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自驾游“皖南川藏线”有多火吗?

你知道自驾游“皖南川藏线”有多火吗?

在中国的旅游版图中,皖南(安徽省长江以南地区)一直有着独特的地位。这里旅游资源丰富,除了海洋、冰雪等少数类型外,基本涵盖了各类旅游资源;它所代表的徽州文化,与藏文化、敦煌文化并称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地域上,皖南位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城市群边,东靠江苏,南接浙江、江西,西连湖北,客源市场潜力巨大。

看青山绿水、白墙黑瓦,曾一直是皖南旅游的典型特征。

近年来,随着自驾游的发展,一条被誉为“皖南川藏线”的自驾线路声名鹊起,为游客提供了另一种走进皖南、亲近皖南、了解皖南的方式。

你知道自驾游“皖南川藏线”有多火吗?

你知道自驾游“皖南川藏线”有多火吗?

沿途皆是风景

自江苏南京出发,我们沿长深高速、宁高高速、沪渝高速、宣铜高速向南,高速路两旁的浓浓绿意将我们一路引领至安徽宁国市。车下高速,驶入山区,眼前的植被也为之一变,高大挺拔的毛竹成片地扑入眼帘。山间公路上不时驶过满载着毛竹的货车,路边一户人家正在建新房,粗壮的毛竹也是重要材料之一。

到了宁国市青龙乡境内,路边耸立的指示牌提醒我们已进入“皖南川藏线”。东起青龙乡,西至泾县蔡村镇,这条线路因为既有皖南山水的精华,又有318川藏线的艰险,被称为“江南天路,皖南318”,全程约120公里,沿途经过皖东南最大水库——港口湾水库和皖东南最大的原始森林——板桥自然保护区,青山竹海连绵,风景秀丽。

车在大山中蜿蜒穿行,时而艳阳高照,转到山的背面,却又是小雨淅沥。一路皆是风景,我们的眼睛不知该看向何处。崇山峻岭,山路曲折,总会在不经意间来一个大拐弯,对面驶来的车子似乎紧贴着我们呼啸而过,虽惊而无险。同行的伙伴握紧扶手,将无数声“哇”咽进肚里,彼此相视一笑。司机赵师傅是宁国当地人,车技娴熟,他一早看透我们的心思,“别着急,路上设有专门停车休息、拍照的地方,那里的景色绝不叫你们失望!”

进入泾县境内,车子驶上桃岭公路,九曲十八拐愈发密集。桃岭公路是泾县境内海拔最高的盘山公路,车子盘旋数次后,公路在一面几近60度的陡坡上曲折盘旋而下,被自驾车爱好者称为“颇有318国道怒江七十二道拐的风采”,也是“皖南川藏线”最精华之处。在一处观景台,赵师傅招呼我们下车,那里已经聚集了许多自驾车友和骑行爱好者。小雨不时飘落,游客高先生一边操控着无人机拍摄,一边遗憾地说:“今天天气一般,估计拍摄效果不是很理想,看来我还得再来一次!”

你知道自驾游“皖南川藏线”有多火吗?

你知道自驾游“皖南川藏线”有多火吗?

一条线带动一个县

“皖南川藏线”的“走红”是近几年的事。当地村民不曾想到,自己日日走过的寻常山路,有朝一日竟会吸引无数山外人纷至沓来。而这些游客的不断造访,也悄然改变着当地人的生活状态。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干起与旅游相关的行当,沿途常能看到村民摆摊售卖笋干、葛根粉等土特产或是竹制工艺品,一些村民成为沿线景区的工作人员,另一些人则成为“皖南川藏线”带动起来的旅游创业者。

宁国当地人夏建勇原本从事汽车零部件销售,偶然听朋友推荐了这条线路之后,亲自驾车走了几趟,敏锐地嗅到了其中蕴含的商机。2016年4月,夏建勇投资2000多万元兴建的罗陵湾自驾乐园开业,因为处在“皖南川藏线”的东端,又临近青龙湾生态旅游区,开业伊始,便不断有自驾游客入住。“到了当年9月,已经很火爆了。”夏建勇回忆,小长假时,30间客房全部住满,能够同时容纳300人就餐的餐厅也常座无虚席。

“比起皖南川藏线自驾游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通过发展民宿等方式吸引村民回流到乡村,这样的社会效应更让人惊喜。”夏建勇说。

你知道自驾游“皖南川藏线”有多火吗?

你知道自驾游“皖南川藏线”有多火吗?

从自发到有规划

这样的情况存在于沿线很多农家乐。有网友这样评价:“简陋的住宿与绝美的风光不匹配,不过,每一个刚刚发展起来的地方似乎都会有这样的问题。”

当地政府正给予“皖南川藏线”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今年4月,由安徽省宣城市旅发委牵头组织编制的《宣城市“皖南川藏线”旅游度假区概念性总体规划》基本编制完成。未来,“皖南川藏线”沿线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将不断完善,规划区域内新增旅游公厕37座、停车场33个、加油站6座、观景平台19个、公路交通标识标牌331块、驴友驿站7个,新增一批自驾游营地和最佳摄影点。

你知道自驾游“皖南川藏线”有多火吗?

你知道自驾游“皖南川藏线”有多火吗?

信息来源 |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