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奔吴故事的演变

珵素

《左传》中记载,楚国的太子少师费无极因为不被太子建信任,于是转而讨好楚平王。先是蛊惑楚平王迎娶了原本要嫁给太子建的秦国公主,之后又诬陷太子建,说太子建不满楚平王的行为。在费无极的挑拨下,楚平王决定处死太子建。费无极诬陷太子建有谋反的想法,作为太子太师的伍奢自然也就受到了牵连。此时费无极又进言说,伍奢的两个儿子也很有才能,如果处死了伍奢,他的两个儿子将来为伍奢报仇,肯定是个麻烦。于是楚平王决定趁机将伍奢的两个儿子伍员和伍尚一起杀了。

伍子胥奔吴故事的演变

楚平王拘捕了伍奢,又派人以伍奢的名义对伍员和伍尚说,只要两人前去向楚王说明情况,楚王就放了伍奢。伍员和伍尚两人知道这是楚王的计策,但无奈楚王是以伍奢的名义来对两人说的话。伍尚为人忠厚,明知是计依然前去面见楚王。临走时嘱托伍员日后报仇雪恨。

以上就是伍子胥奔吴的原因。而伍子胥逃亡吴国的经过,《左传》只写了“员如吴”三个字。

反观《吕氏春秋》,不仅记载了伍子胥如何渡江进入吴国,还写了伍子胥为何要逃亡吴国:郑国国君平庸,无法帮助他复仇。是许国的国君建议他逃亡吴国的。

伍子胥奔吴故事的演变

那么《吕氏春秋》的这些记载是不是后人杜撰的呢?参考《史记》等作品可以知道,伍子胥逃亡吴国前曾去过其他诸侯国应该是可信的。《左传》中说,楚平王要杀太子建,太子建听到风声后就逃到了宋国。但逃到宋国后,太子建又做了什么,《左传》却没有太多记载。《史记》中则说,太子建逃亡宋国后,从楚国逃出来的伍子胥就赶到宋国去找他。恰逢宋国发生内乱,伍子胥无奈就带着太子建又逃到了郑国。到了郑国之后,郑国的国君郑定公很友好地接待了两人。只是郑国虽然也有些实力,但与楚国相比还是偏弱,于是太子建就计划前往晋国,寻求晋国的帮助。

春秋时期,楚国和晋国长期争夺中原霸权,郑国、宋国等大都要看晋、楚两国的脸色。因此,从晋、楚两国逃亡出来的人最终大都会逃到敌对的国家寻求庇护。其中有一段时间,楚国内斗频繁,大量的人才逃到的晋国,并成为晋国的大臣,后世称这一现象为“楚才晋用” 。

此次太子建逃亡晋国本身不是什么离奇的事。只是到了晋国后,太子建却应下了一件差事。当时晋国想要进攻郑国,无奈找不到机会,这次太子建到了晋国,晋国的国君听说太子建和郑国君臣的关系不错,于是就对太子建说,如果太子建能够做内应帮助晋国消灭了郑国,晋国就将郑国的土地封给太子建。

伍子胥奔吴故事的演变

鬼迷心窍的太子建竟然同意了晋国的建议,回到郑国等待机会。期间太子建的一个手下犯了错,太子建想要杀死他。这个人知道太子建的计划,于是逃了出去,将太子建与晋国的协议告诉了郑国国君。郑定公于是和子产一起,杀死了太子建。

太子建被杀,伍子胥也不能再待在郑国,于是带着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一起逃往吴国。在经过昭关时,两人被官兵发现,两人徒步逃到江边,被江上的渔翁所救。

从《左传》的“员如吴”,到《吕氏春秋》的过郑国而不入,再到《史记》,太子建与晋国合谋郑国。伍子胥奔吴的旅途可以说越来越曲折,越来越惊心动魄。结合其他材料来看,后世对伍子胥的故事进行了加工,这一点是肯定的。但像王子建在郑国的所作所为,似乎也不大可能是后人专门杜撰出来的。只是相关资料过少,其中的故事究竟哪些为真哪些为假,已经是难以分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