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牛肉麵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民族交流與融合是一個探討不完的主題。而為各民族間的交流與融合提供最初可能的,是人們對食物的不斷追求和善變的飲食習慣。

由於民族間相互融合而帶來的飲食改變,有時會讓我們在定義某種食物的民族屬性時犯難。比如我們這裡要說的牛肉麵,就是一個典型。

蘭州牛肉麵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01.牛肉和麵的相遇

食牛肉,可以從人類開始養牛算起。中國人吃麵條的歷史,據研究已經有4000多年。

然而,這兩種古老食品在蘭州相遇相融成為牛肉麵,並進而在全國聲名鵲起,只經歷了100多年。

根據學者的研究,蘭州地區在元朝以後逐漸形成了漢族、回族、藏族、蒙古族等眾多現代民族共同生活的局面。

甘南草原藏族的牛,漢族人在河西走廊種植的一種十分適宜製作拉麵的小麥“和尚頭”,以及種類足夠多的香料,都已經齊備。它們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走到一起。

蘭州牛肉麵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這個時機,就出現在一個叫馬保子的回族平民身上。1915年,蘭州城內,小商販馬保子開始在蘭州城內挑著擔子,沿街叫賣他的熱鍋子面。

馬保子生意不錯,不過他並不滿足,多次嘗試著改進牛肉湯頭,並於1919年在蘭州東城壕外盤下一個店面坐堂經營。

1925年,馬保子的兒子馬傑三接手了父親的麵館。在馬傑三的不斷鑽研下,牛肉麵的味道繼續改進,麵館的名字也改為“馬保子清湯牛肉麵”。

蘭州牛肉麵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蘭州獨特的自然與人文環境、牧區的牛和耕作區的糧食,在回族人精巧的調製下,共同撮合了牛肉與面在最好年華的相遇。

02.牛肉麵的聲名鵲起

20世紀30年代,被譽為“華人談吃第一人”的唐魯孫赴西北考察,在蘭州吃到了馬傑三的清湯牛肉麵。

他在《什錦拼盤》一書中記載:馬保子選肉嚴格,只用上品腿肉,肥瘦分開,全都切成骨牌塊大小,頭一天用小火燉上一整夜,絕不中途加水,更不放芹菜、豆芽、味精之類的調味品,所以清醥肥羜,自成馨逸,湯沈若金,一清到底。

牛肉麵的另一位推廣大使,是于右任。和唐魯孫的文藝範表達不同,于右任對牛肉麵的喜愛和宣揚,是一曲慷慨激昂的秦腔。

據民間傳說,20世紀40年代,一位國民政府要員大鬍子先生常低調光顧馬傑三的牛肉麵館,到店只管悶頭大吃,吃完必“簡單粗暴”地給好評。

03.蘭州牛肉拉麵的崛起

改革開放後,馬氏後輩紛紛自立招牌、自稱經典。蘭州的牛肉麵館猶如枝葉般生長並散開,從發源地蘭州迅速流向全國。

在蘭州,牛肉麵館很少會畫蛇添足地自稱“蘭州牛肉麵”。不過在走向外地的時候,“蘭州”兩個字就一定要加上了。

20世紀90年代以來,蘭州牛肉麵之所以能夠在全國遍地開花,一個重要的原因卻是它親民的價格。

蘭州牛肉麵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牛肉麵在從地方特色變為大眾快餐的過程中,不但“蘭州”被強調了,“拉麵”的麵條形態也凸顯了。麵館的名字裡有沒有一個“拉”字,是牛肉麵在外地和蘭州的顯著區別。

以牛肉麵正統自居的蘭州,從不承認他們的這一地方特色是“牛肉拉麵”,而堅持以“牛肉麵”自稱。

“牛肉麵”與“牛肉拉麵”的一字之差,反映的卻是牛肉麵在從“地方特色”到“大眾快餐”轉變過程中發生的某些改變。“牛肉麵”代表的一種美食傳統,這個傳統來自馬保子清湯牛肉麵,它是將面融進湯裡,湯麵成為一體的一種整合性的食物。

而“牛肉拉麵”更多的只是為了讓人吃一碗麵,可能較為符合今天生活的快節奏。

04.蘭州牛肉拉麵的標準化之路

蘭州牛肉拉麵在世界的版圖正不斷擴大:在美國、英國、韓國等20多個國家開了40多家分店,加之蘭州位於絲綢之路重要的地理位置上,在國家“一帶一路”的倡議下,蘭州牛肉拉麵在世界的版圖正不斷擴大。

蘭州牛肉麵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全國人大代表、蘭州牛肉拉麵行業協會會長馬利民7日在甘肅代表團開放團組會議上介紹,目前,蘭州牛肉拉麵在國內共有網點3萬5千家,且已邁向世界,但存在著標準不統一、服務不規範、品牌意識不強等問題。

一是圍繞原輔材料,完善產品質量標準;二是圍繞店面開設、製作流程以及連鎖店發展管理,完善基礎管理標準;三是圍繞服務流程、食品衛生,完善服務標準。

馬利民認為,只有實現了標準化、連鎖化、品牌化,才能把蘭州牛肉拉麵做強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