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奔吳故事的演變

珵素

《左傳》中記載,楚國的太子少師費無極因為不被太子建信任,於是轉而討好楚平王。先是蠱惑楚平王迎娶了原本要嫁給太子建的秦國公主,之後又誣陷太子建,說太子建不滿楚平王的行為。在費無極的挑撥下,楚平王決定處死太子建。費無極誣陷太子建有謀反的想法,作為太子太師的伍奢自然也就受到了牽連。此時費無極又進言說,伍奢的兩個兒子也很有才能,如果處死了伍奢,他的兩個兒子將來為伍奢報仇,肯定是個麻煩。於是楚平王決定趁機將伍奢的兩個兒子伍員和伍尚一起殺了。

伍子胥奔吳故事的演變

楚平王拘捕了伍奢,又派人以伍奢的名義對伍員和伍尚說,只要兩人前去向楚王說明情況,楚王就放了伍奢。伍員和伍尚兩人知道這是楚王的計策,但無奈楚王是以伍奢的名義來對兩人說的話。伍尚為人忠厚,明知是計依然前去面見楚王。臨走時囑託伍員日後報仇雪恨。

以上就是伍子胥奔吳的原因。而伍子胥逃亡吳國的經過,《左傳》只寫了“員如吳”三個字。

反觀《呂氏春秋》,不僅記載了伍子胥如何渡江進入吳國,還寫了伍子胥為何要逃亡吳國:鄭國國君平庸,無法幫助他復仇。是許國的國君建議他逃亡吳國的。

伍子胥奔吳故事的演變

那麼《呂氏春秋》的這些記載是不是後人杜撰的呢?參考《史記》等作品可以知道,伍子胥逃亡吳國前曾去過其他諸侯國應該是可信的。《左傳》中說,楚平王要殺太子建,太子建聽到風聲後就逃到了宋國。但逃到宋國後,太子建又做了什麼,《左傳》卻沒有太多記載。《史記》中則說,太子建逃亡宋國後,從楚國逃出來的伍子胥就趕到宋國去找他。恰逢宋國發生內亂,伍子胥無奈就帶著太子建又逃到了鄭國。到了鄭國之後,鄭國的國君鄭定公很友好地接待了兩人。只是鄭國雖然也有些實力,但與楚國相比還是偏弱,於是太子建就計劃前往晉國,尋求晉國的幫助。

春秋時期,楚國和晉國長期爭奪中原霸權,鄭國、宋國等大都要看晉、楚兩國的臉色。因此,從晉、楚兩國逃亡出來的人最終大都會逃到敵對的國家尋求庇護。其中有一段時間,楚國內鬥頻繁,大量的人才逃到的晉國,併成為晉國的大臣,後世稱這一現象為“楚才晉用” 。

此次太子建逃亡晉國本身不是什麼離奇的事。只是到了晉國後,太子建卻應下了一件差事。當時晉國想要進攻鄭國,無奈找不到機會,這次太子建到了晉國,晉國的國君聽說太子建和鄭國君臣的關係不錯,於是就對太子建說,如果太子建能夠做內應幫助晉國消滅了鄭國,晉國就將鄭國的土地封給太子建。

伍子胥奔吳故事的演變

鬼迷心竅的太子建竟然同意了晉國的建議,回到鄭國等待機會。期間太子建的一個手下犯了錯,太子建想要殺死他。這個人知道太子建的計劃,於是逃了出去,將太子建與晉國的協議告訴了鄭國國君。鄭定公於是和子產一起,殺死了太子建。

太子建被殺,伍子胥也不能再待在鄭國,於是帶著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一起逃往吳國。在經過昭關時,兩人被官兵發現,兩人徒步逃到江邊,被江上的漁翁所救。

從《左傳》的“員如吳”,到《呂氏春秋》的過鄭國而不入,再到《史記》,太子建與晉國合謀鄭國。伍子胥奔吳的旅途可以說越來越曲折,越來越驚心動魄。結合其他材料來看,後世對伍子胥的故事進行了加工,這一點是肯定的。但像王子建在鄭國的所作所為,似乎也不大可能是後人專門杜撰出來的。只是相關資料過少,其中的故事究竟哪些為真哪些為假,已經是難以分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