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食品等消费降级概念却逆袭成了A股的一大热点?

为什么小食品等消费降级概念却逆袭成了A股的一大热点?

近期小零食等食品加工板块成为市场的一个热点。

分析认为,一方面,是由于近期市场缺乏主流热点,在指数震荡调整背景下,资金开始围绕次新股炒作,而桂发祥、盐津铺子等消费股都同时具有次新的特征,因此这种炒作也带动了部分消费股活跃,让市场风格从此前传统的“吃药开始”风格开始向大众消费扩散。

另一方面,媒体近期大举报道由于房贷压力过大,导致“消费降级”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这也让啤酒饮料、瓜子小吃、榨菜火腿方便面等相关低价消费品企业受到市场上资金的追捧。

分析指出,在当前市场缺乏更多可供选择品种的情况下,大资金选择拥抱消费白马,以寻找“安全性”,而部分游资和散户把火力集中到了食品饮料(实际上是其中的次新、妖股)板块上,加之该板块近来驱动事件不断(苹果期货涨停、海底捞赴港上市、小龙虾涨价等),带动了整个板块乃至市场的活跃。

而随着MSCI的落地,外资对A股上一些独有“品种”也是情有独钟(诸如白酒、中药等),会加大这方面的配置,从而在长期趋势上带来可持续的事件驱动力。


当然,近期消费股的催化热点事件较多,也是其能够吸引到市场关注的一个重要因素。

5月15日桂发祥公司公告称,中华津点、中华投资分别转让所持桂发祥5%股份给陕国投A。转让后,中华津点持有公司8.01%股权,中华传统持有5.91%股权,陕国投持有10%股权。陕国投此次受让股权是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12个月内暂无继续增持计划。当日,桂发祥涨停。

在5月17日晚间著名火锅品牌连锁店海底捞。宣布已向香港联合交易所递交了招股书申报稿。5月18日,海底捞供应商颐海国际早盘一度大涨10%。


不过,股市的层面来看,虽然整个食品板块几乎都在上涨,但内在逻辑则有明显的差别,也很可能导致未来板块走势的分化——

1、机构资金,更多在选择“估值合理”的食品饮料这类“准白马股”,以应对未来一段时间内市场走势的不确定性(国内债务违约频发,海外新兴市场货币风险扩散)。

毕竟,消费类与传统银行等蓝筹股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业绩的稳定(或者说“周期的确定性”),估值有保障,可以降低或缓冲外部风险对股价的冲击。

毕竟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在持续提升,有了这个“打底”,长期资金就有信心坚持。

从主题基金表现来看,受益于食品饮料板块的优异表现,食品饮料主题基金收益率连续两周排名首位。

2、在上述改革深化、国民消费能力提升,机构加持的大背景下,部分资金则趁机对一些特定的标的(部分次新、甚至妖股)展开轮番炒作。

但可以肯定的是,后者虽然有利于活跃市场人气,但持续性存疑。毕竟近年来有关方面加大对市场“异常炒作”的关注度的。

从中长期看,把握行业变革红利,才是可持续的事件驱动力。在内部,各主流企业抓住机会在细分领域内不断推出新型产品,形成新的增长点。

在外部,A股“入摩”的意义,不仅在于增量资金,更在于资金逐渐对业绩稳健成长和行业定价权更加重视,带来的将是整个投资理念的变化。这是对今后股市中期性热点及方向潜移默化影响更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