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哭!12岁女孩文言文诉“二胎”心声 这么厉害的孩子怎么培养?

01

近日,山东潍坊一位七年级学生写的作文火了!作文不光感情真挚、文采斐然,用的还是文!言!文!

现在的孩子真是要逆天啊!

先拜读一下原文:

顾稚子,勿忽长

丁酉冬月,吾妹降生,时至今日,不盈百日。吾由小至初,课业陡重,心怀忧虑,尤需关照。然妹占父母之时力,父母无暇伴我。母须哺乳,无暇出,寒假盈月,日待于家,不知外界之变。吾每坐于窗前,顾蓝天,惟叹息。母须顾妹,少与吾语。忆往昔,无妹之时,吾常与母语,其乐融融;叹如今,难相顾,无相知,常相争,母女之心相去愈远,悲乎!妹之来,家愈忙,父母亦无暇顾吾课业,吾需自学,无人查吾作业,无人为吾解惑,吾于学业,孑孓独行,常觉前路渺茫。形势使然,吾渐独立,此桑榆之得也。吾有一言,告天下父母:顾稚子,勿忽长,多与长语,多同长娱。若此,则二孩时代长子之大幸也!

欲成一拼图,必棱角相和。吾为成家和之图,锉己锐,更已缺,合于妹。吾喜静,须学于清净之地。然妹常哭,声甚大。吾忍之,于心告己:闹中取静,方为大静,心静则境静。徐之适妹哭,其声虽大,亦不扰吾。昔者,吾性莽撞,常致物坠地,无以为然。今者,坠物之响,常致妹惊,常致妹哭,吾遂甚谨,无有类事,吾妹安然,父母亦赞吾成大人矣!

吾好稚子,吾妹白白胖胖,脸挂笑容,憨态可掬,若自年画出。吾甚爱之,常与之戏。见其一笑,烦恼皆亡矣。吾常思,待其呼吾一声姊,吾必喜极而泣。吾每坐妹旁观之,心中必忖:其将来必美,必聪慧好学,必为吾之骄。今者,吾为姊,谨护吾妹。来者,姊妹必相携,相顾,相援,相伴。父母终会去吾,然吾有妹,妹亦有我。

其中两句话,更是让家有二孩的父母们感触深刻:

“吾有一言,告天下父母:顾稚子,勿忽长,多与长语,多同长娱。若此,则二孩时代长子之大幸也!”

译文:我多想对天下的父母,说一句肺腑之言:年幼的孩子确实需要照顾,但也别忘了年长的孩子啊。多和他们沟通,多同他们玩耍,如果真能这样,二孩时代的长子长女应该也会非常开心吧。

“今者,吾为姊,谨护吾妹。来者,姊妹必相携,相顾,相援,相伴。父母终会去吾,然吾有妹,妹亦有我。”

译文:现在,我作为姐姐,会保护自己的妹妹;妹妹长大后,我们会相携相伴,互相照顾支持。等到父母离开我们的时候,庆幸我还有这样一个妹妹,我的妹妹也有我在身边。

暖哭!12岁女孩文言文诉“二胎”心声 这么厉害的孩子怎么培养?

简直要看哭了……

据悉,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潍坊高新东风学校七年级二班的李琰璘,今年12岁。寒假期间,学校布置关于“传统文化和家风”主题的作业,在开学后的班级展示中,《顾稚子,勿忘长》一文惊艳了全校,继而在网络上迅速蹿红!

李琰璘说,这是自己献给妹妹的礼物。

暖哭!12岁女孩文言文诉“二胎”心声 这么厉害的孩子怎么培养?

李琰璘站在自己的书架前

02

不少网友看完,也发出了感叹:真是令人暖心又羡慕!这样的孩子,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在我们探究了李琰璘的家庭以后,发现一切都不过是顺理成章。

早在2016年,李琰璘的家庭就获得了潍坊市中小学生“书香之家”的称号。他们全家月均购书20册,这个数字可相当于平均每一天半就买进一本新书啊!这好像不只是“书香之家”了,简直就是把家安在了书里。

暖哭!12岁女孩文言文诉“二胎”心声 这么厉害的孩子怎么培养?

李琰璘的爸爸是一名文字工作者,他特别喜欢读书看报,记读书笔记,写读书心得。妈妈经常阅读教育教学的相关书籍,做好工作的同时,也努力扮演好一个母亲的角色。

李琰璘说:“在我们这个三口之家,爱读书已经成为一种家风。三人围坐,各捧爱书,仔细品读,其乐融融,是我们家最常见的场景。因为读书,一家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亲子关系都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再父母的影响下,李琰璘从小喜欢读书,现在自己的藏书就已超过了1000册,每一册书她都仔细阅读过,从书中她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许多做人的道理。

读书对李琰璘的语文学习起到了很大作用,特别是作文,总能出奇出新,让人眼前一亮。据老师的评价,李琰璘能写出《顾稚子,勿忽长》这样优秀的作文,一点都不意外。

03

作家梁晓声在参加一个书展时接受采访,谈到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教育理念时,他感到有些忧虑。他说,其实千万种教育方法,不如让孩子爱上阅读。

在梁晓声看来,家庭是打造“书香社会”的最重要环节。“人的社会经验,都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最好的家风,一定是有读书传统的家风。书架,是一个家庭最好的不动产。然后诚实、善良、正直等精神品格,会逐渐成为一个家庭的自觉。”

翻阅中国传统家规家训,对“勤读书”的强调相当普遍。《范文正公家训百字铭》中说:“勤读圣贤书,尊师如重亲。”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弟;学谦恭,循礼义;节饮食,戒游戏……”这是王阳明家书《示宪儿》开头的一段,“勤读书”被放在了第一位。

中国古人为什么对读书如此看重?在他们看来,读书是一件触手可及而又获益良多的本事。

被誉为“家训之祖”的颜之推《颜氏家训》中说:“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

遗子万金不如教子一经。黄庭坚有诗言:“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籝常作灾。”

家族血脉的传承,不是财富的传承,也不是官职的传承,而是文化的传承。祖宗留下的房子,再坚固也是会倒的,留下的财富再多也是会用尽的,只有书香、品德,才可以润泽久远,世代绵延。

暖哭!12岁女孩文言文诉“二胎”心声 这么厉害的孩子怎么培养?

04

在都市中,每天忙忙碌碌的我们,心中尚有对书香的眷念,却疲于没有时间精力重拾书本。其实,当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想放下都难。

《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刚刚落幕,董卿再次以其丰富的文化功底以及妙语连珠的点评,获得众人赞赏。

她对诗词的积累绝对不亚于那些选手,在鼓励只有五年级的骆子愚时,她引用了李商隐的诗句:“雏凤清于老凤声”。

面对“无胃”选手的勇敢,董卿含泪送上祝福:“命运到底是什么?其实命运可能就是上苍对我们的意志,对我们勇气的一种考验。我记得有一位西方的哲人说过,命运无法妨碍我们去欢笑,即便它在胁迫我,我也要笑着面对它!”

暖哭!12岁女孩文言文诉“二胎”心声 这么厉害的孩子怎么培养?

面对新婚燕尔的朱琳和李昂的爱情宣言,董卿这样祝福他们:“当年梁思成和林徽因定情的时候,梁思成问为什么是我?林徽因只说了一句:你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你。”

暖哭!12岁女孩文言文诉“二胎”心声 这么厉害的孩子怎么培养?

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董卿的文化功底无疑来自多年阅读习惯的积累。

她曾说过:“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读书成了我几乎雷打不动的习惯,它也让我很快乐。”

即使工作很忙,董卿每天也要保证一个小时的阅读时间,直到今天也是如此。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败美人。董卿用她真实的经历证明着这一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