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在隋唐之后的去向如何?

MICHELLE-LIN

两晋南朝时期,是士族贵族最为活跃的时期。东晋时还出现了“门阀政治”这一皇权变态,门阀士族甚至与皇权共治。其中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是其中的顶级世家。《南史·侯景传》:“请娶于王谢,帝曰:‘王谢门高非偶,可于朱张以下访之。’”后常常以“王谢”来指代名门望族。

王导

谢安

在东晋之前,琅琊王氏和陈郡谢氏并不算显赫,但颇有名望。琅琊王氏相传是秦朝名将王翦的后代,为避秦乱,迁于琅琊。魏晋时,以孝悌闻名。王祥的卧冰求鲤、王览友悌的故事流传在外,王家得到百姓的爱戴。西晋末年,八王之乱的爆发,整个北方地区混乱不堪。天灾人祸之下,北方少数民族趁机南下中原,永嘉之乱后,北方的诸多士族都选择了南迁。陈郡谢氏在东晋中叶之前,并不是一流的世家。有史可循的谢氏官员是曹魏时期的长安典农中郎将谢缵,之后谢家子弟多有在魏晋时期做官的,世家规模初显。永嘉之乱后也跟随迁往南方。王氏的崛起是在乱世之中抓住了机遇。王导说服了江左士族支持司马睿,并为北方士族在南方立足,促成南北士族的合作付出了巨大努力。东晋初年,王氏一族备受皇族重用,王导为宰相,王敦掌军权,两人内外结合把持朝政,王氏一跃为顶级门阀,时有“王与马,共天下”的传言。后来,招致皇族的猜忌,皇帝重用侍中刘隗等人,向牵制王导。322年,王敦上疏刘隗罪状,并以此为名,在武昌起兵叛乱。皇族兵力不抵,元帝忧愤而死。明帝上位后,恰王敦病重,讨伐王敦大获全胜。王家势力有所减弱。谢氏家族的上位是几代谢家子弟努力和时势造就的结果。东晋初期,谢家的谢安、谢尚、谢玄等都是杰出的人才,在官场上有一定的地位,特别是有出色政治才能的谢安登上了宰相之位。适逢前秦入侵东晋,爆发了淝水之战。谢安担任东晋方的总指挥官,临危不乱,机智指挥,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一时间,谢氏成为士族之首。那是谢氏最辉煌的时期。东晋灭亡后,王谢的权势不再,在南朝时不断衰败,但并没有断绝流传,反而历经南朝四朝,依然传承。这一时期王谢家族在政治上作为不大,庶族出身的南朝皇帝只是需要世家大族的名望,并不会给很大的实权。在文学上倒是出了很多的名人,如儒学家王俭、创作永明体的王融、谢家的谢灵运、谢朓等,为我国的文学发展做出了贡献。

侯景之乱

南朝末年,侯景之乱对世家大族是致命打击。侯景进入建康之后,烧杀抢掠,大肆屠杀,特别是世家大族被屠杀、被饿死的不计其数。颜之推曾云:“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故江东有《百谱》;至是,在都者覆灭略尽。”这就导致王谢世家元气大伤,特别是陈郡谢氏基本消失。隋唐时期,王谢家族虽然存货下来,但沦落为不入流的家族。陈朝灭亡后,琅琊王氏的族人多生活在江南和关中,也有族中子弟入官场,但担任的官职都不高。比较出色的子弟就是由陈降隋的王猛、王胄、王眘,是隋朝的猛将。隋唐时期,琅琊王氏的旁支太原王氏更为显赫,琅琊王氏已经彻底退出了政治中心。唐朝刘禹锡的《乌衣巷》诗中感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读起来让人唏嘘不已。


国家人文历史

琅琊王氏、陈郡谢氏等江南门阀,跟隋唐统治集团不是一家人。

“永嘉南渡”之后,从北方迁移到江南的那批士族门阀,称为“侨姓”。经过对陆、顾、沈等原吴国门阀的打击后,“侨姓”掌握了东晋的大权。

“侨姓”门阀的首领,陆续由琅琊王氏、龙亢桓氏、陈郡谢氏担任。

直到刘裕建立宋朝后,王、谢、萧等门阀依然势力庞大。虽然刘裕不让他们掌握实权,但是必须借助门阀的金字招牌,才能坐稳皇位。

这时期的王谢门阀,有地位、有名望、无实权。



历经250多年的发展,“侨姓”门阀后继无人。

梁武帝萧衍妄想接纳了北齐军阀侯景,就能白得一块土地,没想到确实引狼入室。侯景来梁国之前,家眷全被北齐朝廷杀掉,所以他就像求娶南方高门王、谢家的女子为妻。

萧衍直接怼他:“呵呵,你一个胡人也想娶中国最高贵的美女?别做梦了。”

侯景受到无情的嘲笑,彻底愤怒了:今天你们看不起我,明天我让你们高攀不起。他带领手下的800骑兵,就扯旗造反了。



800人就敢造反,侯景是有把握的。

他发现梁国一个致命的缺点:门阀士族终日饱食清谈,却没有治国、打仗的能力。而付出辛勤汗水的劳动人民,却被他们无情的欺压。如果能释放出劳动人民的充填怒火,那些门阀士族是没有还手之力的。

结果,侯景一路杀士族、放奴婢,到南京城的时候已经拥兵十万。把王、谢等侨姓士族的根基彻底打断,从此再也没有崛起的能力。

没人才、没土地、没经济、没军队,凭什么掌握天下命脉?



隋唐的统治集团跟魏晋以来的门阀士族没有半毛钱关系,完全是自主发展起来的。

北魏“六镇起义”后,被尔朱荣逐渐收服、平定。沃野、怀荒等五镇的起义军被尔朱荣留在河北、山东、河南等地。

武川镇军人则留在关中。

尔朱荣被刺杀后,高欢用手段拉拢了鲜卑贵族、汉人门阀、起义军,成为大丞相。

宇文泰等武川军人不愿意听从高欢的命令,就在关中自立门户。

武川军人就是隋唐统治集团的祖宗。



当时的西北经过几百年战乱,十分破败。

为了对抗高欢,宇文泰不得不对制度、人事、经济进行改革。

将无主土地分给农民,形成广泛的自耕农,保证了赋税收入。

将所以男子都纳入兵役体系,闲时为农战时为兵,保证了充足的兵员。

将鲜卑贵族、汉人豪强纳入统一的官职体系,并且互相联姻,保证了统治集团的稳定。

经过这一系列的改革,关中政权的实力蒸蒸日上。577年灭北齐、589年灭陈、624年再次一统天下、630年灭突厥,用实力打出了大片的江山。

虽然经过宇文氏、杨氏、李氏的朝代更迭,但也只是皇帝换人而已,朝廷干活的还是那批人。



虽然隋唐建立以后,重用的是关陇集团的人,但江南门阀也不是没有机会。

兰陵萧氏,就是由江南门阀融入到关陇集团。

侯景之乱后,皇族中有一支跑道湖北,建立了一个小国家,依附于北周。

杨坚称帝后,从这个小国家中选了一个公主,作为自己儿子杨广的媳妇,她后来成为隋朝的皇后。

李渊起兵后,萧皇后的弟弟萧瑀率先响应表示支持,由此被李渊喜欢,称他为“萧郎。”

有唐一朝,兰陵萧氏出任宰相的有10人,与博陵崔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河东裴氏、京兆韦氏并称“六大豪门”。

可见,还是要教育子弟、培养才能、眼力好、腰段软才能活得好啊。


温乎

首先我们先讲琅琊王氏,琅琊王氏是中国顶级门阀士族,晋代四大家族之首,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

琅琊王氏家族始于两汉时期的琅琊临沂,在魏晋时期,走上鼎峰。史称“王于马,共天下”,王氏家族从东汉到明清的1700多年间出了35个宰相,36个皇后和36个驸马与186位文人名仕。

琅琊王氏家族世代居住于琅琊临沂,但是在西晋末年永嘉之乱时举族迁居金陵。琅琊王氏家族兴盛于东晋,西晋末年南迁以后,扶持司马睿,建立东晋中兴了晋室。

隋唐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琅琊王氏家族已经不复存在了,虽然琅琊王氏在唐朝还有四人认宰相,但是于东晋南北朝时期的琅琊王氏比,真的是沧海一粟了!

陈郡谢氏,中国古代著名家族,顶级门阀之一,起家于魏晋时期,以谢安为首的谢氏家族,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为东晋立下了至伟的贡献,奠定了谢家的在东晋及南朝的地位!

谢家到了隋朝时期家族只剩下一个人谢贞为官,所担任的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六品官,为了拯救急剧下降的家族地位,谢氏也有人做过一些努力。这种努力表现在仕宦上面,但是已经力不从心了!


三弟聊历史

我个人的观点

谢晦之死真是让陈郡谢氏太可惜了,这绝对失去了一次陈郡谢氏的优秀传统文化向北方政权发展的机会,像琅琊王氏就有王肃,刘宋皇室有刘昶,兰陵萧氏萧齐皇室有萧寅,还有梁朝宗室遗族往隋国成了外戚到唐还一直兴盛,谢家这点上真的太太太可惜了,最后一个谢贞被掳去北周已经没有那种势力发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