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玩半小時換孩子多做10道題,這種做法靠譜嗎?

西西不願意做數學題,西西媽媽沒招了,只好不得不又拿出的利誘這一招。一開始,這一招還是挺管用的,獎勵的刺激下,西西往往就會乖乖地聽話學習。

不過,漸漸地,西西媽媽開始覺得不對勁了——西西開始學會講條件了。“你不讓我玩IPAD,我就不學習了!”面對“要挾”,西西媽媽越來越頭疼······

多玩半小時換孩子多做10道題,這種做法靠譜嗎?

用獎勵刺激孩子,這是家長教育孩子最常用的一招。許多研究都顯示,給予孩子正確的獎勵,確實會增加孩子的學習效率。給予獎勵,不僅僅對孩子,就算是成人,也是行之有效的,這一點相信各位爸爸媽媽們在工作中都會有切身的感受。

不過,獎勵多了,也會逐漸出現“副作用”:就像西西媽媽遇到的問題那樣,孩子做事開始跟家長講條件、愛討價還價。更奇怪的是,一些孩子本來喜歡做的事情,給予了獎勵之後,孩子反而逐漸沒有興趣了。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該給孩子獎勵嗎?該怎麼給孩子獎勵呢?

多玩半小時換孩子多做10道題,這種做法靠譜嗎?

別讓獎勵破壞孩子的價值觀體系

獲得獎勵不是孩子做事情的唯一動機,興趣、喜愛、孝心、善良的內心等等各種非物質的內在動因都可能是驅使孩子去做某件事的原因。在這些事情上,儘量不用物質獎勵去激勵孩子。

多玩半小時換孩子多做10道題,這種做法靠譜嗎?

比如,孩子本來就是單純喜歡看書。這時候,家長如果給這件事摻雜入物質利益動機,就可能破壞孩子的價值觀。比如,家長說,你再多看兩本書,媽媽就帶你吃大餐。家長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孩子就會把看書和獲得物質獎勵聯繫起來——原本的愛好、好習慣就變成了獲得獎勵的一個途徑,孩子的正確價值觀就遭到了破壞。

對於看書、畫畫這些孩子本來就喜歡的事情或是孩子本來就能夠自覺做到的事情,物質獎勵只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家長需要做的就是給他們更多的素材、信息、學習渠道,讓孩子挖掘自己的潛力,別讓單純的動機遭到破壞。

這樣用獎勵最有效

很多爸爸媽媽都關心這樣一個問題:怎樣用獎勵效率最高?萬一獎勵斷了,孩子又恢復老樣子怎麼辦?其實,細心的爸爸媽媽們可能會發現,在一些事情上,使用“獎勵”的回報會特別高。

比如,孩子不願意每天早上刷牙,家長可以用獎勵激勵孩子,讓孩子養成早晚刷牙的好習慣。等孩子這個習慣養成了,不用家長的獎勵,孩子因為習慣養成了,也就不會中斷了。因此,對於這種能夠養成習慣的事情,家長給予孩子一定的獎勵,讓他們養成習慣,可以說是“一本萬利”。

多玩半小時換孩子多做10道題,這種做法靠譜嗎?

當然,即使是這些事情,也需要給孩子強調這些事本身的正確意義。比如早晚刷牙是為了健康、每天吃飯收拾碗筷是好習慣等等。等孩子養成了這個習慣,家長的獎勵就可以逐步取消了。

遇到困難的“助推”

孩子做一些事情的時候,比如學習,可能開始會有一些興趣,但是後期的確會陷入枯燥或者遇到一些困難。這時候,適當的外部刺激是必要的。它可以給孩子一個繼續堅持下去的理由,讓孩子更上一個臺階。

比如,孩子上數學課從普通班上升到提高班,學習難度加大,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這時候,家長的獎勵可以讓孩子度過這個困難期,保持學習的興趣和動力。

多玩半小時換孩子多做10道題,這種做法靠譜嗎?

總的來說,家長要把獎勵用在“刀刃”上,用在關鍵處。同時,獎勵不要破壞孩子正確的價值觀體系——所有獎勵都是目的,最終落腳地還是讓孩子認識到事情本身的價值。

你給過孩子獎勵嗎?你對給孩子獎勵有什麼看法?快在留言區評論給我們吧,和央視少兒的幾百萬爸爸媽媽們一起交流育娃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