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玩半小时换孩子多做10道题,这种做法靠谱吗?

西西不愿意做数学题,西西妈妈没招了,只好不得不又拿出的利诱这一招。一开始,这一招还是挺管用的,奖励的刺激下,西西往往就会乖乖地听话学习。

不过,渐渐地,西西妈妈开始觉得不对劲了——西西开始学会讲条件了。“你不让我玩IPAD,我就不学习了!”面对“要挟”,西西妈妈越来越头疼······

多玩半小时换孩子多做10道题,这种做法靠谱吗?

用奖励刺激孩子,这是家长教育孩子最常用的一招。许多研究都显示,给予孩子正确的奖励,确实会增加孩子的学习效率。给予奖励,不仅仅对孩子,就算是成人,也是行之有效的,这一点相信各位爸爸妈妈们在工作中都会有切身的感受。

不过,奖励多了,也会逐渐出现“副作用”:就像西西妈妈遇到的问题那样,孩子做事开始跟家长讲条件、爱讨价还价。更奇怪的是,一些孩子本来喜欢做的事情,给予了奖励之后,孩子反而逐渐没有兴趣了。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该给孩子奖励吗?该怎么给孩子奖励呢?

多玩半小时换孩子多做10道题,这种做法靠谱吗?

别让奖励破坏孩子的价值观体系

获得奖励不是孩子做事情的唯一动机,兴趣、喜爱、孝心、善良的内心等等各种非物质的内在动因都可能是驱使孩子去做某件事的原因。在这些事情上,尽量不用物质奖励去激励孩子。

多玩半小时换孩子多做10道题,这种做法靠谱吗?

比如,孩子本来就是单纯喜欢看书。这时候,家长如果给这件事掺杂入物质利益动机,就可能破坏孩子的价值观。比如,家长说,你再多看两本书,妈妈就带你吃大餐。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孩子就会把看书和获得物质奖励联系起来——原本的爱好、好习惯就变成了获得奖励的一个途径,孩子的正确价值观就遭到了破坏。

对于看书、画画这些孩子本来就喜欢的事情或是孩子本来就能够自觉做到的事情,物质奖励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家长需要做的就是给他们更多的素材、信息、学习渠道,让孩子挖掘自己的潜力,别让单纯的动机遭到破坏。

这样用奖励最有效

很多爸爸妈妈都关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用奖励效率最高?万一奖励断了,孩子又恢复老样子怎么办?其实,细心的爸爸妈妈们可能会发现,在一些事情上,使用“奖励”的回报会特别高。

比如,孩子不愿意每天早上刷牙,家长可以用奖励激励孩子,让孩子养成早晚刷牙的好习惯。等孩子这个习惯养成了,不用家长的奖励,孩子因为习惯养成了,也就不会中断了。因此,对于这种能够养成习惯的事情,家长给予孩子一定的奖励,让他们养成习惯,可以说是“一本万利”。

多玩半小时换孩子多做10道题,这种做法靠谱吗?

当然,即使是这些事情,也需要给孩子强调这些事本身的正确意义。比如早晚刷牙是为了健康、每天吃饭收拾碗筷是好习惯等等。等孩子养成了这个习惯,家长的奖励就可以逐步取消了。

遇到困难的“助推”

孩子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比如学习,可能开始会有一些兴趣,但是后期的确会陷入枯燥或者遇到一些困难。这时候,适当的外部刺激是必要的。它可以给孩子一个继续坚持下去的理由,让孩子更上一个台阶。

比如,孩子上数学课从普通班上升到提高班,学习难度加大,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候,家长的奖励可以让孩子度过这个困难期,保持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多玩半小时换孩子多做10道题,这种做法靠谱吗?

总的来说,家长要把奖励用在“刀刃”上,用在关键处。同时,奖励不要破坏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体系——所有奖励都是目的,最终落脚地还是让孩子认识到事情本身的价值。

你给过孩子奖励吗?你对给孩子奖励有什么看法?快在留言区评论给我们吧,和央视少儿的几百万爸爸妈妈们一起交流育娃经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