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明幾千年,為什麼沒有樂譜?

獅子愛吃草cc

誰告訴你一定要西方的簡譜、五線譜才叫樂譜的?

中國老祖宗發明樂譜時,西方樂譜還得等上千年——工尺譜,始於西周。

“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是西周時期就出現的,湖北隨州出土的曾侯乙墓編鐘也證實了春秋時期我國音律就已經有了十二平均律的雛形,分別是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中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用曾侯乙墓的編鐘可以完整的演奏出明代王子朱載堉創造的現代十二平均律。

因此,我國2700多年前就開始使用的「工尺譜」,也是世界上最早、和歷史最悠久的樂譜——與現代樂譜比缺乏節奏標識而已。

目前工尺譜的復原工作已經大致完成。

除了超過2700多年的工尺譜外,我國還有應用漢字減筆字構建的音符樂譜,叫「燕樂半字譜」,大概產生於隋唐時期,年代也超過1300多年。

眼尖應該能看出來了,「燕樂半字譜」就是日本文字的前身——今天大多數人都認為,日文的平假名和片假名直接模仿了這種漢字減筆音符。

燕樂半字譜的復原工作同樣沒問題:

與「工尺譜」不同的是,距西周1400多年後出現的燕樂半字譜,當然有節拍符號的功能。

結論:不是西方的簡譜和五線譜才叫樂譜。


無風即風

簡譜初見於16世紀的歐洲。

而五線譜經過長時間的演變,直到11世紀才有了雛形。

現代人普遍認為簡譜、五線譜才是樂譜,才是音樂的樂譜。

其實不是的!!!因為有多種多樣的樂譜。

只是現代音樂流行之後,五線譜更適合於紀錄音樂的信息而已。

而有些樂器,若是隻用五線譜,根本無法還原音樂的演奏。

比如古琴的演奏方法就是無法用五線譜紀錄的。

因為五線譜能紀錄的只是音樂的節奏,而沒有具體使用哪根弦演奏的說明。

古琴有七絃,

有許多五線譜記載的音是可以用七絃當中的任意一弦演奏的。

有許多五線譜記載的音,明明是多個音調,古琴卻可以只用一根弦彈奏一次就能完成,

而彈奏方法是右手擊一次弦後,左手在按弦位置左右滑動,從而產生不同的音響效果。

那麼古琴是如何記譜的呢?

中國古代沒有五線譜,沒有簡譜,然而中國古代有減字譜。

減字譜的記譜方式是這樣的,紀錄右手擊哪根弦,用一二三四五六七表述,紀錄左手按該弦的哪個位置,用一到十三表述。因為古琴每根弦都有十三個徽位。要不要滑動,滑到什麼位置,都在減字譜裡有紀錄。

而這麼多內容,都需要紀錄在一兩個文字符號裡去,怎麼做到的呢?古人發明了一個方法,就是用某些字的一部分代替要紀錄的某字。

如圖:

記譜當中的“勻”,說的是勾二絃,就是用中指向內撥動二絃。若上面有中七字樣,說明左手中指按在七徽。

古琴上面那些白白的圓點,就是徽位。

若後面再記上六、上四、下八字樣的。就是說彈奏時,左手按在七徽的位置,然後滑動去六徽、四徽,再退回滑到八徽。

限於篇幅,其他的就不說了。有感興趣的可以參考專業書籍。



減字譜有個缺點,就是彈了一個音,需要多久之後再彈另一個音。

所以現代的古琴譜,一般都是減字譜與簡譜合用的,用減字譜紀錄演奏方法,用簡譜紀錄音調。

其實減字譜的缺點,在古人看來,根本不是缺點。

而且這個缺點,若是要補上,實在太過容易了。

只要在旁邊加個數字,用來表示,這個音需要響多久,才繼續下一個音就行。

那麼古人為什麼明知有這個缺點,卻不補齊呢?

原因是:在古人看來,音樂就是個傳遞個人思想的工具,音樂就是抒發自我性情的載體。音樂是靈魂的音樂。

所以曲調之間的時間長短承接是怎樣的,應該由演奏者自己把握。

所以對曲子所想要表達的思想理解是怎樣,演奏出來的效果就是怎樣。

所以古人的曲子,演奏的人不同,聽的人的感受也是不同,不會千篇一律。


無功用行

這個題目屬於結論性問題,出這樣的題目,一定是受到西方文明界定的影響,產生。


第一,說“中華文明幾千年”,不嚴謹,關於文明的認定並沒有權威的統一概念。這是借用了西方及其個別東方追隨者所謂“公認”的眾多文明觀點的其中之一,此外還有多種觀點認為中華文明在五千年前到三萬年前甚至到五方年前的許多西方學者。用其中一個最短文明時間的觀點,容易誤導國人對華夏樂譜歷史產生錯誤的概念。

最近中科院例證中華文明至少在12000年以上。因此,用幾千年表述不合適,至少得引用流傳已久的“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的通俗認知。

第二、“⋯樂譜”,指意不確切。是指現代的“五線譜”?還是指中華文明本土的樂譜?根據題主的意思應該問的是本土樂譜吧。

世界上產生的樂譜多種多樣,西方大都以字母、符號記載。發現西方最早的樂譜是公元前四世紀古希臘的“於樂譜”。西方五線譜的雛形產生在公元1000年左右的意大利,經過700多年直到十八世紀才形成完善的記譜法。在形成完善前,也僅是多種多樣記譜法的其中一種。


中國上古以漢字、圓圈或圓點、方框“點拍”的形式記錄樂譜。發現最早的是西周的記譜法,即《詩經》中的305篇以外的6篇笙詩,比西方早近2000年。後有文字譜、唐代的“燕樂半字譜”、宋代的工尺譜。元、明、清以工尺譜為主流,只是由於“五線譜”的流行,我國及其他各國基本不再沿用本民族的樂譜了。現在最早的實物是唐人手抄本《碣石調·幽蘭》古琴譜。

賈湖遺址發掘骨笛前,大家知道中國遠古樂譜是五音價,指“宮、商、角、徵、羽”,依次是陰平、陰平、陽平、上聲、上聲。五音是遠古的主旋律,用於簡譜,到了周朝增加了變微”(Fa)和“變宮”(Si)二個音節,變為七音階,形成了較完備的五音十二律。距今3000年。

按照西方音樂文明標準,因西周的記譜法沒有實物佐證,不被承認,西方只承認《碣石調·幽蘭》古琴譜是中國音樂的開始,明顯是有意割斷中國音樂、樂譜文明。但這種割斷掩蓋不了事實,這是由樂譜與音樂的關係所決定。

因為音樂是人們生活中的一種藝術,易於流逝,為了使音樂演奏、傳播和傳承,就必須記錄下來,這樣就產生了樂譜。兩者密不可分,樂譜是音樂的一種記錄,音樂是樂譜表達的一種音樂聲音。而這種音樂聲音是通過樂器演奏出來的。所以,只要找到久遠的樂器,就證明了存在久遠的樂譜。

1984年至2001年期間,在距今7800年~9000年華夏先民史前聚落遺址一一賈湖遺址其中出土了40支骨筁震驚全世界。這些骨笛笛孔大多數以7孔為主,有部分為5、6、8孔的。它有兩個八度的音域,能演奏四聲、五聲、六聲、七聲以及帶有變化音和八聲。這些骨笛很精緻,比古埃及出現的笛子早2000年,被稱為世界笛子的鼻祖。七聲音階比西方七聲音階早至少7000年,被認定為世界上最早的吹奏樂器,使中國七聲音階的歷史追溯到八千年前。

這些骨笛延續1200年,並且隨骨笛出土的同時還有很多龜甲,龜甲上面刻有符號。這些符號有可能是漢字的濫觴,也有可能是樂譜。但無論如何,音樂在1200年時間裡的傳承延續,沒有樂譜的支持不可想像。

中華音樂史不但有樂譜而且歷史至少超過9000年。


閒聊海天

在歷史書上,中國有很多經典的音樂,像伯牙子期《高山流水》,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嵇康的《廣陵散》,還有宋詞元曲等等都是音樂的形式傳播於世,而今都銷聲匿跡了,主要的原因還是中國古代樂譜的失傳!

中國古代有自己獨特的一套樂譜,只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套記載樂譜的方式慢慢流失了,這也是中華文化的遺憾!

中國古代的樂譜有“宮(gong),商(shang),角(jue),徵(zhi),羽(yu)”五音,對應簡譜中的“1,2,3,5,6”五個音!這是中國古代樂譜的基本音符,相比歐洲的數字簡譜少了兩個音, 而中國的古代名曲在譜曲都只用這五個音!

中國人的智慧是相當高的,所以流傳至今的宋詞元曲當時都譜有曲子,像宋朝柳永,那簡直就像當今林夕一樣的“寫詞高手”存在,甚至影響力遠遠超過林夕,當時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他的詞之所以爭相傳頌,一方面是他的詞寫的水準高,另一方面就是當時的譜曲發達!這些場景,我們也只能腦補了!


因為中國古代一向還是視音樂為“不入流”的行當,所以主流的階層不會去學習音律,更多的人選擇熟讀經書,考取功名,獲得仕途輝煌!這樣的一種主流環境造成音樂的創作越來越少,同時願意學音樂的人越來越少,而本來中國樂譜相對複雜,所以導致慢慢的流失!特別是乾隆年間編纂《四庫全書》的過程中,讓中國很多的古籍收到毀滅性的毀壞,而對樂譜的流傳也影響很大!

其實,中國的樂譜也有很多的記載!中國最早留傳下來樂譜是南北朝時代的古琴譜《碣石調.幽蘭》,早期的樂譜是以“文字譜”的形式流傳!後來簡化記錄,唐朝後期出現了“減字譜”,記錄指法動作、弦序和徽位!在我國甘肅省敦煌莫高窟,收藏了很多唐宋以來的樂譜,其中包括很多經典的琵琶樂譜!宋代出現了記錄音高的“俗字譜”,說明當時的宋詞都是可以歌唱的!明清兩代的戲曲,包括崑劇、京劇、粵劇以及不少樂器都應用了“工尺譜”!這些都是中國古人的智慧的結晶,通過這些方式讓中國的音樂得以存在和流傳,是很了不起的成績!


雖然現在音樂創造都是用五線譜和數字簡譜,但我覺得中國樂譜的流失是中國文化的一大遺憾,我們現在只能通過歷史書籍來懷念那個時代的場景和音樂!





忠肝義膽嶽老三

誰告訴你中國沒有樂譜?難道非得用西方的五線譜來標註才叫樂譜?沒有樂譜諸多古曲如何傳承下來的?

圖是古琴所用減字譜,用不同字根標準彈奏指法。


牧雲散人

這個提問十分可笑和無知!中國總有一部分人文化不自信,甚至黑中華文化,它們黑中醫、黑儒家,幾乎是逢中必反,國外月亮是圓的,這些洋奴才真不知道心是怎麼長的。最近出土的一支骨笛早在七千多年中國就有七音律了:凡、六、五、乙、上、尺、工。自有一套完善的記譜方式。有大樂,小樂,鑼鼓點等等之分,上有陽春白雪宮之樂,下有下里巴人歡喜。傳下了許多經典之著,但包經戰亂和文字獄的變故大多都失傳了。但頑強民族性保留了一些樂譜沒有失傳,我張氏宗族傳下了古代的記譜方式和樂曲如下:




學海無涯30857695

我不知道題主問這個問題的時候,有沒有真正去了解過這個問題。

我國的古譜究竟始於何時,現在還難以回答,僅知《禮記·投壺》中有《魯鼓》和《薛鼓》兩種鼓段的譜式,為迄今我國現存最早的樂譜。

還有就是音律,宮gōng、商shāng、角jué、徵zhǐ、羽yǔ,起源於春秋時期,是中國古樂五個基本音階。最早的“宮商角徵羽”的名稱見於距今2600餘年的春秋時期。

中國樂器歷史悠久,但真正流傳下來的樂譜少之又少,要復原古時那般的音調樂曲也不容易。


月落西霄

古人的樂譜是用:宮商角徵羽來書寫的,不然你說高山流水,平沙落雁,廣陵散等古曲都是怎麼流傳下來的,難不成你以為是口傳心授嗎?


輪迴的刻度

誰告訴你中國沒有曲譜了?古代的時候,一個標準的儒生,必須會“六藝”。“樂”是古代儒生必須掌握的技能。中國古代的曲譜,不同於西方的曲譜。中國的曲譜,有許多種形式存在,最普遍的形式就是詞牌。

詞牌名目繁多,比如《念奴嬌》,比較著名有《念奴嬌.赤壁懷古》。再比如《臨江仙》,比較著名的有《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再比如《滿江紅》,比較著名的有嶽武穆那首千古絕唱。再比如《摸魚兒》,比較著名的有元好問的《摸魚兒.雁丘詞》,“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就是出自《摸魚兒.雁丘詞》。再比如《賀新郎》《沁園春》等等等等等等。

高山流水遇知音,曲有誤周郎顧,不是中國沒有曲譜,是你的問題提的實在是太想當然了!


文氓王福星

只能說提問者太無知。最晚從戰國時代起,中國古代就有規範的樂器以及合奏的樂隊,此種情況下豈能沒有樂譜?中國古代也不僅僅只有宮商角徵羽,早在八千年前的賈湖骨笛,就是七音節了,不過沒有流傳下來。在近代以前的大部分時間,中國本土還是以五音階佔據絕對主流。明代朱皇后裔朱載堉發明了規範的十二平均律,不過很不幸也沒有普及。即使不從任何出圖文物給予佐證,單憑理論推導就可以明白古人絕不可能僅僅依靠口耳相傳延續樂理的。如果從出土文物來看,敦煌出土有漢唐樂譜,鄂冀等省也出土過漢代樂譜。所以,不要因為當今中國人學習的是西方舶來的簡譜或五線譜,就妄自菲薄,以為中國古代沒有樂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