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讀西遊:唐僧也是個中醫控

醫生讀西遊:唐僧也是個中醫控

《西遊記》作為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在文學上的成就自不待言。從醫療文化的角度來看,最能展現作者才情的是《西遊記》中的一首藥名詩和一首藥名詞。所謂藥名詩,顧名思義是以中藥名稱(包括諧音)融入詩詞之中,可委婉表達人情事理。藥名詩在歷史上的起源有爭議,但一般認為南北朝時期就已經出現,在唐宋時期日漸流行。除了以藥入詩之外,還出現了以藥入詞、以藥入曲等形式。藥名詩看似容易,實則不然,因為它限定了詞語的範圍,所以要儘量自然而然地表情達意。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故此算得上是一種文人的文字智力遊戲。

《西遊記》第二十八回中,孫悟空被唐僧攆回花果山,接到群猴的報告,說獵人捕殺了大量猴子。悟空勃然大怒,作法颳起一陣狂風,飛沙走石,對獵人們大開殺戒。作者用一首《西江月》對此情景進行了形象的描繪:“石打烏頭粉碎,沙飛海馬俱傷。人參官桂嶺前亡,血染硃砂地上。附子難歸故里,檳榔怎還鄉?屍骸輕粉臥山場,紅娘子家中盼望。”顯然,這並非一首普通的詞,其中蘊含了多種中藥名稱如烏頭、海馬、人參、官桂、硃砂、附子、檳榔、輕粉、紅娘子。藉助於這些藥名的巧妙連綴,作者將獵人們被悟空所掀起的颶風吹得人仰馬翻、屍橫遍野的悲慘情景描繪得淋漓盡致。與這種血腥場景相對應的則是家中親人盼望他們平安歸來的殷切之情。兩者形成了鮮明的對照,產生了很強的感染力。

醫生讀西遊:唐僧也是個中醫控

《西遊記》三十八回中,在唐僧與悟空對話的過程中,作者也巧寓藥名,描寫了唐僧取經途中備嘗艱辛的感慨與對故國的思念之情:“自從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路上相逢三稜子,途中催趁馬兜鈴。尋坡轉澗求荊芥,邁嶺登山拜茯苓。防己一身如竹瀝,茴香何日拜朝廷?”這首七言律詩裡包含了9種中藥名如益智、王不留行、三稜子、馬兜鈴、荊芥、茯苓、防己、竹瀝、茴香。

這些藥材名稱的選取並非隨意,而是均與《西遊記》中的情節有巧妙的關聯:“益智”句指的是受到觀音開示,從而赴西天求取真經;“王不留行”指的是唐太宗排駕親自餞行,相約不取真經不還的誓言;“三稜子”喻指路途上所收的三個徒弟:孫悟空、豬八戒和沙僧;馬兜鈴正是形容自己催馬揚鞭、馬鈴聲聲的趕路情景;荊芥、茯苓(諧音“嶺”)皆形容路途的艱難;“防己”“竹瀝”形容自己心志堅定;“茴香”諧音“回鄉”,指取經成功返回東土大唐。

整體來看這首藥名詩構思非常巧妙,藥名與全詩渾然一體,緊扣小說主要情節,貼切地表達了唐僧取經之艱辛及對故國的思念之情,令人讀之叫絕不已。

醫生讀西遊:唐僧也是個中醫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