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誰的小楷造詣最高?

我是你峰峰峰哥

小楷,是楷書的一種,即楷書之小者,但也未必寫小了就是小楷,還是要遵循小楷的法則的。這種書體由三國魏時鐘繇所創。

但是鍾繇小楷還保留了很多隸書的筆意,如下圖,到王羲之才把隸書筆意去掉,楷書完全成熟。

楷書可分為大楷、小楷和中楷,一般來說,大楷的字體在五釐米以上,小楷的字體在一到三釐米之間,中楷的字體介於兩者之間。在古代,大楷是用來寫牌匾之類的,中楷是用來寫佈告之類的,小楷則是考科舉、寫公文、抄佛經等。


在傳世的小楷墨拓中,經典的小楷代表作有:魏時鐘繇的《宣示帖》,東晉王羲之的《樂毅論》和王獻之的《洛神賦十三行》,元代趙孟頫的《道德經》、明代文徵明的《琴賦》等。

至於誰的楷書水平最高,這個不好說,我們現在一般還是認為王羲之的最好。下面把各位大師的作品簡單介紹一下,大家來看一看誰的好啊。



鍾繇《宣示帖》,梁武帝蕭衍譽道“勢巧形密,勝於自運”,即筆法質樸渾厚,雍容自然。點畫遒勁而顯朴茂,字體寬博而多扁方,充分表現了魏晉時代正走向成熟的楷書的藝術特徵。此貼的點畫法則,結體特徵等影響和促進了楷書高峰——唐楷的到來。

王羲之《樂毅帖》,王羲之楷書師從鍾繇,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楷法。其點畫勻整秀勁,書風隸味濃厚;線條巧妙自然、瀟灑生動,相比鍾書而言,已趨妍美。此帖被評為“筆勢精妙、備盡楷則”。


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簡稱《洛神賦》,這本刻帖中的字用筆挺拔有力,風格秀美,結體寬敞舒展。筆力運送到筆畫末端,遒勁有力,神采飛揚。字體勻稱和諧,各部分的組合中,又有細微而生動的變化,字的大小不同,字距、行距變化自然。清楊賓《鐵函齋書號》認為“字之秀勁園潤,行世小楷無出其右”。

《道德經》是趙孟頫的晚年作品,其書法技藝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其字體工整秀麗,筆法穩健;其點畫遒勁有力,結體寬綽秀美;筆圓架方,流動帶行。

《琴賦》也是文徵明74歲所作書法作品,結構精準,筆力不衰。自題:“餘老眼昏蒙,無足觀者”。文徵明非常擅長行書和小楷,溫潤秀勁,法度嚴謹而意態生動,具晉唐書法的風致,也有自己的風格特點,筆畫婉轉,節奏緩和,與他的繪畫風格一致,有“明朝第一”之稱。


看了這麼多,你喜歡哪一個啊?

看完別忘了賞個贊啊。


不二齋

古代小楷高手眾多,屈指一數,就有鍾繇、王羲之、王獻之、鍾紹京、趙孟頫、文徵明、祝允明、王寵、傅山……

大家風格不同,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古樸天然型,代表人物是鍾繇、祝允明等。

另外一路,是精緻,典雅型,以二王為代表。

鍾紹京、趙孟頫、文徵明延續二王一脈,加入寫經成分,但與純粹寫經有較大分野,去除了俗氣匠氣,加以昇華。

南宋姜夔取精美的感覺,安靜沉穩,獨樹一幟。

王寵則吸取王獻之特點,夾雜鍾繇的散淡,形成獨特風貌,為後人所效仿。

其實看過眾多高手小楷,相信大家各有所愛。至於誰的小楷造詣最高,歷史上並無定論,但一般認為,鐘王不相上下,論自然程度,王不及鍾,論精美程度,鐘不及王,但基本上是同一水平吧。

但說到作品,王獻之小楷洛神賦十三行絕對獨樹一幟,兼具精美與自然之貌,如果單從作品本身而論,這篇作品堪稱小楷極品,天下第一。

以上純屬一家之言,畢竟蘿蔔白菜,沒有最好,只有最愛。


書法日課

楷書也稱為“真書”、“正書”,形成於漢末,字形方正,規矩嚴整。本人也是書法愛好者,僅就個人練習談一點經驗。

提及書法,尤其是楷書,首先想到的就是鍾繇,他被世人稱之為書法之祖,對後來漢字的發展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後來的許多書法家都相競臨摹和學習鍾繇的字體,兼收幷蓄,各自發揮所長。比較適合初學者練習的就是鍾繇的《宣示表》。


唐朝也是楷書發展的一個繁盛時期,比較有代表性的書法家是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都是以楷書著稱。尤其是顏真卿和柳公權被合稱為“顏筋柳骨”。

比如顏真卿的《多寶塔碑》和《勤禮碑》都是比較重要的楷書書法作品。

柳公權的《玄秘塔碑》也是非常有名的楷書作品。

歐陽詢的《九成宮》

《靈飛經》也是著名的唐楷之一。

此後,趙孟頫的書法和文徵明的小楷《落花詩冊》、《草堂十志》都是比較經典且受大家喜愛和歡迎的。


夢歸秦淮

每個人的審美觀不同自然就會對該問題有不同的答案。我從來不評論誰的造詣高低。我現在正在臨民國的星錄小楷,非常漂亮。當我第一次看到它的時候就被它迷住!我查了一下資料,瞭解到“星錄”,清代童星錄,即童式規,上海嘉定人,清朝出生,民國任職於商務印書館,解放後去世。童老弟子眾多,當時影響很大,但在書法史上,你很難找到這個人。可是他的小楷寫得實在“好看”,作為一位著名的書法普及者,理應受到尊重。




















喜歡這本小楷的書法愛好者可以收藏,以便日後有時間臨習。此小楷同樣適合於硬筆書法臨習。


澎湃144345271

這個問題的提出,是對古代書法中,小楷比較喜愛的結果。

從歷史長河中看,書法小楷確實是燦爛輝煌的,是書法寶庫中重要部分。

最早的鐘繇、王羲之父子小楷功力極深,代表古代審美情趣法則,達到了很高成就。

唐代楷書完全成熟,楷書大家也都擅長小楷,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鍾紹京、顏真卿、柳公權等,都有小楷作品或碑刻傳世,換個角度講,他們都有精於小楷的成就。

宋代精於小楷的,有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范仲淹、姜夔、王易簡等。

元代著名書家趙孟頫,精於小楷。

明代王寵、文徵明、宋克、傅山、王鐸、宋濂、方孝孺、八大山人等,都擅小楷。

清代書家也有很多擅長小楷,不多細述。古代科舉取仕,不精於小楷是無法想想的。

小楷入手,最好是先有楷書基礎,然後寫大,能懸肘作大字,寫出筆力,再臨寫小楷比較好,不然直接上小楷,會束縛手腳,以後寫不大。

入門,先學鍾繇、二王父子都行,最好是鐘王,質樸含蓄,獻之外形更美。

還有一種路徑,是從鍾紹京《靈飛經》臨摹開始,這是多數書家贊成的。鍾氏小楷靈活舒展,初學階段非常適合。

由此奠定基礎後,可上朔鐘王,可取法趙孟頫等人,宋人米芾、范仲淹小楷極重要,擅長小楷者,多取法。明代以王寵、文徵明小楷影響最大,文徵明得王羲之信息頗多,小楷值得借鑑。

多數擅長小楷的書家,都不是專學一家,多半是兼收幷蓄,以某一家為主,最後形成個人風貌。

我是秋空彩練,喜歡傳統文化,喜歡幾筆書法,喜歡詩詞楹聯,喜歡茶葉品鑑,喜歡欣賞音樂,喜歡拍照小景,皆不成體統,有共同愛好的朋友,請關注,一起了解、探討、學習共同感興趣的內容。


秋空彩練1

小楷,在古代讀書人當中,是必修課。至於誰最高,古人認為鍾繇的小楷為後世楷法之祖。



現代人則不信古賢,崇尚自我。

王羲之書法為世人推舉,其書聖的稱號,非帝王所封。是世人所公認。小楷樂毅論,黃庭經,東方朔畫贊,行書蘭亭序,及大量的草書信札。為後世書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王獻之玉版十三行,被譽為小楷極則。雖然有亞聖之稱的王獻之,英年早逝,其傳世小楷也僅僅留下這短短的十三行,但對喜愛書法的人來說,不亞於希臘女神維納斯。


子衿tjk

小楷十大經典已經成公認的了,除了鍾繇《薦季直表》略帶隸意。其他的九種:鍾繇《宣示表》、王羲之《樂毅論》、《孝女曹娥碑》、《黃庭經》、王獻之《洛神賦》、趙孟頫《汲黯傳》、《道德經》文徵明《離騷經》。這些都是經典都可以作為臨帖學習的楷模。

不過要說最好的我還是認為是鍾紹京的《靈飛經》。《靈飛經》是這些字帖中筆法最到位的,雖為小楷筆筆精到,沒有任何減省。嫵媚中不少骨氣,中正中不缺變化。結體上疏密得宜,章法上錯落有致。有行無列,插空與平齊結合的非常巧妙。小楷放大後無瑕疵。楷書臨習後可自然過度到行書。是非常難得的臨摹佳品。



《靈飛經》為經卷,沒有署名,明董其昌說是鍾繇後代鍾紹京書。啟功先生有異議。可以作為研究課題留待進一步考證。


靜湖書苑

大家好!我是墨韻書香1314,感謝支持,謝謝!

主題說古代誰的小楷造詣最好,我個人覺得肯定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書法家、政治家“鍾繇”了。無論在筆法或者結體上,都顯示出一種較為成熟的楷書體態和氣息,字體端整古雅、寬博而多扁方。

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推動了小楷的發展,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與王羲之並稱為“鐘王”。

其作品有“五表”指《宣示表》、《薦季直表》、《賀捷表》(又叫《戎路表》)、《調元表》、《力命表》,這是現存鍾繇書法藝術性最高的作品。

當然了除了鍾繇作品以外,比如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堅》,鍾紹京的《靈飛經》趙孟頫的《汲黯傳》文徵明的《離騷經》姜夔《跋王獻之保母帖》等作品也都是頗有造詣的!

下面我們一起欣賞一下作品:


鍾繇《宣示表》
王羲之《樂毅論》


王羲之《黃庭經》鍾紹京《靈飛經》


趙孟頫《汲黯傳》
趙孟頫《道德經》

文徵明《離騷經》
姜夔《跋王獻之保母帖》


墨韻書香1314

小楷書法,又稱“真書”,在古代是一種非常具有實用價值和具有較高藝術欣賞價值的一種書體。劉小晴說:小楷雖小但法度備全”。

中國古代小楷書法造詣最高的非鍾繇和王羲之莫屬。如果在增加一個就是寫經他體。

一方面後來的書法或小楷多是以鐘王為師法的,雖然歷代他們都有所創新,但小楷書法的根在此。






最為重要的是鐘王的書法藝術他們的師承之源和我們現代人書法的師承之源不同,他們的師承更接近漢字書法本體,所以他們的書法風格和書法的文化內涵與形質,是我們自此以降,所無法比擬或超越的。後來人們雖然變化出新的書法家大有人在,但無出其左右。鍾繇的小楷藝術得特點多是體勢微扁,行間茂密,點畫厚重質樸,筆法清勁,含文抱質,最為重要的是【醇古簡靜,富有自然質樸】的意味。在者就是他們的另一個師法之源是社會和自然。我們知道“晉人尚法”。晉人書法麗質天姿,飄逸自然,風神蓋代。也就是“肇於自然”,又復歸於自然。前一個自然是宇宙萬物,後一個自然是書法家在博收約取後的書法的妙造自然。這個妙造自然,正是後來者難以逾越的所在。因此

康有為才說:……後人取法二王,僅成院體,雖欲稍變,其與幾何,豈能復追蹤古人哉!”




翰墨書道

這個問題要看一看書法史。楷書的發展有兩個重要時期:

一是漢末到魏初,楷書剛剛產生。我們知道,隸書的波折只起裝飾作用,沒有實際意義,人們在書寫的過程中,逐漸開始改變這種寫法,收筆改為回鋒,於是在這種由繁到簡的過程中楷書產生了,所以古時有人把楷書叫做“今隸”。在這個時期,鍾繇是個重要人物,史稱楷書之祖,他的小楷體勢微扁,點畫厚重,富有異趣,同時有著隆重的隸意,他的代表作《薦季直表》被稱作天下第一楷書。後來王羲之王獻之父子在此基礎上又有所創新。總體來說,這一時期是楷書產生、演變、蛻化、盛行的重要時期。

另一個時期是唐代,這是楷書發展至鼎盛、成熟、完美的時期,筆法、結體等開始規範。唐楷法度嚴謹,體熱端莊,筆意精到,結字穩當。宋代以後,雖然書法家眾多,但楷書沒能突破唐代。

這兩個時期,魏晉楷書筆法自由,無拘無束,天真浪漫,充滿情趣。唐代後,各種規矩已經制定,一橫一豎要按法度書寫,只要按此認真練習,每個人都可寫得一手好字。而後代那麼多書法家想要寫出鍾繇的味道,已經很難了,為什麼?因為你用後代的筆法去表達前人的思想,穿越了,無法實現。

所以說,個人認為,鍾繇的小楷,也許還有很多不成熟之處,結體不如唐楷工整,但其清新醇古是後人無法達到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