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式和80式坦克在外觀上有什麼區別?

紅豆杉wer

從外觀上來看,79式主戰坦克與80式主戰坦克最大的不同,就是負重輪數量和炮管熱護套有所區別。79式主戰坦克,有5對大直徑負重輪,炮管熱護套的固定帶比較複雜。而80式主戰坦克,則改進成了6對小直徑負重輪,炮管熱護套更加簡潔。另外,雖然兩種主戰坦克都是半球形鑄造炮塔,但是炮塔上還安裝了79式沒有裝備的東西,例如煙幕彈發射器。

79式主戰坦克

79式主戰坦克,可以說是69系列坦克的改進版本。這款坦克在研製期間被稱為69-III(工廠代號為WZ121D)坦克。1981年,生產出一臺初期樣車。1983年,生產出2臺正式樣車,隨後通過相關方面的測試。

1984年,第一批次69-III坦克開始生產。1984年10月1日,69-III坦克參加我國35週年閱兵式,這是它首次亮相。1986年1月,常規軍工產品定型工作委員會將69-III坦克式正式命名為1979年式中型坦克,簡稱79式坦克。79式坦克,相比於以前的69式坦克,使用了國內外多項新技術,其主要改進有以下幾方面:

79式主戰坦克

1.我國第一種使用可拆卸式掛膠履帶的坦克。

2.我國第一種裝有在核生化警報系統的坦克。在這種系統啟動時,可自動關閉所有艙門。

3.主炮為一門83式105毫米線膛坦克炮(這款坦克炮是經奧地利許可生產的L7型52倍徑105毫米坦克炮,原為英國皇家兵工廠產品),火炮身管外有熱護套、炮口有校炮鏡。

4.裝有英國馬可尼公司TSFCS型簡易火控系統。使其具備白天或夜間,在短停可運動情況下,對目標進行精確射擊的能力。在1000米距離上,首發命中率達80%以上。

5.裝有第二代被動式微光夜視系統,取代了69系列坦克的主動紅外夜視器材。

6.動力系統為一臺12150L-7BW型水冷12缸V型柴油機,可提供580匹馬力。

7.車體兩側裝有橡膠裙板。

80式主戰坦克

80式主戰坦克,可以說是以79式坦克和第二代坦克試驗車(WZ1225)為基礎,綜合改進而成的一款坦克,是後來出現的88式坦克的原型車。

1980年11月召開的69(改)坦克方案論證會上,由當時的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提議,將型坦克命名為80式坦克。1981年,80式坦克被定為二代主戰坦克繼續研製,同年確定總體設計方案。在這款坦克上,將以前試驗樣車的一些研究的成果應用。雖然在設計階段,80式坦克已經開始考慮採用焊接炮塔,但是受蘇聯的設計思想的影響,還是採用了半球形鑄造炮塔。

80式主戰坦克與之前坦克最大的不同,就是採用了6對小直徑負重輪的底盤(來自於WZ1225試驗車),在負重輪上方還有3對託帶輪。另外,還換裝了一臺12150ZL型水冷V型12缸渦輪增壓柴油發動機(可提供730匹馬力)。除此之外,還裝備了光點注入式火控系統,在戰鬥室裝備有自動滅火抑爆系統。


鼎盛軍事

實際上,79式坦克就是69-Ⅲ式,是在69-Ⅱ式基礎上改進而來的衍生型號,其和80式坦克,在外觀上最大的區別是79式坦克有著數十年不變的五對大負重輪。

(79式坦克5對負重輪、密密麻麻的炮管緊箍圈、炮塔無煙霧彈發射器)

而80式坦克則在此基礎上,增加了一對負重輪,達到了六對負重輪,相應地負重輪直徑較之79式坦克要小許多,可謂前進一小步,區別卻很大。

此外,79式坦克和80式坦克的區別,還可以從坦克炮的護套上看出來,79式坦克炮管熱護套的固定較繁瑣,上面間隔一段距離,就有一個緊箍圈,從圖片上來看,整座炮管不亞於有六、七道緊箍圈。

(浩浩蕩蕩的59式五對輪大軍開進)

而80式坦克炮管熱護套,外觀則相對簡潔了許多,除了炮管中段的那個抽氣裝置外,基本上看不到79坦克上那密密麻麻的緊固圈。

(80式坦克六對負重輪、坦克炮光滑簡潔、炮塔上有煙霧發射器)

另外,79坦克炮塔是鑄造的半球形狀,上面看上去非常光滑,沒有干擾彈或煙霧彈發射裝置。

而80式坦克儘管也是鑄造的半球形狀,但由於在炮塔外部左右兩側各裝有4聯裝的76毫米煙幕彈發射器,所以貌似炮塔沒有79坦克那樣的光滑圓潤。

2018年4月17日於杭州。


國平軍史

兩者設計基礎上有很大不同。

79式是69改,69又是59改,所以79是五對輪。

80式雖然炮塔用的是成熟的59設計,但車體原自武裝1224項目,80也是依靠這個底盤進入的二代坦克行列,這個底盤是六對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