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營往事之一 、之二

軍營往事之一 《三米三》

1971年元月8日凌晨出發,坐了一天一夜的悶罐軍列,夜半到達東北冰天雪地的於洪小站。

月朗星稀,我們踏著積雪來到營房。營房為當年蘇軍修建,木地板,大房間。東西兩溜雙層木製大通鋪,厚厚的稻草墊子,便是我們的臥榻。

鑄鐵暖氣片燒得熱氣騰騰,有南方戰友沒見過,以為變壓器,擔心觸電不肯挨靠,我自告奮勇與其換位,歪打正著,睡得十分暖和。

第二天早上六點半,起床號響起,手忙腳亂打點好行裝,排隊到食堂吃飯。打飯窗口的小黑板上寫著:早攴:粥、鹹菜。粥字寫得潦草,三個部分間隔較大,湖南楊姓戰友隨口道來: “3米3,呷3米3”(湖南口音管吃飯叫呷),逗得全場鬨堂大笑。

從此,當兵5年,3米3成了綽號,以至於其真名竟然忘記,唯其綽號和白白胖胖的相貌從不曾忘。

吃剩的二米飯(三分之二高粱米配三分之一大米)熬成的稀飯、白蘿蔔幹炒成的鹹菜和白麵饅頭構成的標配早餐,伴隨了八年的部隊生活。

軍營往事之一 、之二

軍營往事之一 、之二

軍營往事之一 、之二

軍營往事之二《兩個饅頭》

1971至1975年,我在發信臺工作,任務是24小時輪流值班,調試維護大功率的電臺,保證部隊聯絡暢通。

遼寧是當時的工業大省,農業基礎薄弱,且天氣寒冷,每年只能種一季莊稼。但形勢極左,不切實際地提出糧油自給的口號,市民每人每月供應食油只有三兩。因此當時主政的瀋陽軍區司令員陳錫聯被民間戲稱“陳三兩”。軍民只要有機會出差關內,往回捎帶豬後腿是必辦之事。

部隊待遇好些,每人每月45斤糧,半斤油,豬肉各連隊自已養豬解決。即便這樣,伙食仍然不佳,主要是細糧、蔬菜少,大部分官兵來自南方魚米之鄉,這樣的生活很不習慣,經常為吃飯困擾。

當時戰備值班,前夜班從下午六點到夜裡一點,整整七個小時,晚飯五點半開始,六點鐘接班。細糧定量,每人兩個小鏝頭,稀飯,大鍋熬白菜沒有油水,值班七個小時,又無夜餐補充,經常餓得頭暈眼花。

一天,68年入伍的北京兵趙順民,不知從什麼途徑搞來兩個饅頭,我倆關係特好,又正好對班,趙當報務員,他在地下室值班沒爐子。便囑咐我在發信臺烤好,每人一個分享。這在當時,就算是現在請吃豪華自助餐的規格了。發信臺值班室是兩間,一間放機器,一間作值班輪流休息用,中間是東北特有的火牆,塊煤燒起來也不冷。

饅頭快烤好時,機器突然出了故障,當時屬戰備時期,片刻不敢耽誤,馬上跑去修理。可是機器修好了,饅頭也烤成了黑炭!打電話告訴趙老兵,那邊餓著肚子正準備吃呢,聞此氣得要命,一整天都不理我。自已當然十分內疚,見了趙老兵大氣也不敢出。

退伍以後前些年到北京,趙順民做了豐盛的飯菜招待我,席間回憶起當年的艱苦歲月和兩個饅頭的故事,兩人感嘆不已。

文:義軍、飛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