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谁的小楷造诣最高?

我是你峰峰峰哥

小楷,是楷书的一种,即楷书之小者,但也未必写小了就是小楷,还是要遵循小楷的法则的。这种书体由三国魏时钟繇所创。

但是钟繇小楷还保留了很多隶书的笔意,如下图,到王羲之才把隶书笔意去掉,楷书完全成熟。

楷书可分为大楷、小楷和中楷,一般来说,大楷的字体在五厘米以上,小楷的字体在一到三厘米之间,中楷的字体介于两者之间。在古代,大楷是用来写牌匾之类的,中楷是用来写布告之类的,小楷则是考科举、写公文、抄佛经等。


在传世的小楷墨拓中,经典的小楷代表作有:魏时钟繇的《宣示帖》,东晋王羲之的《乐毅论》和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元代赵孟頫的《道德经》、明代文徵明的《琴赋》等。

至于谁的楷书水平最高,这个不好说,我们现在一般还是认为王羲之的最好。下面把各位大师的作品简单介绍一下,大家来看一看谁的好啊。



钟繇《宣示帖》,梁武帝萧衍誉道“势巧形密,胜于自运”,即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点画遒劲而显朴茂,字体宽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现了魏晋时代正走向成熟的楷书的艺术特征。此贴的点画法则,结体特征等影响和促进了楷书高峰——唐楷的到来。

王羲之《乐毅帖》,王羲之楷书师从钟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楷法。其点画匀整秀劲,书风隶味浓厚;线条巧妙自然、潇洒生动,相比钟书而言,已趋妍美。此帖被评为“笔势精妙、备尽楷则”。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简称《洛神赋》,这本刻帖中的字用笔挺拔有力,风格秀美,结体宽敞舒展。笔力运送到笔画末端,遒劲有力,神采飞扬。字体匀称和谐,各部分的组合中,又有细微而生动的变化,字的大小不同,字距、行距变化自然。清杨宾《铁函斋书号》认为“字之秀劲园润,行世小楷无出其右”。

《道德经》是赵孟頫的晚年作品,其书法技艺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其字体工整秀丽,笔法稳健;其点画遒劲有力,结体宽绰秀美;笔圆架方,流动带行。

《琴赋》也是文征明74岁所作书法作品,结构精准,笔力不衰。自题:“余老眼昏蒙,无足观者”。文征明非常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严谨而意态生动,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风格特点,笔画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一致,有“明朝第一”之称。


看了这么多,你喜欢哪一个啊?

看完别忘了赏个赞啊。


不二斋

古代小楷高手众多,屈指一数,就有钟繇、王羲之、王献之、钟绍京、赵孟頫、文征明、祝允明、王宠、傅山……

大家风格不同,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古朴天然型,代表人物是钟繇、祝允明等。

另外一路,是精致,典雅型,以二王为代表。

钟绍京、赵孟頫、文征明延续二王一脉,加入写经成分,但与纯粹写经有较大分野,去除了俗气匠气,加以升华。

南宋姜夔取精美的感觉,安静沉稳,独树一帜。

王宠则吸取王献之特点,夹杂钟繇的散淡,形成独特风貌,为后人所效仿。

其实看过众多高手小楷,相信大家各有所爱。至于谁的小楷造诣最高,历史上并无定论,但一般认为,钟王不相上下,论自然程度,王不及钟,论精美程度,钟不及王,但基本上是同一水平吧。

但说到作品,王献之小楷洛神赋十三行绝对独树一帜,兼具精美与自然之貌,如果单从作品本身而论,这篇作品堪称小楷极品,天下第一。

以上纯属一家之言,毕竟萝卜白菜,没有最好,只有最爱。


书法日课

楷书也称为“真书”、“正书”,形成于汉末,字形方正,规矩严整。本人也是书法爱好者,仅就个人练习谈一点经验。

提及书法,尤其是楷书,首先想到的就是钟繇,他被世人称之为书法之祖,对后来汉字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后来的许多书法家都相竞临摹和学习钟繇的字体,兼收并蓄,各自发挥所长。比较适合初学者练习的就是钟繇的《宣示表》。


唐朝也是楷书发展的一个繁盛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书法家是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都是以楷书著称。尤其是颜真卿和柳公权被合称为“颜筋柳骨”。

比如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勤礼碑》都是比较重要的楷书书法作品。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也是非常有名的楷书作品。

欧阳询的《九成宫》

《灵飞经》也是著名的唐楷之一。

此后,赵孟頫的书法和文征明的小楷《落花诗册》、《草堂十志》都是比较经典且受大家喜爱和欢迎的。


梦归秦淮

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自然就会对该问题有不同的答案。我从来不评论谁的造诣高低。我现在正在临民国的星录小楷,非常漂亮。当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时候就被它迷住!我查了一下资料,了解到“星录”,清代童星录,即童式规,上海嘉定人,清朝出生,民国任职于商务印书馆,解放后去世。童老弟子众多,当时影响很大,但在书法史上,你很难找到这个人。可是他的小楷写得实在“好看”,作为一位著名的书法普及者,理应受到尊重。




















喜欢这本小楷的书法爱好者可以收藏,以便日后有时间临习。此小楷同样适合于硬笔书法临习。


澎湃144345271

这个问题的提出,是对古代书法中,小楷比较喜爱的结果。

从历史长河中看,书法小楷确实是灿烂辉煌的,是书法宝库中重要部分。

最早的钟繇、王羲之父子小楷功力极深,代表古代审美情趣法则,达到了很高成就。

唐代楷书完全成熟,楷书大家也都擅长小楷,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钟绍京、颜真卿、柳公权等,都有小楷作品或碑刻传世,换个角度讲,他们都有精于小楷的成就。

宋代精于小楷的,有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范仲淹、姜夔、王易简等。

元代著名书家赵孟頫,精于小楷。

明代王宠、文征明、宋克、傅山、王铎、宋濂、方孝孺、八大山人等,都擅小楷。

清代书家也有很多擅长小楷,不多细述。古代科举取仕,不精于小楷是无法想想的。

小楷入手,最好是先有楷书基础,然后写大,能悬肘作大字,写出笔力,再临写小楷比较好,不然直接上小楷,会束缚手脚,以后写不大。

入门,先学钟繇、二王父子都行,最好是钟王,质朴含蓄,献之外形更美。

还有一种路径,是从钟绍京《灵飞经》临摹开始,这是多数书家赞成的。钟氏小楷灵活舒展,初学阶段非常适合。

由此奠定基础后,可上朔钟王,可取法赵孟頫等人,宋人米芾、范仲淹小楷极重要,擅长小楷者,多取法。明代以王宠、文征明小楷影响最大,文征明得王羲之信息颇多,小楷值得借鉴。

多数擅长小楷的书家,都不是专学一家,多半是兼收并蓄,以某一家为主,最后形成个人风貌。

我是秋空彩练,喜欢传统文化,喜欢几笔书法,喜欢诗词楹联,喜欢茶叶品鉴,喜欢欣赏音乐,喜欢拍照小景,皆不成体统,有共同爱好的朋友,请关注,一起了解、探讨、学习共同感兴趣的内容。


秋空彩练1

小楷,在古代读书人当中,是必修课。至于谁最高,古人认为钟繇的小楷为后世楷法之祖。



现代人则不信古贤,崇尚自我。

王羲之书法为世人推举,其书圣的称号,非帝王所封。是世人所公认。小楷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行书兰亭序,及大量的草书信札。为后世书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王献之玉版十三行,被誉为小楷极则。虽然有亚圣之称的王献之,英年早逝,其传世小楷也仅仅留下这短短的十三行,但对喜爱书法的人来说,不亚于希腊女神维纳斯。


子衿tjk

小楷十大经典已经成公认的了,除了钟繇《荐季直表》略带隶意。其他的九种:钟繇《宣示表》、王羲之《乐毅论》、《孝女曹娥碑》、《黄庭经》、王献之《洛神赋》、赵孟頫《汲黯传》、《道德经》文征明《离骚经》。这些都是经典都可以作为临帖学习的楷模。

不过要说最好的我还是认为是钟绍京的《灵飞经》。《灵飞经》是这些字帖中笔法最到位的,虽为小楷笔笔精到,没有任何减省。妩媚中不少骨气,中正中不缺变化。结体上疏密得宜,章法上错落有致。有行无列,插空与平齐结合的非常巧妙。小楷放大后无瑕疵。楷书临习后可自然过度到行书。是非常难得的临摹佳品。



《灵飞经》为经卷,没有署名,明董其昌说是钟繇后代钟绍京书。启功先生有异议。可以作为研究课题留待进一步考证。


静湖书苑

大家好!我是墨韵书香1314,感谢支持,谢谢!

主题说古代谁的小楷造诣最好,我个人觉得肯定是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钟繇”了。无论在笔法或者结体上,都显示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字体端整古雅、宽博而多扁方。

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推动了小楷的发展,被后世尊为“楷书鼻祖”。与王羲之并称为“钟王”。

其作品有“五表”指《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又叫《戎路表》)、《调元表》、《力命表》,这是现存钟繇书法艺术性最高的作品。

当然了除了钟繇作品以外,比如王羲之的《乐毅论》,《黄庭坚》,钟绍京的《灵飞经》赵孟頫的《汲黯传》文征明的《离骚经》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等作品也都是颇有造诣的!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作品:


钟繇《宣示表》
王羲之《乐毅论》


王羲之《黄庭经》钟绍京《灵飞经》


赵孟頫《汲黯传》
赵孟頫《道德经》

文征明《离骚经》
姜夔《跋王献之保母帖》


墨韵书香1314

小楷书法,又称“真书”,在古代是一种非常具有实用价值和具有较高艺术欣赏价值的一种书体。刘小晴说:小楷虽小但法度备全”。

中国古代小楷书法造诣最高的非钟繇和王羲之莫属。如果在增加一个就是写经他体。

一方面后来的书法或小楷多是以钟王为师法的,虽然历代他们都有所创新,但小楷书法的根在此。






最为重要的是钟王的书法艺术他们的师承之源和我们现代人书法的师承之源不同,他们的师承更接近汉字书法本体,所以他们的书法风格和书法的文化内涵与形质,是我们自此以降,所无法比拟或超越的。后来人们虽然变化出新的书法家大有人在,但无出其左右。钟繇的小楷艺术得特点多是体势微扁,行间茂密,点画厚重质朴,笔法清劲,含文抱质,最为重要的是【醇古简静,富有自然质朴】的意味。在者就是他们的另一个师法之源是社会和自然。我们知道“晋人尚法”。晋人书法丽质天姿,飘逸自然,风神盖代。也就是“肇于自然”,又复归于自然。前一个自然是宇宙万物,后一个自然是书法家在博收约取后的书法的妙造自然。这个妙造自然,正是后来者难以逾越的所在。因此

康有为才说:……后人取法二王,仅成院体,虽欲稍变,其与几何,岂能复追踪古人哉!”




翰墨书道

这个问题要看一看书法史。楷书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时期:

一是汉末到魏初,楷书刚刚产生。我们知道,隶书的波折只起装饰作用,没有实际意义,人们在书写的过程中,逐渐开始改变这种写法,收笔改为回锋,于是在这种由繁到简的过程中楷书产生了,所以古时有人把楷书叫做“今隶”。在这个时期,钟繇是个重要人物,史称楷书之祖,他的小楷体势微扁,点画厚重,富有异趣,同时有着隆重的隶意,他的代表作《荐季直表》被称作天下第一楷书。后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在此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总体来说,这一时期是楷书产生、演变、蜕化、盛行的重要时期。

另一个时期是唐代,这是楷书发展至鼎盛、成熟、完美的时期,笔法、结体等开始规范。唐楷法度严谨,体热端庄,笔意精到,结字稳当。宋代以后,虽然书法家众多,但楷书没能突破唐代。

这两个时期,魏晋楷书笔法自由,无拘无束,天真浪漫,充满情趣。唐代后,各种规矩已经制定,一横一竖要按法度书写,只要按此认真练习,每个人都可写得一手好字。而后代那么多书法家想要写出钟繇的味道,已经很难了,为什么?因为你用后代的笔法去表达前人的思想,穿越了,无法实现。

所以说,个人认为,钟繇的小楷,也许还有很多不成熟之处,结体不如唐楷工整,但其清新醇古是后人无法达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