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明知和珅是鉅貪仍不處理他,他默認這種腐敗文化的原因在這!

乾隆明知和珅是鉅貪仍不處理他,他默認這種腐敗文化的原因在這!

電視劇中的紀曉嵐與和珅

正如大家所知,和珅是貪官,而且乾隆也都知道。但是為什麼皇帝老兒就是不處理他?我發現了兩個很有趣的地方。

一、和珅只是喝肉湯的,乾隆才是吃肉的。

一開始,我對乾隆這人各方面的感覺挺好的,後來在看史實的過程中,讀這人的歷史越多,越發現他有太多不可思議的舉動!為什麼這麼說呢?比如,他一個皇帝,整個國家都是他自己的,然而他還在自己的國家裡帶頭搞腐敗。說穿了,就是自己偷自己的東西。說到這個,懂點歷史的人可能明白了。沒錯,就是《議罪銀》制度。

乾隆明知和珅是鉅貪仍不處理他,他默認這種腐敗文化的原因在這!

《議罪銀》——官方犯罪情節的輕重以多少不一的銀子來免除一定的刑罰

一個國家的政治機器跟一個孩子差不多,學好三年,學壞三天,而且很難改回來。有的人說,《議罪銀》制度是和珅的主意,事實並不是這樣的。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很多文化流傳到今天,依然沒變。和珅只是一個臣子,最終拍板還得靠主子。淺顯得說,《甄嬛傳》裡雍正會經常由自己來說去碎玉軒嗎?見天兒往那兒跑,自己不好意思,但又確實想去,不去的話心裡不舒服。這個時候蘇培盛自然明白,直接喊一句“移駕碎玉軒"。皇帝心裡自然滿意,因為蘇培盛替他辦了想幹,又不適合親自來主持的事情。這個簡單的傳統文化傳承至今,仍然非常受用。古人的大智慧就在於此,要不說中國人比較含蓄,外國人做事說話簡單明瞭呢?例如,在單位,局長一個多月沒出去玩了,整天皺著眉頭。辦公室主任這時肯定會組織一次整個單位的外出“外出學習”,福建革命根據地、革命老區之類的。寫好報告給局長報上去,局長一看,就想:“嗯,明白人,會辦事兒。”批了!然後整個單位的人,去外地快快樂樂玩兒一趟。局長好開心的!這辦公室主任的精明勁兒也讓他在局長這裡加到分。當然,這種文化在中央八項規定頒發前確實盛行,現在有點收斂了。

乾隆明知和珅是鉅貪仍不處理他,他默認這種腐敗文化的原因在這!

《甄嬛傳》“碎玉軒”

和珅就是上面說的這種人。我們都知道,乾隆的開銷非常大。不夠花了就愁眉苦臉,然後找和珅問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其實就一個主題:有什麼合乎規矩的辦法可以弄到錢?

和珅就說:“沒有啊。因為康熙早就說了‘永不加賦’,所以農業稅這方面沒法做文章,這方面不能碰。商業稅要硬擴大徵收範圍的話,容易收到統治階級頭上,他們一不高興的話不利於你坐江山。要不然咱把鹽稅弄高點,這方面油水很大。”說幹就幹,把鹽課提高了那麼一丁點!自古上行下效文化盛行,上面提高一丁點不要緊,下面就敢狠狠提高一大截兒。這一下可弄出大事兒了!老百姓吃不起官鹽,就開始買私鹽,鹽販子倒突然富有起來,鹽幫也突然兵強馬壯,變成不可小覷的一方勢力。但是,這樣做的收入仍然滿足不了乾隆。於是他動起了歪腦筋:“要不然讓下面的奴才給我孝敬點兒?”這就有了議罪銀的誕生背景。

乾隆明知和珅是鉅貪仍不處理他,他默認這種腐敗文化的原因在這!

《議罪銀》制度產生的塌方式腐敗

既然乾隆有那樣的想法,和珅這麼精明的人就會提出來。此端一開,全國上下的官員都開始放心撈錢了,反正拿出一小部分給乾隆就行,別的不用怕。這政策,與其說是議罪銀,倒不如稱其為腐敗稅,要想腐敗,必須交這腐敗稅。嘉慶把這些都看在眼裡,生氣歸生氣,乾隆在世一天,他也只能接受現實一天。在這樣的情況下,是乾隆吃肉,而和珅就在旁邊喝點肉湯。一個

幫乾隆貪汙的人,乾隆自然不會去處理他。他不僅從沒想過處理和珅,而且根本不會覺得和珅有什麼錯誤可言。

乾隆明知和珅是鉅貪仍不處理他,他默認這種腐敗文化的原因在這!

乾隆與和珅

二、和珅是罕見的滿族能臣,民族情結在裡面

滿族和漢族官員在皇帝那裡的自稱有區別。滿族是“奴才”,漢族是“臣”。我小時候看《鐵齒銅牙紀曉嵐》時,覺得和珅總是“奴才奴才”的叫自己,一番諂媚還一副很滿足的樣子,讓人覺得他為了名利權位真的是什麼事都能幹出來。反觀紀曉嵐,從來都是自稱臣。後來我才知道,滿族官員必須自稱奴才,漢族官員必須自稱臣。其實,在古代“臣”就是奴隸的意思,和“奴才”這個自稱一樣。

乾隆明知和珅是鉅貪仍不處理他,他默認這種腐敗文化的原因在這!

《鐵齒銅牙紀曉嵐》中的和珅與紀曉嵐

入關以後,皇室將滿族官員作為家臣,漢族官員只是外臣。說到底,他們最信任的還是自己民族的官員。雖然,到了乾隆時期滿漢官員在生活各方面都差不多。

康熙和之前幾朝,滿族官員裡還是有點兒能人的。比如“希福、索尼、索額圖”這祖孫三人、“納蘭明珠明珠”、“額儀都、遏必隆父子二人”、“費英東”、“鰲拜”叔侄二人,還有倒黴蛋“蘇克薩哈”。到了雍正朝,因為打仗基本少了,皇帝不敢把軍權交給有可能引起內部權力紛爭的滿族官員,考驗滿族官員“文治”能力的時候,就到了。但是,到了雍正朝,各八旗子弟都是重武輕文的主,根本沒怎麼想過讀書鍛鍊政治才能,終雍正一朝,滿足官員僅出了個“鄂爾泰”勉強能拿得出手,漢族大臣倒不少,有才的更是一抓一大把,不過話說回來,用得不放心,畢竟是異族。

乾隆明知和珅是鉅貪仍不處理他,他默認這種腐敗文化的原因在這!

鄂爾泰

這樣的用人困惑到了乾隆朝初期算是達到頂峰。又有本事、又是滿族人的和珅出現了,這讓皇帝非常開心!每個皇帝都有一個非常非常倚重的秘書式人物。張廷玉伺候雍正伺候的好好的。但是到了乾隆那,他死活用不慣,可能性格不對路。而和珅對乾隆的脾氣,又是滿族人,又有才,又有能力,性格溫和,乾隆換做任何人,這麼個人放手上,都不捨得處理!

總結

文化與歷史的傳承的路子還很長!數字化時代,年輕人越來越傾向於從媒體看歷史、瞭解歷史,這時候更需要不誤導、不歪曲歷史人物的電視劇出現。傳承歷史與文化的導演們要走的路還很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