過於強勢的宋國遭到了大家的記恨。公元前286年,齊、楚、魏趁宋國內亂聯合攻擊宋國,最終宋國被滅亡,三家瓜分了宋國的土地,至此宋國已經在戰國七雄中掙扎了189年。

魯國

魯國的出身也很高貴,是周公的後裔,在平定武庚叛亂之後,周公考認為要多分封宗室子弟鞏固中央政權,於是周文王、周武王的子孫都被分封。周公自己則被分封到奄地,是為魯國,但是由於周公要留在首都輔佐周成王,所以周公派兒子伯禽去魯國代自己執政。

在春秋時期,魯國一度很強勢,能夠與東方大國、自己的鄰居齊國爭霸,但是到了戰國時期國力下降。公元前256年,魯國被楚考烈王所滅,七年之後,最後一任國君魯頃公去世,魯國絕祀。至此,魯國已經在戰國群雄中掙扎了219年。

衛國

衛國又是一個周王室後裔的封國,第一代國君是周文王的嫡九子康叔。衛國最值得驕傲的歷史就是他們曾經在周平王東遷的時候曾經幫助周平王平戎,一度成為諸侯的領袖,但是衛國終究國力微弱,在歷史中並沒有留下多少記錄。

公元前254年,衛國被魏國兼併,成了魏國的附庸,衛國名存實亡,衛國的大小事務甚至國君都是由魏國決定的。公元前241年,秦攻魏,衛國的土地被秦國攻佔,衛國又成了秦國的附庸,並且一直被保留到了秦二世時期,公元前209年,衛君被廢,衛國正式宣告滅亡,衛國反而成了戰國中最後被秦國消滅的諸侯國,超過了戰國的其他六雄。

越國

越國的始祖是夏朝君主少康的庶子無餘,越國的君主是大禹的直屬後裔,越國建國時間也比較早,相傳在公元前2032年左右就已經立國,但是越國在今天的浙江附近,浙江對於春秋戰國時期的人來說是比較偏僻的地方了,所以在此之前越國也並沒有多少歷史事件被記錄。

到了春秋末年,吳越爭霸才讓吳國和越國兩個地處中國大地邊緣的兩個國家走到了舞臺的中央,最終越王勾踐滅亡了吳國,越國在吳越爭霸中笑到了最後。

公元前306年,越國北上伐齊,後被齊威王派人勸說放棄齊國去伐楚,結果被楚國擊敗,越王無疆戰死,最終越國分裂成幾個小國家,成了楚國的附庸國。至此,越國在戰國的歷史上存在了169年。

除了以上說的幾個比較有名的國家之位,其他還有:

巴國(公元前316年被秦國所滅)

蜀國(公元前316年被秦國所滅)

鄭國(公元前316年被韓國所滅)

中山國(公元前296年被趙國所滅)

邾國(公元前261到256年年被楚國所滅)

西周國(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所滅)

東周國(公元前249年被秦國所滅)

對於歷史,我們不能僅僅記住那些勝利者和強者,那些失敗者和弱者身上也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


天涯看點歷史號

我們先來看看戰國時期有哪些國家——

大國:齊國,楚國,燕國,韓國,秦國,趙國,楚國,魏國

這就是所謂的"戰國七雄"了

實力中等的國家:越國,蜀國,巴國,中山國,宋國

小國:鄭國,魯國,衛國,鄒國,費國等等


嗯~ 腦子裡冒出來的,大概暫時只有這些國家了。


我認為,戰國之所以稱為戰國,就是因為這個時期各個國家經常在打仗,爭奪領土和人口,大國尚且每日惶恐,絞盡腦汁保住自己,何況這些小國。

戰國時期的小國,千萬不要說什麼壯大,他們所能做的也就僅僅是找到靠山,做大國的小弟,成為屏障或者運輸要道。



有一個成語叫做"朝秦暮楚",就可以很淋漓盡致的表現出當時小國的真實情況。當時的鄭國實力十分弱小,為了在諸侯大國之間的鬥爭中保存自己,鄭國便對秦國和楚國的軍隊兩面討好,誰來了就做誰的小弟。


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作後盾,再加上本身領土只有十分微小,身為小國也就只能像鄭國那樣,做到人畜無害,與世無爭,但最終能不能保全自己,仍是一個未知數。

我是和你一樣愛好歷史的"歷史驚文",喜歡就關注我喲~


歷史驚文

小國的生存來自大國的施捨,就這樣。小國的生存無法靠自己的實力,阻擋外國入侵,只能依附大國,依靠自己的地緣優勢,與大國博弈。如春秋時期的鄭國,宋國,夾在兩大霸主之間,不斷依附兩大霸主得以生存。

你列舉的幾個小國,東周國從成周分裂後,仍是周天子所在地,只能苟延殘喘,他的存在是由於太弱,天子又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各國沒有必要滅他,一旦他變強,列國是不允許他存在的。各國都能變法,唯有周不能變,只能一步步走向死亡。

衛國,戰國時期已經成為魏國的附庸,地方實在太小,實力又十分弱,強國環飼,不具備變強的條件。

宋國,戰國時期號稱五千乘之國,實力比七雄弱一點,強盛時期應該和韓國差不多,如果不是宋康王四處樹敵,應該沒那麼早就領盒飯。宋國是天下最富的地方,殷商故民,善於斂財。

可以利用宋國的富饒和巨大的人口,發揮出戰爭潛力。宋國完全可以利用龐大的財富組建一隻類似魏武卒一樣的強大兵種,利用中原諸國與楚國的矛盾,結盟齊國,籠絡三晉,在楚國與中原諸國戰爭的時候,搶奪楚國淮泗之地,吳越之地。與秦趙交易,獲得戰馬,組建騎兵。在各國都稱王時,低調不稱王,潛心發展國力,像宋國這麼富的國家,不需要通過秦國這樣太激進的變法來變強,改革吏治,發展軍事就可以,在新獲得的土地實行秦國那樣的制度,防止公卿過於強大。

擁有了吳越,淮泗之後,鼓動其他國家相互攻伐,秦魏,秦韓有世仇,秦國要東出,不會放過他們,燕趙,齊燕也有仇,楚國是所有國家的仇人,利用他們之間的隔閡,消耗他們,強大自己,到最後,應該能與秦國一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