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历史上有哪些地方的地名被改坏了?

灵感猎人-年轻的心

你觉得历史上有哪些地方的地名被改坏了?安徽城史来回答。


黄山、黄山、黄山,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用一座山去涵盖徽州这个历史底蕴深厚的地区,不仅小气,而且目光短浅,让人唏嘘不已。

大家都知道,安徽一名是安庆府、徽州府两府取首字而得名,徽州府下辖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现歙县徽城,前四个县现属安徽省黄山市,绩溪县今属安徽省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

徽州文化、徽菜、徽商、徽派建筑都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徽州在历史上的地位多么重要,自1121年宋徽宗改歙州为徽州,徽州的地名保存长达700多年的历史。

在这700多年的时间内,徽州文化、徽商等都发展壮大,特别是明清时期的徽商称雄中国上街500余年,留下了“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徽文化也成为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后来为了响应国家打好黄山牌以发展旅游业,草率的把徽州地区改为黄山市,以至于过去几十年的时间,这件事情还一直被民众诟病。

黄山市黄山区黄山风景区,特别绕口是吧,我也觉得很奇葩的叫法。其实发展旅游业不是改个地名就能解决的,虽然黄山现在的旅游在全世界都特别出名,成为国家对外的一张名片。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丢失了更为重要的徽州文化,黄山也在徽州文化的范围之内,所以这就是典型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徽州改为黄山,不仅草率,而且粗放。安徽一名,取自安庆与徽州之首字,安庆尚在,徽州却已经消失。丢失的不仅是徽州地名,而且还丢失了一份文化底蕴,以至于徽州复名的呼声此起彼伏。

徽州改名黄山是对过去的错误认识,而改名徽州则是对过去错误的一种反思,复名值得拥护。


读者对徽州复名有什么想说的,可以在文章下方留言,与其他读者交流沟通。

安徽城史,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安徽城市的前世今生,更多精彩,关注安徽城史。


安徽城史

大家都知道,在三国里,有一部分讲述的是关羽大意失荆州。讲得是东吴孙权手下大将吕蒙利用关羽轻敌大意,将士兵扮成商人,不伤一人就将荆州三郡夺了回来......

时光到了现代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大风吹遍全国。其中中国沙市出了一个企业,叫做”活力二八“。并在中央电视台上狂做广告,”活力二八,沙市日化“当时估计是人人皆知的广告语。同样,活力二八的日化产品也销售好的一塌糊涂。

当地领导见此情景,头脑一热。就将荆州沙市两地合并在了一起,简称荆沙市。

此后的故事就颇有些戏剧性了。活力二八,沙市日化的领导也同样头脑一热。也想出了一个”天才“的创业,”一定要将产品线多元化!“”只要有想法,只要去做去好了!“想法真的是没有错。如果这想法放到现在,也说不上错。可是,错就错在,你明明就是一家生产洗衣粉的厂,你非要转行去搞矿泉水!结局不用说,估计大家都会知道。活力二八出的矿泉水,人人估计都会喝出一些洗衣粉的阴影来的。再慢慢的,我们和活力二八洗衣粉摇了摇手,道了一声珍重!自此天各一方,互无音信了。

他们是走了,拍了拍手,悄悄地我走了,我挥了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确实是。可是就苦了那些海外游子。多少人返地寻根,多少人要凭壁怀古.......”这位大爷,请问一下三国时的荆州,为什么说没有就没有了?“”实话给您说,我也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您呐,自个慢慢找找吧!“还好,后任者从善如流,将荆沙市又改回荆州市。竞得海外游子尽开颜,三国故人地下尽展眉!

这算是一个好的故事结局。最后荆州最终回到了我们的眼中、手中、嘴中。可是有一些地名就命运坎坷了,以前的故事让它们以前吧!


一、”举目见日,不见长安。“、”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道离别。"、“冲天香阵道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多少少年的大唐强甲梦在此展开,多少少女的婉唐梦在此铺延。可如今,长安却改名为了西安。我隐约中听见了小贩“西安肉夹馍、陕西凉皮、葫芦头 .......”的叫卖声。那也圆了多少吃货的心中愿啊!

二、一人站在桥头, “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生若巨雷,势如奔马”。据水断桥。,见曹兵上前,历声大喝道:我乃燕人张益德。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兵听后,尽皆股栗,无人敢上得前来。又喝道:”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竟然将曹操身边大将夏侯杰吓死,百万曹兵自相践踏,争相后退。有诗赞张飞:“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这是一幅多么豪壮的画面啊。

张飞是幽州涿郡人。但现在却成了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想象一下,张飞益德在桥头大喝一声:”我乃保定张飞,谁敢与我决一死战“这幅画面,酸爽得很啊!

三、翊军将军赵云将数十骑出营视之,值操扬兵大出,云猝与相遇,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魏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资治通鉴

在战场上,特别是赵云在曹阵中救得阿斗,七进七出曹阵,杀了五十四员曹将、砍倒大旗数面、夺槊三条。这一端是恒实最爱看的桥段之一。每回看到这,都不禁心神俱往。紧接着喝一声彩:常山赵子龙,真神人也!

古时,因常山在地域内,故名常山郡。也曾叫过常山国、恒州。后因战乱改名为真定。再后这就成了石家庄元氏县。

这时的脑洞大开,曹阵中杀出一员白衣白马小将,曹操在后大喊道:“这位将军何人,通名报姓上来!””俺乃石家庄赵子龙!“曹操吐血而亡。

四、兰陵王高长恭。有称他是中国古代四大美男子之一。因长相太过俊美,所以打仗时就佩戴了个恶鬼面具,凭空增添了战场的威摄力。有一次,兰陵王率五百骑杀入周兵阵中,解得金墉之围。后世流传的乐曲《兰陵王入阵曲》就是歌颂他的战绩的。

可惜他三十三岁,就被北齐后主高纬所嫉恨,将他赐死。但是他的凄美故事一直流传在民间。

可是如今,兰陵却被误传改名成了枣庄。却是一个让兰陵王含冤的桥段。

现在的枣庄,在当时是叫峄县。慢慢就成了山东省的一个省辖市。而兰陵改名枣庄的传言,其实是个真正的误传。咱们所说的兰陵王高长恭,被封在了兰陵郡 。而兰陵郡因年代久远,变成了兰陵古城。它在今天的临沂兰陵镇,和枣庄没有任麻关系。所以,兰陵改名枣庄的传言,其实是个天大的误传,因为兰陵从来就没改过名,它还在那,而枣庄这个名字也是从明朝开始慢慢兴起的,它和兰陵也没有关系。

这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恒实说"与您一同追寻历史的真相。您的阅读是对恒实的赞许!您的关注是对恒实的支持!


恒实说

长安改成了西安

北平改成了北京

兰陵改成了枣庄

金陵改成了南京

…………

扶桑改成了日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