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美食“蜗了钱”,还记得吗?

点击右上方红字“+订阅”,关注情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点滴。

往期回顾:

小时候的美食“蜗了钱”,还记得吗?

今天,从菜市场买回来些螺锥,这螺锥里面,夹杂着些海泥、海草、碎石之类的,需要洗好多次。清洗着这些螺,忽然想起童年时吃过的美食——“蜗了钱”和“棒锥螺”来了。

小时候的美食“蜗了钱”,还记得吗?

小时候,在农村老家,常有人来卖些煮熟的“蜗了钱”、“棒锥螺”、“小螃蟹”之类的美食。我们那个地方,离海边不到20里的路程。海边的居民赶海回家以后,将收获的海产品,用锅煮了,带到我们村子里卖,有时还是热乎的。

那时生活条件还很差,商品还没有放开卖,商店里基本没有零食可买。中午放学了,小学生们看到卖“蜗了钱”的来了,很兴奋,忙回家讨要几分钱,买个一份两份的,或者拿家里的地瓜干来换。

那时“蜗了钱”和“棒锥螺”,一样的价钱,记得当时是2分钱一小酒盅,能盛3钱酒的那种瓷酒盅。

虽然东西不多,但是“蜗了钱”和“棒锥螺”也小,跟玉米粒一般大,比较耐吃,吃时,都是拿家里缝衣服的针,一个一个地将肉挑出来。爱吃的小孩子,能吃好几盅,他们都说咸津津的,有很鲜美的味道。

小时候的美食“蜗了钱”,还记得吗?

蜗了钱

但是我却不太喜欢吃,母亲买过一次,我就尝了一、两个,感觉有些腥,里面的肉,和麻雀屎相似,也就那么大。只此一次,以后就再没吃过。

小时候,对其它的海产品,如“棒锥螺”等也不怎么感觉兴趣,感觉味道和“蜗了钱”差不多。 还有,每当我吃蟹子的时候,嘴巴上往往会长些小疙瘩,有点小过敏。

虽然不喜欢吃,但是我很爱那些海里的贝壳、螺壳一类的,看到以后,就收藏起来,没事的时候,拿出来看看。我也很喜欢海,所以每当海边的亲戚家有喜事什么的,我都争着去,一来可以去看海,二来可以捡些贝壳回来。

那时候,孩子们吃着“蜗了钱”一类的海里美食,还编出了童谣:“蜗了钱,大人不吃,给小孩。蜗了钱,不哄大人,哄小孩。”

小时候的美食“蜗了钱”,还记得吗?

想想那时,海鲜类还没有真正走上餐桌,不象现在这样值钱,才能吃得起。现在,想吃到这些东西,要花不少钱,还不一定能买到,因为自从海鲜升值后,这些东西都上了饭店的餐桌,身份上涨了至少了几十倍。

说了半天,大家知道“蜗了钱”和“棒锥螺”到底是什么了吗?

其实,“蜗了钱”,在民间俗称海钱、玻璃牛,学名托氏琩螺。贝壳呈现低圆锥形,壳质稍厚,结实。表面光滑,有光泽。色彩变化,通常为棕色,也有棕色和紫色相间。表面为波纹状花纹,有的为暗红色花纹,一般个体都非常小,高13mm,宽17mm。

大概在没有货币的年代,人们曾用它当钱用,才会“海钱”、“蜗了钱”这样的名字吧。

小时候的美食“蜗了钱”,还记得吗?

海里的螺,种类也很多,“棒锥螺”是其中的一种。棒锥螺,贝类动物,软体动物门,壳口外唇很薄,近后缘有浅的V字型缺口。贝壳呈尖锥形,结实,黄褐色或紫红色。

壳顶尖,螺旋部高,体螺层短。螺层多,每一螺层的上半部平直,下半部较膨胀。螺旋部每1螺层有5~7条排列不匀的螺肋,肋间还夹有细肋。壳口卵圆形。

我对这两种海产品的印象比较深,大概是因为它们的贝壳,都比较漂亮,外表又比较结实圆滑,收藏时,不容易碰坏。我记得我收藏了许多种贝壳,一直保留到高中毕业之后。

后来母亲见我很少回家,把这些贝壳全砸碎,给鸡吃了。想想还是有些可惜了。

小时候的美食“蜗了钱”,还记得吗?

棒锥螺

现在家里要吃的螺锥,味道也和“蜗了钱”、“棒锥螺”相似,但是会加辣椒一类的调味品,吃起来,味道里就少了腥味,我也是可以吃点尝尝的。吃螺锥,想童年的往事,感觉还是比较有趣的事。还是因为记忆中的往事难忘,印象很深,才会记忆犹新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