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在解放初期,來先生就致力於清人年譜和時憲書的蒐集,這兩個門類的前者使他有了《清人年譜知見錄》的著述。而對於時憲書卻因為所藏之本全被燒燬,故未曾見到他寫出相應的研究成果。然而,從其所記可以瞭解到,他也曾對時憲書十分看重,並且他對自己的所藏也頗為得意,曾有一度他還想把自己的書齋改名。來先生在《舊書店》一文中寫道:

我經常到舊牆子河邊的廢品堆上去閒逛,在一捆捆廢書本中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收藏。有一次,我花費三塊多錢買了好幾捆廢書本,從中撿出了十幾本清朝乾嘉同光時的皇曆,雖然有些殘破陳舊,仍然使我大喜過望,以後由於加倍留心,又陸續收集到一些,加上我原藏部分,斷斷續續地有百多年,心想如能把清朝皇曆收齊,那不是很有歷史和文物價值的嗎?我一度還想模仿傅增湘先生因有兩部善本《資治通鑑》而命名自己的書齋為“雙鑑樓”那樣,把我的書齋題名為“清歷樓”,後因積累不足而未果。即就這百多年來說也頗自珍惜,不幸在文革“掃四舊”時,理所當然地被付之一炬。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地震後加固之樓

對於時憲書的收藏,來先生竟然有一百多個年號,這個成績確實不俗。因為我恰好也有此好,三十年的蒐集,至今也不過一百多個品種,因為時憲書屬於實用品,故保留的概率不高。而著名學者周紹良先生曾專藏明代的大統歷,後來這些藏本都捐贈給了北京圖書館。然而,清代的時憲書卻未見有專藏之人,來先生提到的傅增湘,其實也有藏曆之好,只是這位大藏書家僅藏一些特殊的稀見年號,比如乾隆六十一年到六十四年等等。而來先生則是想把清代的時憲書按照年代一一排列下來,搞成一個大全集。雖然因為文革的原因,使得他的這個志向未果,但他系統地收藏清代時憲書,則是我所知道的當代學者中的第一人。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樓號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僅有一棵棗樹

來先生的邃谷樓位於南開大學一個獨立的區域內,這個院落面積較大,裡面主要是三層到四層小樓,這些樓房的外觀都有著橫豎的加固梁,顯然這是唐山地震後的產物。而邃谷樓所在的一排房則是南大北村10號樓,其樓門前有一棵頗為粗壯的棗樹,而我遺憾於其不是兩棵。而後我跟隨焦老師登上了三樓,這種老樓沒有電梯,真不知晚年的來先生是如何上下樓。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堂號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境由心造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焦老師的用心

進入屋中,眼前所見是窄長的一條走廊,走廊的兩側各有幾間房。因我在蕭山圖書館已經參觀過來先生所捐之書,因此我覺得(以為)邃谷樓已經不會看到滿壁皆書的景況。然我在走廊內依然看到兩側牆壁上的書櫥裡放滿了書,而幾個房間參觀下來,裡面依然凡牆皆書。真不能想象,當年那些數量巨大的書堆放在哪裡。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音容宛在

文革期間,雖然來先生所藏之書基本上被燒掉了,但是他在文革之後又開始故態萌生,他在《散書之痛》一文中寫道:“‘文革’過後,我又重整旗鼓再建藏書。當時,一方面社會上流散的圖書量大,便於淘書,可謂網網不空;另一方面許多舊雨新知多投入著述,贈書日多。沒過幾年,我的藏書又恢復舊觀,幾間住房,都堆置了書。我還因此在天津評選藏書家活動中獲榮譽獎。”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整潔的書櫥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擺件

可惜的是,我今日走進邃谷已經無法看到這樣的現況,因為他的書已經捐出去了很多。對於捐書之地及其所捐的數量,來先生在《散書之痛》一文中寫道:“十來年前,我已超過八十歲,不免考慮身後問題。想到這些藏書的去處。晚輩既不從事同一專業,可留的書不多。與其空佔活人空間,不如早作安排。我也想到藏書聚散的道理,我同意藏書‘聚久必散’的規律,但也想為書謀得個好的‘安身立命’之所。2007年2月,我終於決心向家鄉散書,得到地方政府的歡迎和支持。他們建立了‘來新夏著述專藏閱覽館’和‘來新夏方誌館’,我還支持紹興一農民創辦‘民眾讀書室’,一共捐贈了萬餘冊圖書。”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未整理的書稿

其實他的所捐不僅如此,因為此後不久,天津圖書館的善本部主任李國慶先生又找到他。李主任跟來先生說,天津圖書館建了新館,李主任特意在新館內闢出一塊地方建起了“來新夏書房”,故其希望來先生將自己剩餘的藏本捐到那個書房裡面去。其實,在此之前,來先生將書捐給蕭山之後就有了一些悔意,他的後悔並不是因為心疼這些書的離去,更為重要者是他在捐書之後仍然在治學,而當年他所買之書乃是他研究學問的資料參考,而在捐書之後,當他突然用到某書而不見的時候,當然會帶來些許的不便:“當時心情是激動的,‘不亦善乎’的感情亦是真實的,‘聚終有散’的理念一直是堅定的,對藏書做這樣的安置也是妥善的。以後又繼續捐贈了一些書,心情也很平靜。但是過了一年多,由於若干尚需查閱和翻檢的書被捐掉而感到不便時,就有一絲悔意,埋怨自己的草率。”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櫥中之物

理智的決定與感性上的難以割捨,這當然都是人之常情。其實,來先生在捐書給蕭山之前,曾跟我在電話中商量過這件事。他向我詳細講述了捐書的心態,而我也直率地告訴他自己的意見。他說已經把藏書視為自己的孩子,當他們離去之時當然有許多的不捨,但是他還是捐出了自己的珍愛之物。捐書後的數年,當李主任再次提出讓他捐書之時,他說自己確實有了心理障礙,但他覺得自己曾寫過一篇名為《藏書的聚散》,此文發表在《中華讀書報》上,該文列舉了不少歷代藏書聚散的故事,而後他得出聚必有散的結論,而李主任找到他也肯定跟那篇文章有一定的關係,這讓來先生覺得既然說出這樣的話,總要捐出一些書給天津圖書館。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走廊也成了書房

可是,當他整理自己所餘之書時,感覺哪一本書都不捨得捐出去,以他的話來說:“這次散書比前次障礙較大,因為留存的書,有的是朋友簽名本,有的是難以斷定何時要用,有的是與我共經‘文革’災難的殘留本。拿起放下,好像是要把自家子弟驅趕出家門那樣的痛惜。我實在下不去手,只好委託妻子焦靜宜辦理,規定了三不捐,一是朋友的簽名本,二是近幾年尚需不時翻檢的工具書和專業書,三是枕邊的消閒書。一切由靜宜決定,我則置身事外,不加聞問。經過幾天辛勞,終於選出千餘冊圖書,分裝十餘紙箱。”

雖然有著這樣的不能割捨,他還是假妻子之手捐出了上千冊書給天津圖書館。這樣加起來,他的捐書數量確實不小。而今我走入邃谷依然看到仍有如此數量不小的藏書,這也足見來先生對藏書有著怎樣的摯愛。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來新夏文集》校樣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床上的整齊排列

到如今,來先生的書房仍然是原有的式樣,焦老師告訴我,這間書房內的格局完全沒有變動,包括桌上的一些陳設她也未曾移動位置。只是來先生在書房內的床上擺放著一些書箱和資料,她正在整理校對《來新夏文集》,故需要把這些材料找出來。即使如此,這些書的擺放也十分齊整。由此可見,焦老師對來先生的深情以及她做事的謹嚴。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書房之一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來先生的書桌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櫥中滿滿

參觀完邃谷,我請焦老師坐下來給我講述一些不曾瞭解到的故事。焦靜宜從她何以認識來先生講起,她說自己1975年進南開讀書,當時學的是中國史專業。焦靜宜說她1968年下鄉到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來先生是在1970年和74年被下放到郊區),所以進入南開乃(時)是三年制的工農兵學員。所幸入學一年後“四人幫”被粉碎了,在同學們的強烈要求下,學校決定給工農兵學員強化補課,而當時來先生給他們這一屆學生講古典目錄學。

焦老師說,這是來先生離開講壇多年後第一次恢復上課,而那時焦靜宜是班長。但她剛走入校園後不久就發生了唐山大地震,圖書館被封閉了起來,學生們無法借書看,所以來先生在講課時提到的很多書他們都沒看到過。這樣的課其實也聽得半懂不懂,雖然說來先生很會講課,因為他的表述清晰明瞭,但即使這樣,還是有些學生對這門課不感興趣,但也有少數的學生卻很喜歡目錄版本學,因為他們從來沒有聽到過這門課能講得如此生動。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焦老師找來一包書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裡面是來先生的批註本

來新夏會講課的名聲很快在學校內傳播開來,後來旁聽的人越來越多,因此他們的教室站滿了旁聽者,這讓正式的學生很有意見。這個意見反映到相關部門,於是學校給來先生調了個大教室,這個教室能坐八十多人。但很快又滿了,為此,校方(系裡)又將來先生的課調到了歷史系階梯教室,但同樣有很多人來聽講,這些聽眾不僅是本系的學生,其他專業的人也來聽這門課,甚至社科院和天津圖書館的人也來旁聽。由此可見,來先生在古典目錄學方面是何等之稔熟。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松鶴延年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另一間書室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依然很滿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綠色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來先生的著作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焦老師的書房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出自來先生之手

除了治學之外,來先生把很多精力用在了行政方面,比如他利用國際銀行貸款建起了出版大樓。後來又利用邵逸夫基金蓋起了學校的第二個圖書館,而這都是來先生對本校的貢獻。

對於來先生的晚年捐書之舉,焦老師說,她也沒有完全理解來先生為什麼對故鄉蕭山有著如此深厚的情感。因為他在7歲時就離開了蕭山,自此之後,再沒有在那裡長期生活過。而來先生原本應允把自己的藏書捐給蕭山方誌辦,然而蕭山市政府認為,來先生的這些書若捐給蕭山圖書館會更有影響力。但來先生認為,既允諾在先,不能因此而失言,於是他就將自己的藏書分捐兩處,而這兩個地方都建起了來新夏藏書專室。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另一間書房

焦靜宜告訴我,來先生的遺囑中提到他的剩餘之書還是要捐出,但他要求不能分散。其實此前也有其他地方來談過,希望得到來先生的所藏之書。其中,包括私人提出要給來先生建獨立的藏書館,但來先生不想讓自己的藏書分散多地。

雖然來先生出版了那麼多著作,然焦靜宜說來先生從不計較稿費,即使稿酬不高,他還要掏錢買一百冊。來先生有一個名單,每出新書都讓焦老師按名單寄出,除此之外,來先生平時也願意贈書給喜歡自己著述的朋友。前幾年國家圖書館的李際寧先生向來先生要他的稿本,來先生將自己的《近三百年人物年譜知見錄》和《林則徐年譜》兩部手稿捐給了國圖。

來先生去世於2014年3月,在此前他的學生徐建華教授提出要給來先生編全集,但來先生不主張出這樣的著作,他謙稱自己沒資格。後來徐建華又帶領他的學生編了《來新夏文集》,遺憾的是,《文集》還沒有編好,來先生就去世了。因此,焦老師近年的工作就是協助校勘《文集》。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聘書

對於來先生的藏書,焦老師說,還有一些來先生批校之本未曾捐出,而後她給我打開了一個紙包,此書乃民國石印本,裡面有不少來先生的眉批。看到先生所批之書,我多少有些激動。雖然說來先生贈送給我不少他的大作,上面也都有他的字跡,但我還未曾得到過他的批校之本。焦老師也明確地告訴我,來先生不希望自己的書分散,故我努力忍住了自己的欲得之念未再張口。

大概十年前,來先生在電話中告訴我,他在早年就開始收集《書目答問》的名家標註,已經收集了多家,而今他請天圖的李國慶主任整理成文稿準備出版。來先生希望我能將此稿校對一過,而我則跟來先生說,這些年來自己也在從事這方面的工作。來先生聞言,問我是否願意將自己的標註匯入該書之中。能如此附驥當然求之不得,於是我立即將自己的電子稿發給了來先生。他收到後,卻跟我說:原來你的標註已經有了四十多萬字,完全可以獨立成書,匯入他的書中有些可惜了。故他建議我獨自出版,然我卻坦陳地跟來先生說,自己並不介意這件事,能給來先生作出些許貢獻,也是我的榮譽所在。然來先生說自己絕不會掠美,於是他提出這部書由他和李國慶與我共同署名。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與來先生、李國慶先生合著的《書目答問匯補》

之後,為了編此書,我們三人有了很多細節上的商議。而後李國慶排好了版式,我用了幾個月的時間將該書細校一遍。因為我校對水平有限,故書中還是有些錯誤。而本書由中華書局正式出版後,我看到這上下兩冊的一百多萬字,還是感念來先生的提攜。此後,中華書局還特意為該書舉辦了學術研讀會,在會上我聽到許多專家對該書的首肯。雖然有溢美之辭,但跟著來先生能夠得到這樣的榮譽,還是令我有些小得意。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我未曾聽聞到這部書也獲了一等獎

此後,這部書在業界有著不小的影響。焦老師說,這部書的出版令來先生也很高興,尤其後來此書獲了獎。然我對獲獎之事卻未曾聽聞過,於是焦老師起身到書房內去翻找,而後拿出了幾本證書。其中之一乃是中國出版協會古籍出版工作委員會頒發的獲獎證書,此證書中寫明《書目答問匯補》榮獲2011年度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一等獎。這部書能夠得到業界的首肯,這當然是令人興奮的一件事,而我卻未曾聽到來先生提起過。他到了晚年真可謂淡泊名利,而焦老師也奇怪我不知此事。雖然這是遲來的榮譽,但至少我覺得我是本書的作者之一,總還有著與有榮焉的愉悅,而這也更加讓我感念來先生的無私。

來新夏邃谷樓:縱橫三學,自成一家(下)韋力撰

獲獎證書

關於來先生何以要彙編《書目答問》的批註本,他在所寫的《我與古舊書》一文中提及到他跟古舊書業行家的交往,此文中提到了天津古籍書店的張振鐸、王振永和劉錫剛,而來先生搞書目答問匯補竟然也與書界的這些行家有關係。他在我《與古舊書》一文中寫道:

振永和錫剛主要跑南開圖書館,振永和我有更多的私交,所以經常到我家來聊天,有時拿些好版本書給我看。有一次送來兩種《書目答問》批註本:一是天津藏書家劉明陽的批註本,一是邵次公的批註本。我連夜過錄,數日後始歸還。這一過錄引起我廣搜《書目答問》批註的興趣。歷時半世紀,終於完成《書目答問匯補》一書,利人使用。

既然有這樣的批註本在,我問焦老師是否原書還在,她幫我翻找一番卻未曾找到,這樣的本子當真令我神往。

關於來先生書齋名稱邃谷樓的來由,我在此前並未留意,2005年南京的董寧文先生編了一本《我的書房》,其中收有來先生所寫《我的書齋——邃谷樓》。我從此文中得知,來先生最早的齋號是蝸居,直到他18歲時才有了獨立的書房,雖然這個書房面積很小,乃是樓梯下面的“簃”。但來先生卻將他改造成了書房,對於堂號的來由,來先生在此文中寫道:“有了獨有的書齋,自然應該有個能登大雅的齋名。我從昏沉的樓梯底下苦思冥想到幽暗的深谷,又把平淡的深字換成比較深奧的邃字,而且這間黑屋是佔有從樓下到樓上的空間,至少有點樓味,於是便果斷地定名為‘邃谷樓’。”

當年的邃谷樓其實面積僅8平方大小,但來先生卻十分喜愛,為此他還寫了一篇《邃谷樓記》。來先生自稱,此記乃是他用文言文來寫作的處女作。《邃谷樓記》頗長,我摘引前面一段如下:

非谷而曰谷,何也?惟其深也。無樓而曰樓,何也?惟其高也。惟高與深,斯學者所止焉爾。邃谷樓者,餘讀書所也。沉酣潛研,鑽堅仰高,得乎書而體乎道,邃然而自適焉。晦翁朱氏詩曰:“舊學商量加邃密”,朱氏之為是詩也,時方與象山辨致知格物之同異,稱商量且以邃密為言,喻其深也。今餘以邃名谷,又以邃谷名樓,蓋亦示志學端倪而專攻史學之志略爾!

這段話解釋了他何以以邃谷名齋的緣由,同時也可窺來先生在治學方面有著宏大的願想。難怪他在時間允許之時,能夠在三個學科迸發出異彩。這樣的先生我卻跟他有著時間不短的交往,而這也正是我的幸運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