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場拜年:中國式貪腐

古代官場拜年:中國式貪腐

古代每逢過年過節,京城的堵車裡就到處瀰漫著送禮的味道,這是有史書記載的。明兵部職方郎中陸容的《菽園雜記》中曾有記載:“京師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來交錯道路者連日,謂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親友,多出實心,朝官往來,則多泛愛不專。”文中元旦,即現在的春節,可見北京城內官員往來風氣之盛。

古代官場拜年:中國式貪腐

明朝北京如此,南京也是那點事兒。明周暉的《金陵瑣事》記載了一件萬曆年間南京送禮的景象:除夕前日,外出訪客,至南京內橋,看到中城兵馬司衙門前聚集了一支龐大的隊伍,每人手捧食盒,經打聽方知乃春節送禮。瞧瞧,兵馬司其實就是一個小吏,擱現在就是一個蒼蠅級的小官。蒼蠅如此,何況老虎呢。

再往前穿越,宋代、後漢也同樣如此。宋吳處厚的《青箱雜記》中有云“士人多馳騖請託,而法官尤甚。”請託即拉關係走後門。《後漢書·梁冀傳》則有“客到門不得通,皆請謝門者,門者累千金”的記載。看看,連看門的都要送厚禮。

古代官場拜年:中國式貪腐

雍正四年,湖南巡撫布蘭泰統計,自己上任半個月,來拜見的官員有18位,門禮共216兩,平均每人12兩。當時的1兩銀子,至少相當於現在250元人民幣。也就是說,每個官員孝敬門衛就要3000塊錢。而大貪官和珅的門衛更厲害,沒有2000兩銀子根本不讓進門,也就是50萬元人民幣,堪稱“史上最貴門衛”。

再說大吃大喝,舌尖上的腐敗。清中期的藝蘭主在《側帽餘譚》中記載:“京師於歲首,例行團拜,以聯年誼,以敦鄉情。每歲由值年書紅訂客,飲食宴會,作竟日歡。”還是那個陸容,還是《菽園雜記》的記載:“在京仕者,有每旦朝退卻即結伴而往,至入更酣醉而還,三四日後,始暇拜其父母。”官場拜年,領導優先,陪吃陪喝陪醉,爹孃也要靠邊站。

古代官場拜年:中國式貪腐

當官不打送禮的,春節官場送禮的熱鬧可想而知。小吏送大官,地方官送京官。送禮的藉機拉攏感情,行賄買官,收禮的則趁機大撈油水,索賄受賄。中國是人情社會,官場上更是如此,春節拜年則是最佳時機,這是活脫脫的官場現形記。如果當年有人畫一幅《春節上禮圖》,一定比《清明上河圖》更經典。

貪腐風氣一旦形成,便很難剎住,從上至下,沆瀣一氣。不說那些小官小吏,就是很多重臣也是通過不斷賄賂來升官並生存的。從這些“大老虎”的送禮行賄中,我們不難看出一些端倪,為什麼春節拜年的貪腐之風很難剎住。

古代官場拜年:中國式貪腐

據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碧雲騢》記載,宋朝宰相文彥博原本是“知益州”,也就是成都市長而已,因認了一個幹侄女——張貴妃而發達。時至元宵節時,文彥博花重金織造了一副蜀錦,獻給張貴妃。宋仁宗寵愛張貴妃時,因蜀錦而喜歡文彥博,便一路提拔,從地方成都到京城開封,文彥博最後官至宰相高位。

再說和珅,和珅府前春節送禮排長隊儼然是一道獨特的風景,凡是通過和珅孝敬乾隆的必須也要給和珅一份。光天化日,行賄受賄,和珅能如此大膽,沒有乾隆在背後撐腰斷然是做不到的。

古代官場拜年:中國式貪腐

稍微有點頭腦的人就能分析出,和珅其實就是乾隆的搖錢樹。皇帝個人需要錢、皇家需要錢。再者,皇帝豢養貪官,肥後而殺也是一舉多得,一來樹威贏民心,二來錢財充公。乾隆給兒子嘉慶留下的和珅可謂最好的大禮。

再看看李鴻章,都知道李是晚清重臣,其實李更是送禮行賄高手。李鴻章久在官場混,深知其中潛規則,官場是非多,有事就需要用銀子擺平。李鴻章作為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長期在慈禧眼皮底下,若想平安,不孝敬銀子是不行的,包括李蓮英等人都不能少。

古代官場拜年:中國式貪腐

每年春節,李鴻章都要向上層權貴納貢,名曰“例錢”,沒200萬兩銀子不行,擱今天就是5個億。甲午戰爭後,李鴻章有點身敗名裂的苗頭,此時,便到處用錢封口,出手就是800萬兩,20個億。

以上不難看出,古代高官送禮的背後都有皇帝或最高領導的影子,皇帝有所好,下屬才會投其所好,正應了那句俗語“上樑不正下樑歪”。乾隆非常喜歡各種如意,官員紛紛進貢。和珅送給乾隆的一件玉如意由上好紫檀雕制,鑲和田青玉,可謂價值連城。如今,這件寶貝就存放在瀋陽故宮。

古代官場拜年:中國式貪腐

再說慈禧,堪稱雅賄的超級愛好者。慈禧喜歡過年,更喜歡收禮,什麼珠寶鑽石、錦羅綢緞,外國洋玩意、奢侈品等等,都很喜歡。慈禧癮頭大,收禮後,一件件把玩,沒兩天新鮮,就鎖進倉庫。最後,這些禮物都成了慈禧的陪葬品,光放在慈禧腳邊的一顆翡翠西瓜,就價值220萬兩銀子,相當於今天的5.5億。

更有甚者,太平天國還有春節爭相向領導送美女的惡俗。洪秀全每天不理政事,只知道享受美女,這明顯是亡國的先兆,可謂“不作死就不會死”的節奏。

針對節慶送禮的腐敗風氣,各朝並不是沒有狠剎的管理措施,但往往效果都不好。

古代官場拜年:中國式貪腐

如漢武帝劉徹早在公元前106年便頒佈有《刺史問事六條》,對送禮貪腐提出嚴懲。另有隋朝的《刺史巡察六條》、唐朝的《巡察六條》、明朝的《出巡相見禮儀》、《奏請差點》、《巡歷事例》,清朝的“不送禮公約”等相關管理制度,對節慶的貪腐都制定了詳細的規定與懲治條款。但在沒有監督機制的封建專制社會,規章制度終究難抵人性的貪婪。

還有一點,在中國古代歷史上,越是到王朝的中晚期,送禮貪腐越厲害。晚清貪腐之風愈演愈烈,加速了腐朽大清的滅亡。我們不難想象這樣一幅畫面:1894年春節,農曆甲午馬年,李鴻章照例納貢孝敬慈禧太后,禮物既有翡翠馬又有銀票,祝老佛爺“馬上有錢”。

古代官場拜年:中國式貪腐

可慈禧對李鴻章的禮物越來越看不上,見此大怒道:你這不是要我“錢馬上跑”嗎?誰知,甲午戰爭爆發,中方戰敗。中國被迫簽訂《馬關條約》,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白白送給日本500億元人民幣,晚清元氣大傷。正應了那句戲言:人世間最最痛苦的事情,就是人活著,錢沒了。

文/改編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