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要上市!还记得当年雷军和董明珠的赌约吗?

小米要IPO了。

5月3日,小米公司在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预计最快6月底至7月初挂牌上市,亦即约6月中招股。

小米要上市!还记得当年雷军和董明珠的赌约吗?

小米,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的公司。在2010年小米刚刚成立的时候,谁都不会知道只能够带大家喝小米粥的雷军,却在八年的时间之内创造出一个有可能问鼎中国首富的神话。

若小米上市成功,将成为继阿里巴巴之后,全球最大的科技企业IPO,同时还将成为香港首只申请上市的“同股不同权”公司。招股书披露,小米上市主体为小米集团,其估值或超1000亿美元。

1 、小米要上市,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关键点?

八个关键点

  1. 中信里昂、高盛与摩根士丹利为联席保荐人;

  2. 同股不同权,A类股份每股可投10票,B类股份每股投一票。A类股份受益人为雷军和林斌;

  3. 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持股31.41%,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持股13.33%,联合创始人、品牌战略官黎万强持股3.24%。有分析称,通过双重股权架构,雷军的表决权比例超过50%,为小米的控股股东;

  4. 以IPO之后短期内小米市值700亿美元计,雷军31.4124%的持股,对应至少219.89亿美元的身价;如果小米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雷军的身价至少有314.12亿美元;

  5. 有消息称,小米IPO集资至少100亿美元(785亿港元),成为今年集资额最大新股,也是2010年友邦保险以来最大型新股;

  6. 小米计划将30%的IPO募集资金用于研发及开发智能手机、电视、笔记本电脑、人工智能音响等核心产品;30%用于扩大投资及强化生活消费品与移动互联网产业链;30%用于全球扩展;10%用作一般营运用途;

  7. 小米员工的身家,大致可以根据工号来判断,早期进入小米的都有期权,如果不出意外,前100号员工未来都可能成为亿万富翁,前1000号员工未来也可能成为千万富翁;

  8. 小米上市是双刃剑,巨额资金或抽离港股承压。

十个角度解读

解读一:小米正式提交港股上市申请

在港股上市机制改革的3天后,小米正式提交了上市申请,成为了首个尝鲜“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初步招股文件显示,中信里昂、高盛与摩根士丹利为联席保荐人。

从经营数据来看,营业记录期,小米的总收入由2015年的人民币668亿元增至2016年的人民币684亿元,再增至2017年的人民币1146亿元。与此同时,2015年到2017年,小米集团分别亏损人民币76亿元,获得491.6百万元利润及亏损439亿元。

其中,2017年的亏损是由于港交所对于优先股权益的计算规则所致,并非实际亏损。

小米称,大部分收入来自智能手机销售。截至2015年、2016年及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智能手机部分分别贡献其总收入的80.4%、71.3%及70.3%。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在海外市场的增速非常强劲。招股书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小米的海外市场收入分别为40.5亿元、91.5亿元、320.8亿元,其中2017年海外市场收入更是同比暴涨了250%。

在雷军重视的互联网领域,互联网服务分部分别贡献小米总收入的4.9%、9.6%及8.6%。目前小米主要从广告服务及互联网增值服务(主要包括游戏)赚取互联网服务收入。

解读二:至少募资100亿美元,主要投向哪里?

有消息称小米IPO集资至少100亿美元(785亿港元),成为今年集资额最大新股,也是2010年友邦保险以来最大型新股。

小米计划将30%的IPO募集资金用于研发及开发智能手机、电视、笔记本电脑、人工智能音响等核心产品;30%用于扩大投资及强化生活消费品与移动互联网产业链;30%用于全球扩展;10%用作一般营运用途。

雷军希望引导市场将公司定位为互联网公司,而非只做智能手机等硬件的企业。换句话说,估值参考对象并非苹果公司,而是亚马逊,或更贴近亚马逊多一点。

解读三:雷军为控股股东

小米的首家同股不同权公司标签,让雷军的持股和表决权备受关注。

根据招股说明书,小米采用同股不同权,分为两类股份权利,A类股份美股可投10票,B类股份每股投一票。A类股份受益人为雷军和林斌。

其中,小米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持股31.41%,如计入总部本ESOP员工持股计划的期权池,则雷军持股比例为28%,通过双重股权构架,雷军的表决权比例超过50%,为小米集团控股股东。

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总裁林斌持股13.33%,联合创始人、品牌战略官黎万强持股3.24%。

解读四:上市后雷军身家至少314亿美元

招股书草拟本关于小米股权架构的部分显示,Smart Mobile Holdings Limited(智能移动控股有限公司)与Smart Player Limited(智能播放器有限公司)的全部权益由雷军及其家属持有,所有权百分比共计31.4124%。其中包括429,518,772股每股面值0.000025美元的A类股,每股可以投十票。

以IPO之后短期内小米市值700亿美元计,雷军31.4124%的持股,对应至少219.89亿美元的身价;如果小米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雷军的身价至少有314.12亿美元。

对比福布斯实时富豪排行榜的数据,219亿美元的身价在目前的榜单上,能进入前50,与软银集团创始人孙正义(目前为218亿美元)相当,高于美的创始人何享健。

解读五:雷军公开信和工号在1000以内小米员工的财务自由

在招股说明书中,雷军发表了公开信,公开信有着浓浓的“互联网情怀”,他提出,“许商业以敦厚,许科技以温暖,许大众以幸福,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现在才刚刚走出了第一步,我们已经改变了几亿人的生活,未来我们将成为全球几十亿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小米的上市让不少跟随者雷军的“老小米人”获得了丰厚了回报。市场普遍预计小米的IPO估值将达到900-1100亿美元。有传言称,小米员工的身家,大致可以根据工号来判断,早期进入小米的都有期权,如果不出意外,前100号员工未来都可能成为亿万富翁,前1000号员工未来也可能成为千万富翁。

解读六:小米的发展之路

雷军表示,2017年10月,小米提前实现了年初提出的千亿元营收目标。在雷军看来,国际科技巨头中,实现千亿元营收,苹果用了20年,Facebook用了12年,Google用了9年;国内科技公司,阿里用了17年,腾讯用了17年,华为用了21年,而小米仅用了7年。为此,雷军颇为自豪。与此同时,2018年小米即将迈入世界500强的行列。

小米近年积极于中国手机市场抢夺市占率。数据指出,今年首季,中国的智能手机出货量按年跌21%,大部分品牌几乎持平或下滑,唯独小米录按年37%的高速增长。小米今年首季市占13%,按年升5个百分点,超愈苹果抢占第四位。

雷军甚至定下了要在10个季度内重回国内市场第一的目标。当然,在苹果、华为、OPPO、vivo等强劲对手群雄环伺的形势下,小米能否实现这一豪言壮举,仍有待时间考验。

解读七:双刃剑,巨额资金或抽离港股承压

作为中国科技圈的一只“独角兽”,小米营收在2017年突破1000亿元,仅用七年就达到了这一高度。尤其是核心业务的手机,IDC的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96.9%,跻身全球第四。

如此大的体量,在让港股弥补错失阿里巴巴遗憾的同时承受了不小的压力。随着投资者大量举债来认购新股,香港炙手可热的IPO市场通常会出现股票发行超额认购,超额认购倍数有时甚至达数百倍。

“如果一个IPO获得大幅超额认购,我们可以预期Hibor将出现非常明显的上涨。”美银美林驻香港策略师文略韬表示。随着香港金管局为了捍卫联系汇率制度而买入美元,进而回笼流动性,多年来处于极低水平的香港银行间利率已经在攀升。

从积极的角度看,银行间利率上涨可能会为港元带来短暂的提振。高盛集团表示,在大规模股票发行前,港元往往会上涨,持续时间可长达两周,因为股票认购和资金被锁定,流动性随之收紧。

香港股票分析师协会主席邓声兴认为,大型新股招股令市场资金抽紧,拆息水平提高,对市况有一定影响,但不至于大跌。惟今次情况不同,小米成首只同股不同权股份上市,有助带动气氛,他相信未来两月维持上落市格局,直至加息明朗化。

解读八:A股和港交所欢迎新经济,独角兽不必再赴海外上市

在对新经济企业的争夺上,港交所和A股有着竞争趋势。港交所触发了过去25年来最重大的上市改革,A股也在积极为迎接“独角兽”准备,发布了CDR,吸引新经济企业来A股上市。

A股和港股对新经济的欢迎态度,以及上市制度的改革,让许多优秀的中国本土公司不必再远赴海外上市,制度改革到位之后,国内的独角兽们,尤其是第一梯队的蚂蚁金服、小米、滴滴、美团等将迎来重大机会。

解读九:市场如何定义独角兽

在监管层推进制度革新的同时,市场对于新经济的适应和风险承受力也需提升。

不同于传统的上市企业 ,新经济企业可能有着很好的成长性,并非在当下就能实现盈利创造效益,又或者,这家原本有着极好成长性的企业在发展一段时间后出现瓶颈并未有很好的表现,如何计算估值和合理的市盈率还需市场磨合和探讨。

投资者需了解新经济企业的发展情况,不能用投资传统上市公司的眼光去审慎新经济企业,投资观念的差异决定着市场要适应新经济必须变换思维模式。

解读十:A股投资者如何参与

目前尚不确定小米何时加入深沪港通标的,也不确定何时将以CDR形式在A股上市,目前A股投资者参与小米只能通过A股概念股进行投资。

2、18岁许下的梦想 正在一步步变成现实

2010年4月6日,北京银谷大厦。雷军率领创始团队一共十四人在办公室喝了一碗小米粥,小米公司就这样诞生。

小米要上市!还记得当年雷军和董明珠的赌约吗?

不过当时早已功成名就的雷军作出再创业的决定并不轻松。

雷军津津乐道的是自己在武汉大学求学时的一段18岁梦想的故事。

大学一年级时,雷军偶然在图书馆里看了一本书《硅谷之火》,书里讲述了乔布斯这些硅谷英雄创业的故事。这本1987年出版、价格只有2块1毛4的书被雷军认为对自己的人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看了这本书后,我的内心像是有熊熊火焰在燃烧,激动得好几个晚上没睡着觉。我在旁边的体育场上走了一遍又一遍,奠定了人生的梦想:自己一定要做个伟大的人,做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

2007年,雷军为之奋斗16年的金山在香港上市。不过就在金山上市后的几个月,他选择辞去CEO一职。“上市了一家公司、卖了几家公司、投资了几十家公司,退休了以后我主要的工作就是投资,人生也算非常的圆满。”雷军回忆说。

不过这段清闲日子也成了以劳模著称的雷军不愿多回忆的经历。

“在我在快40岁的时候,有天晚上做梦醒来,觉得自己好像离18岁的梦想渐行渐远,我问我自己是否有勇气再来一回。”

2007年,苹果推出了第一代iPhone,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新时代。这也让雷军看到了新的机会,一直研究移动互联网的他开始对做手机有了浓厚的兴趣,切入点就是从软件、硬件和移动互联网的结合。

2010年小米成立后,雷军异常低调,对小米做的产品也高度保密。“害怕小米如果做砸了,我会晚节不保。”当时的雷军仍然克服不了对创业可能遭遇失败的恐惧。

高性能、低售价、热人气 迅速占领市场

“中国市场给了大家好机会,手机是每一个人最亲密的伙伴,过去只有通讯功能,苹果带来了触摸屏改变了手机行业。我们需要做出苹果一样质量的产品,用互联网的方式销售出去,将5800元的手机做到1800元甚至800元。”在小米成立后的第一次年会上,雷军这样向员工描述了小米公司要做的事。

2011年8月,第一代小米手机正式发布,直板全触屏,480x854分辨率的夏普4寸液晶屏,采用高通1.5GHz双核处理器,搭载基于Android的MIUI操作系统,售价1999元,只采用线上销售模式。“一个新的时代开启了”,雷军在发布会上说道。

在当时智能手机还未大规模普及、国外品牌动辄高达数千元的产品相比,1999元的定价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开放预订三天后,小米宣布小米1预定人数超过了30万。高性能、低售价,网上预约带来的人气,MIUI让用户参与开发带来的口碑,这些都成为小米手机的大杀器。

从小米1开始,小米手机出货量开启了连年的超高速增长。在中国市场,小米在2014年第三季度开始将三星、联想、苹果、华为、酷派等竞争对手甩在身后,并在2014年第四季度和2014年全年继续成为中国最大的智能手机厂商。

小米的快速增长也迎来了资本的青睐。2014年12月,小米宣布完成11亿美元E轮融资,估值也从2013年8月D轮融资时的100亿美元翻数番至450亿美元。

历经至暗时刻

小米的狂飙还是在2015年踩下了刹车。

雷军在2014年初就为2015年的小米定下了1亿台的出货量目标,虽然后来改口至8000万-1亿台,但2015年小米出货量只实现超过7000万台,同比增长14.5%,增幅较前几年相比遭遇大规模下降。

IDC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小米出货量仍旧位居中国市场第一,但这时的小米已经来到了最大危机的前夕。2015年第四季度,华为和苹果在中国的出货量已经超越小米,OPPO和vivo依靠线下渠道红利也以极快的速度迎头追赶。

在未达预期的出货量之外,2015年也可谓是小米最难熬的一年。

红米Note2换屏门、小米空气净化器涉嫌虚假宣传等负面新闻接踵而至;在手机业务增长乏力之下,小米450亿美元的估值也遭受外界质疑;由于2014年开启的生态链计划小米甚至被调侃为百货公司。

种种压力之下,雷军在2016年的小米年会上直言,“面对这样的成绩单,Are U OK?说实话,我不OK。”他不得不为2016年的小米定下“开心就好”的战略,雷军还发布了小米2016年战略的3个关键词:聚焦、补课、探索。

而整个2016年,雷军和小米都异常低调,未公开当年的出货量和营收数据。

IDC数据显示,2016年小米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同比下降36%,市场份额从2014年的第一跌落至第五;从全球市场来看,小米已经跌出了市场前五而被归类为others里的一员。

补课、重整、开拓 力挽狂澜

对于小米2015和2016两年的颓势,雷军后来复盘时将其总结为面临三个困难。

一是小米作为创业公司,在高速成长之后存在着管理升级的问题。小米员工已经从起初的十几人发展到1万多人,组织架构和管理思路都需要重新调整。

在2015年未完成出货目标后,雷军意识到了管理上的问题,“不知不觉我们把预期当成了任务。我们所有的工作,都不自觉地围绕这个任务来展开,每天都在想怎么完成。在这样的压力下,我们的动作变形了。”在2016年开心就好的战略下,小米开始去管理,去KPI,去title。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是小米之前专注电商,忽视了线下。而电商只占商品零售总额的10%,小米面临着如何从线上走向线下的瓶颈。

在补课线下渠道、重整供应链、开拓国际市场等举措之下,小米宣布2017年第二季度出货量达2316万台,环比增长70%。雷军表示,2316万台创造了小米季度手机出货量的新纪录,这意味着经过两年的调整,小米将重新恢复高速增长。而IDC的数据也显示,小米在2017年第二季度市场份额重新回到世界前五,中国第四。

雷军的野心

重回增长轨道后,雷军在2017年初为小米定下了出货7000万台、营收超千亿的目标。而这个目标在2017年10月就提前完成。

对于2018年,雷军定下了1亿台的出货目标。“2018年我有99%的把握会过1亿台,这1亿台不是很高的目标,像我2017年初说的目标一样。”

在1亿台的大目标之下,雷军在2018年小米年会上更是提出了“10个季度内,国内市场重回第一”的口号。而至于国际市场,小米在已经进入全球70多个国际和地区的同时,雷军还要求要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

在出货量的目标之外,他还提出了小米明年进入世界500强的目标。“只要天不塌下来,我觉得99%的可能性能进入世界500强。这个听起来很夸张,但是对于小米今天没有那么难做。”

小米2018年能否实现雷军的1亿台出货量和世界500强的目标还未可知。不过现在的小米确实已经不是创立之初的手机公司,雷军更愿意将小米定位为一家以手机、智能硬件和IOT 平台为核心的互联网公司。在智能手机业务之外,小米也已经将业务触角触达到智能硬件、金融、互娱、新零售等领域。

“厚道的人运气不会太差。请和我们一起,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雷军说。

3、小米的估值和雷军的身家

小米的估值是市场上关注的核心。关于小米的估值是多少,市面上有不少传言,从680亿美元,800亿美元到2000亿美元,各种说法众说纷芸。事实上,按照市场上主流的券商观点,小主的估值应在1000亿美元左右。

两大因素让小米的估值再添砝码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排行榜出炉后,加之小米澎湃S2处理器进入商用量产阶段,使得该公司的估值或水涨船高。

2018年第一季度全球手机出货量约3.2亿台,中国市场手机出货量约1亿台。其中,在全球手机十大厂商中,小米增速最猛,其全球出货量2100万台,同比增长53.9%。此中,国内出货量同比增长43.1%——这在中国智能机销量同比下滑21%至9200万台的背景下尤其难得。

更为重要的是,4月28日《Digitimes》发文称,台积电即将量产小米的松果澎湃S2处理器,该处理器将使用16nm制程,为八核芯处理器,据传综合性能将看齐华为海思的麒麟960。

在国家大力支持自主芯片产业的今天,小米也将成为继华为之后,第二家自主开发处理器的大型手机厂商。

两大因素让小米的估值再添砝码。一位香港的投行人士亦向媒体透露,小米成为香港首批同股不同权上市企业八九不离十,VC圈子也正在对小米的股份进行疯狂“扫货”,还拿不到额度。

4月30日报,李嘉诚的长和发出采访通知,将与小米合组全球策略联盟。据了解,双方将在业务上展开合作,暂不涉及股权交易。

雷军或成下一任中国首富

2015年,雷军接受采访时说道:“关于IPO,五年之内我们不会考虑,原因非常简单,我已经是五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然而,五年、四年、甚至三年还没过。今年3月,雷军的话锋转向明显,他说:“上市不是目标,只是一个阶段……何时上市,是一个顺势而为的事情。”

据公开资料显示,雷军及小米投资的创业公司近百家。未来几年,雷军实际控制的上市公司有望超过十家。

不过,错过马云成了他最遗憾的事情。当初,“满嘴跑火车”的马云找到雷军投资,因为一张嘴太像传销被拒绝。

然而,错过一个首富,不如自己成为首富。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经过多轮融资,雷军在小米的持股比例是77.8%,由于采取VIE架构,实体和股权分开。

2017年底的首富,是身价2900亿人民币的许家印。2000亿美元的估值,按照6.5的汇率,雷军只需要持股50%就能成为首富。

而这,还不包括雷军个人的其他投资。

雷军个人及通过其全资子公司持有金山软件26.90%的股份;

十年前一笔200万美金的天使投资给到欢聚时代(YY),目前价值超5亿美元,回报率超两百倍;

金山软件持有猎豹移动4.7% A类普通股,54.1% B类普通股,总计53.5%投票权,可以认为雷军是猎豹移动实际控制人;

因布局区块链股价大涨的迅雷,小米占股27.95%,金山软件占股11.19%,这背后都是雷军!所以业内戏称:迅雷姓雷,雷军的雷;

小米IPO后都会诞生一大波富豪。据报道,小米内部已经有人开始以950亿美元的估值回购员工手中的期权,哪怕手中只有几千期权就已经价值超百万了。而有员工透露,小米员工的身价大致可以按照工号来推算,如果公司上市,工号前100位的身价都有可能超过一亿,身价千万的员工数量可能会超过1000人。

当然,雷军本人的身价也将水涨船高。虽然小米内部的股权结构并没有对外公布,但有业内人士表示,雷军占有的小米股权不少于30%,一旦小米上市,其个人身价也将超过1500亿元,这意味着雷军极有可能冲刺成为2018年的中国首富。

4、雷军与董明珠年底的赌约将见分晓?

2013年12月,在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年度人物奖项获得者雷军表示,5年内如果小米的营业收入击败格力,希望董明珠赔自己一块钱,董明珠在现场强硬回应道,“1块钱不要再提,要赌就赌10个亿!”

小米要上市!还记得当年雷军和董明珠的赌约吗?

2018年年底,是雷军和董明珠5年赌约的最后期限,看来雷军没有爽约。

今年3月初董小姐在被问到与小米的赌约时还笑着回应称,“他的数字没办法来确认,他不是上市公司,他怎么说也看不到。他如果上市了,或许愿意兑现。上市后不是看市值,是看你的销售,笑死了。”如今,小米要赴港上市,董小姐也可耐心静待赌约的结果了。

关注小米上市的,岂止董小姐一人。业内普遍认为小米的IPO会是近年来全球最受瞩目的IPO,有数十家中外投行参与了这场激烈的承销商资格竞标,小米公司上市的消息甚至被称为“2018年最值得期待的IPO公司,没有之一”。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格力2017年的官方财报指出格力公司在当年前三个季度的总收入已经达到了1120亿元的新高峰,全年的营业收入有望超过1500亿元。雷军于2017年10月份发布公开信,表示小米公司提前实现了全年营收过千亿的目标。如此看来,似乎小米方面要略逊一筹。

但不可否认的是,小米势头非常足,某些领域也处在高速发展阶段,至少从目前网友的呼声来看,最终胜负还不好说!

创业八年,一朝上市。

在招股书中,附上了雷军的一封公开信。雷军在公开信中表示,小米创办之初,就有一个宏大的理想:要改变商业世界中普遍低下的效率,并永远坚持硬件综合净利率不超过5%;要建立全球化的开放生态,让小米长期发展的机遇更多、边界更广阔、根基更稳健。

而小米登陆港股,在成为世界级的伟大企业上,迈出了最重要的一步。小米是否能成功上市,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综合自 :券商中国、新浪科技等。

小米要上市!还记得当年雷军和董明珠的赌约吗?

小米要上市!还记得当年雷军和董明珠的赌约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