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足球简史 不败神话北京足球队,从辉煌走向衰落!

研究:足球简史 不败神话北京足球队,从辉煌走向衰落!

1958年全国甲级联赛,北京队一场不败获得冠军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对北京足球好像是天上掉馅饼。当时的国家体委主任贺龙认为首都是国家的门面,不能成绩落后。时任北京市市长的彭真也急切地想改变首都足球与首都地位不相称的状况。两位老总共同策划,把国家足球红队全部落户北京,这是北京足球最辉煌的时代。

这支北京足球队阵容强大,几乎集中了中国足球的精华。1958年评选的10名最受欢迎的足球运动员,北京队就占据了7名,其中张宏根、年维泗名列前两名,张俊秀、史万春获得四五名,孙福成、方纫秋、张京天列七、八、十名。此外,国家队员陈家亮、丛者余、王陆、徐福生、谢鸿钧、孙宝荣、王克斌、孙云山、孙元云、朴万福、王德发都效力北京,他们在几年联赛中以不败战绩夺得1957、1958甲级联赛冠军。这批球员特点鲜明,守门员是在波兰世界青年联欢节上被称为“万里长城”的头号国门张俊秀,连他的替补徐福生在国内都属于前几名守门员。北京队的后卫王克斌、朴万福、王德发都是国家队员,北京队的中场张京天是中国最佳前卫,北京队的前锋张宏根是中国足球队头号球星、被称为“中国的普斯卡什”,北京队的中锋年维泗是国家队绝对主力,左内锋孙福成的凌空一脚享誉足坛,右边锋从者余和右内锋陈家亮也是速度快、突破能力强的国脚,年轻队员孙云山、孙元云是同年龄的佼佼者。

这支超强球队多达20名左右的国家队员,不少国家队员要坐板凳,这是后来十连冠的辽宁、全盛时期的大连都达不到的优势。他们以一场不败提前几轮甩开对手的令人信服的成绩夺冠。当时一些弱队对北京队比赛采取了不记胜负、只求学习的态度。1959年首届全运会,上海足球队给自己制定的目标是第三,而第一是北京,第二是八一,当时上海市市长陈毅对这种自卑感提出批评,但北京足球的强大也可见一斑。

在连续两次获得甲级联赛冠军后,北京队本来极有可能获得首届全运会冠军,但当时国家队要到东欧比赛,由北京的二线年轻球员参加,获得了第三名。北京失去了获得唾手可得的全运会冠军,在此后的50年时间里,北京再也没有机会获得全运会足球冠军。

此后,由于国家队员原则上不参加国内联赛,这支王牌军淡出北京,但他们为北京足球创造的辉煌,将载入北京体育史册。

60、70年代的强队和80年代的两度冠军

研究:足球简史 不败神话北京足球队,从辉煌走向衰落!

70年代末进入国家队的北京选手沈祥福

研究:足球简史 不败神话北京足球队,从辉煌走向衰落!

80年代为北京足球夺取两次甲级联赛冠军的教练曽雪麟

50年代贺老总和彭真市长联手为北京足球创造的辉煌过去了。其实没有必要对历史进行指摘,很多人并不了解当时中国的状况。

他们为什么这样做?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西方对中国进行封锁,苏联、东欧以及一些亚非国家则顶着西方的压力与中国体育交往,他们来比赛第一站当然是北京。可是仅靠北京一个地方的足球不行,只有集中优势兵力才行,

贺龙对北京市首任体委主任柴泽民(后来是中国驻美国第一任大使)说:“老柴啊,首都是中国的门面,对外总是输球课不行。”这使贺龙元帅有了把国家红队下放北京的想法。

这个扶持阶段过去,北京就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了。1959年通过第一届全运会,北京足球开始重组,把自己培养的年轻球员推到一线。到了1962年,火车头和火星体协足球队并入北京青年足球队。这支平均年轻20出头的球员在1961年全国甲级联赛中就获得第三名,逐步形成了既有南方球队技术细腻,又有北方球队善于对抗的特色。前锋、前卫线上金正民、张坤岳、张志诚、赵清河、刘敏新、陈文芳等的快速传递和细腻配合,后卫线上赵利基、翟自丰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硬朗的抢截技术,使北京青年队攻守平衡,尽管这支球队与那支王牌军相距甚远,也难以同上海、八一全面抗衡,但总体还是全国前5名的水准,1963年还获得全国甲级足球队联赛的冠军。前几年活跃在足坛的教练金志扬、郭瑞龙和现在中国女足主教练商瑞华是稍后一些的球员。人们还记得,1964年北京队迎战有史以来到中国的第一支职业球队、实力雄厚的巴西马杜雷拉队,比赛虽然以1:2失利,但北京队不畏强手和特点鲜明的巧妙配合,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研究:足球简史 不败神话北京足球队,从辉煌走向衰落!

文革中,北京足球也经历数年停止训练的挫折,但恢复训练后又成为国内劲旅。文革后期入选国家队的北京球员有王俊生、洪元硕、何成、李松海、李惟淼等,其他球员中赵立华等也颇有实力。和60年代一样,北京足球在70年代基本处于3-5名左右的水平,实力不超群,但一直是强队,1973年还获得全国联赛冠军。

到了改革开放后到80年代末,北京足球有过较大的起伏。70年代末,北京队这时有了沈祥福这样的国家队绝对主力,也有李辉这样的新秀,但由于北京足球队历来坚持“小快灵”的风格,对抗总是处于下风,所以辽宁、八一、山东这样力量型的球队占了上风。 80年代初,北京足球一度陷入了几乎降级的边缘。北京球迷都纳闷,怎么会沦落到这个地步?

在这个时候我们不能忘记一个优秀教练,他就是曾雪麟。

早在50年代,曽雪麟就做为国家重点培养的球员留学匈牙利。后来曽雪麟随国家白队落户天津,从队员到教练,几度春秋把天津市的足球提高到全国一流水平。曾雪麟在1960年挂靴后就带领天津队拿过甲级联赛冠军和全国锦标赛冠军,是那个时代的双冠王。70年代为了和夫人陈孝章来北京团聚,离开天津。天津体委不愿意放,可也要照顾曽雪麟两地分居的实际困难,于是曽雪麟成为北京足球的新教父。

曾雪麟带队坚持北京队小快灵的风格,发现了李辉、杨朝晖、李公一、魏克兴、路建人、刘清等新秀,重用了沈祥福、刘利福等中坚,还有古大泉、刘得利、陆相宾、张东平、贾广拓、薛继先这样技术性的选手,这届北京队还有个重要的特征是后卫好,曽雪麟独具慧眼地引进了八一队的于景连、魏石利,让他们担当中路防守的重任,实践证明他们非常称职,再加上北京自己培养的右后卫王仲兴、左后卫任嘉庆、夏宝柱,真正形成了攻击犀利、防守坚固的特点。

在1982年和1984年,北京足球队从几年前濒临降级到获得甲级联赛冠军,三年联赛两个冠军,这的确是很了不起的。可惜,这个冠军也是20多年来北京在国内最高级别比赛中的最后一个冠军。直到2007年中超结束,北京再也没有重现曽雪麟时代的战绩。

北京足球一次毁灭性的“自残”行为

研究:足球简史 不败神话北京足球队,从辉煌走向衰落!

80年代中期国内屈指可数的优秀前锋杨朝晖当年竟被“清除”出北京队

北京足球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有过一次“自残”行为,这次“过火”举动使得北京足球遭受水平大降和人才断档的后果。事情起源于1987年在广州的第6届全运会,北京队是夺标热门,北京队在1982年、1984年连续夺得两次甲级联赛冠军后,1985年又在天津获得足协杯冠军。在全运会前,一批队员成长起来,1985年在莫斯科世赛上进入前8名的中青队有6名来自北京,而且基本都是主力。全运会上连老国脚沈祥福和在世青赛上大出风头的高洪波都因年龄略大和略嫩而踢不上主力,两个守门员路建人、李建栋以及李辉、魏克兴都是国家队队员。

在人才济济的情况下,北京队竟然连前4名都没进去。坐在看台上的北京体工大队队长王俊生恨铁不成钢地说:“这批队员连前4名都进不去,这对得起北京球迷吗?这跟北京代表团也没法交代。如果没有能力也就罢了,你数数队里国家队队员占了一多半!现在年轻人不知怎么想的,不珍惜自己的运动生命。杨朝晖这条件,在中国前锋中有几个啊?可在全运会上还不遵守时间……”。王俊生是痛心而焦急的,但王俊生并非后来“自残”行为的策划者。

没多久,北京市体委决定重新组队,由新任主教练搭班,将近一个队队员被处理,其中有国家队主力杨朝晖,有国家青年队的主力李建栋、董玉刚、宫磊、张焱,有当时中国朱波之外最好的右边后卫王文宗,有极具杀伤力的前锋李公一。他们的平均年龄还不到25岁。在今天看来,这样处理显然是过火行为,因为球员们并没有什么严重违纪的行为,与今 天的球员违纪比起来简直不算事。而且与其它球队比也不过分,无非就是留长头发、喝酒而醉、成绩意外。

客观地说,那批队员是可以和辽宁争一争的,如果不是大变动,辽宁不可能“十连冠”,因为在这之前北京的甲级联赛冠军比辽宁还多。这次调整后北京队就降了级。虽然后来打了回来,但至今再也没拿冠军。

特别使今天的人不能理解的是,这批冠军队员23、4岁离开球队上工厂、做小买卖、开出租,竟显不出难过和惋惜来,还觉得不用吃苦流汗挣得更多。今天这群队友凑在一起,才真正后悔。北京队老队员王仲兴说:“这批球员本来可以再拿几次冠军,其实李公一的总体能力至少与郝海东、高峰不相上下。”十强赛时给戚务生当队医的任嘉庆说:“十强赛戚指导为排兵布阵费了不少心思,他在苦恼时对我说,现在有特点的前锋太少,如果有李公一那么一个在禁区里能突破的前锋也多一种打法啊。”1999年以37岁高龄回北京宽利踢球的杨朝晖说:“我们那时候是有点儿闹,可也不至于废掉啊。如果留住这批人,真可以为北京再拿个冠军。”现在这批过早退役球员共同的体会是,不干足球,他们只是一个找不着北的弱者。如果允许重新选择,他们绝不离开足球,可惜他们只有悔恨了。还有就是官办体育对人才的漠视,因为是纳税人的钱培养的,所以废了也不觉得可惜。如果是民营企业家,就是不想要也要卖个好价钱啊!

从那次过火行为开始,北京足球再也没有成为足坛“排头兵”。

谁来为这次北京足球的“自残”行为负责?人们可以去问当年北京市体委相关人士。

这种“自残”印证了什么?破坏一个球队比建设一个球队容易得多!

职业联赛曾红遍足坛,未抓住时机终成遗憾

研究:足球简史 不败神话北京足球队,从辉煌走向衰落!

1995年红透京城的国安队

研究:足球简史 不败神话北京足球队,从辉煌走向衰落!

国安队中场发动机曹限东

1994年以后便是职业化的时代了。职业化使北京足球跨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北京足球从这一时刻起,就不再吃皇粮了,他们也穿上了国安的绿色球衣,在中国足坛掀起一股绿色狂飚。

职业化后北京国安首任主帅是唐鹏举,北京队的前卫线锐不可挡。身披10号战袍的小将杨晨打入了国安队甲A历史上的第一个进球。这一年高峰进11球,谢峰进10球,均在甲A射手榜名列前茅。同年年国安队平均每场进球1.91个,进球数42个居甲A第三位,而且连续14场联赛都有进球。但国安失球也达到34个,最后以7胜8平7负积22分(当年胜一场积2分,平一场积一分)在12支甲A球队中名列第八,没有完成赛季前提出的"保六争三"的目标。

1995年,北京国安更换主帅,由金志扬取代唐鹏举。

北京国安队1995年如一匹黑马杀出, 这支绿色狂飙是一种充满生命力的球队,是一个不乏激情人物的球队。金志扬,这位虽然没有进过国家队却很有指挥才能的教练,在甲A中树立起“抢、快、活”的大旗。金志扬特别提倡“京味儿足球”,他说北京足球队从50年代起就讲究技术和意识,所以这个特点不能丢。由于50年代有一批攻守兼备、国内最好的球员,如今是攻强于守,有明显的软肋,这也注定了他们不是名次最好的队,也不是最具综合实力的队,却是最有魅力的球队。中外足坛不乏这样的球队,但他们给球迷留下的印象并不亚于冠军队。这样的球队往往有这样的特征:敢于冒险,富于进攻精神,宁可名次靠后,也不让打法落后,那时的国安队就是进攻性的、攻强于守的球队。他们拥有一批风格鲜明的球员。浪子高峰就像一个灵巧的松鼠迅捷地冲向对方的腹地,高洪波是最能捕捉机会的杀手,魏克兴是组织型的老将,胡建平是一个不显山露水却攻守兼备的中场球员,新生代杨晨、周宁也崇尚进攻,曹限东是最能穿针引线的中场,连做边后卫用的谢峰、邓乐军都是进攻细胞多于防守细胞,中后卫谢朝阳、韩旭都常常插上进攻。他们崇尚进攻而疲于防守,这也注定了他们不能走到顶峰。1995年是北京足球最为热闹的一年,凡有国安比赛,都会万人空巷,不仅球场一票难求,看电视转播的也达到几百万,是北京电视台和北京有线台收视率最高的节目。特别让人感叹的是,国安联赛最后一个主场对广东宏远,虽然国安已经失去冠军的希望,但即使争夺亚军,也引来诸多球迷长龙顶着凛冽的寒风通宵排队。最终国安队以3:1获胜得到亚军,赛后,国安手挽手将士绕场一周,看台上有万千星星之火,原来是球迷用打火机点火焰以示庆贺,无论观众还是球员回忆起这个时刻,依然激动和怀念。

国安队是一支富有激情的球队,是一支让北京球迷信赖的球队。他们虽然曾经战胜AC米兰、阿森纳等世界顶级强队,但毕竟是友谊赛,是比甲A冠军分量轻许多的胜利。

第二年他们再度向“争第一”的目标冲击。1996年,国安名次不如去年,获得第四。这时,令北京球迷黯然神伤的是,高峰、高洪波转会决心已定,但就在他们离开北京前,在工人体育场用凌厉的进攻以4:1战胜老克星山东队,为北京拿下了1996年足协杯冠军,坐满8万观众的体育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本来国安再努力一下终会实现目标,但高峰、高洪波这两位最具杀伤力的前锋转会,让国安一时间找不到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