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皖南、皖北旅游严重不均衡?如何打破?

在中国旅游版图中,安徽旅游一枝独秀。但是,细细扒开这层华丽的面纱,会发现

安徽旅游发展格局极不均衡,皖南旅游闻名遐迩,皖北旅游深藏闺中。

安徽,从古至今不断演绎着各种版本的故事,慷慨悲情、儿女情长、壮烈奋勇、精致温婉……到头来却被人们冠以温柔似水的标签。其实相较于皖南一山一水的灵秀,皖北也有一坡一台的殷实,但在目前安徽的旅游发展格局来看,皖北显然成了“短板”。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如何取长补短,是安徽旅游业变革的重点。

皖南、皖北旅游严重不均衡?如何打破?

看点1 黄山“长板”效益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不知有多少人因为这句诗踏上了黄山之路。越来越多的游客认为“人一生总要爬一次黄山”,每年蜂拥而至的游人影响着整个皖南地区乃至安徽省的旅游发展,是安徽省旅游享誉世界的金字招牌。

回顾黄山的发展史,可谓是一路绿灯、顺风顺水。

1979年,邓小平在著名的“黄山谈话”中说道,“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安徽超前于全国,开始轰轰烈烈地开发黄山旅游,分享旅游红利。随着周边西递、宏村、屯溪老街等配套景点相继开发,市场不断扩大到境外。直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遣产”名录,成为中国旅游在国际旅游竞争格局中的一张靓丽名片。

2014年,《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发展规划纲要》作为国家战略层面规划正式落地,欲将安徽皖南打造成世界级旅游地,黄山市作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的核心区,发挥的带动和示范作用不言而喻。

而正是这样的战略部署,将进一步拉大皖南、皖北旅游发展的差距,让安徽旅游发展的整体格局愈加表现出区域失衡的状态。

皖南、皖北旅游严重不均衡?如何打破?

看点2 皖北“硬汉”文化内涵

皖北地处淮河以北,黄泛区以南,是黄河泛滥和淮河冲积形成的,拥有黄河以南最大的煤炭资源,煤炭业一直是该区域长久依赖的支柱产业。但近年来,受煤炭行业下滑及投资不足等因素影响,皖北经济也下滑明显。为了寻求出路,皖北也在积极地寻求“黑转绿”转型之路,向旅游产业寻出路,要效益。

皖北属于平原地区,和皖南的山地地形相比,旅游资源结构单一,再加上景点分散、没有完整的体系、宣传力度不够,使人们一说到皖北玩,竟头脑空白——皖北旅游缺少像皖南黄山、九华山、天柱山、西递-宏村等这样的核心吸引物。

其实,身处南方的皖北特色更鲜明,历史上不同政治力量在这一地区的冲突很多,战争给淮北平原留下了斑斑伤痕,也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迹,滋养着这个地区的文化,同时,也塑造着这个地区的人文精神和豪爽、乐天、侠义的民风。

想要实现旅游业的“皖北突破”,首先要对皖北旅游有一个准确、区别于南部婉约派的形象定位——挖掘其文化内涵中气势磅礴的“硬汉”特质。

皖南、皖北旅游严重不均衡?如何打破?



皖北历史名人中,最为出众的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曹操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在皖南,古徽州历史上也是人才辈出,南宋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理学集大成者的朱熹,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毕升,明末清初著名制剪工匠张小泉,纵横明清300年的徽商文化也是从这里走出去的,如果把皖北比作武将,皖南就是文人。

就像地理决定人的肤色和基因一样,地理环境也一样决定人的性格和习惯。皖北身为中原地带,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阜阳人民路治安街的北头曾有一个马公祠,阜阳保卫战的指挥所曾临时设在那里,1944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进攻,驻守阜阳的军队英勇抵抗,终究没有让这座皖北重镇落入敌军之手。这里还曾是淮海战役的中心地带。

任时光荏苒,战乱、硝烟虽早已成为过去,但那些曾为这片土地奉献出生命的战士们始终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他们那种硬汉精神也流淌在后辈们的血液中。

对于皖北人的性格,还有一种颇有意思的说法,“皖北和山东曾是同一祖先”。在淮河南岸的安徽寿县、淮南等地,许多老人都认为他们的祖上是明初由山东甚至具体到由山东老鸹巷迁来的。而众所周知,山东人的硬汉精神早已被《水浒传》演绎得淋漓尽致,他们更多地不在于外表,而骨子里充满豪放和仗义。

皖南、皖北旅游严重不均衡?如何打破?


古往今来,硬汉和烈酒都是标配。在安徽各个城市饮酒量排行榜上,皖北当然不让地将前三甲倾入囊中(阜阳、亳州和淮北)。而安徽大部分知名品牌的白酒也都产自皖北,较为著名的有古井、口子酒和种子酒。在历史的长河中,这些名酒早已由物质存在成为皖北文化的符号,为皖北的硬汉精神添上相得益彰的一笔。

纵观安徽,就像中国的微缩图。历史上皖南受徽商影响较深,且重文轻武,再加上与紧邻苏杭,文化氛围和景色也都是小桥流水园林,典型的南方景观。皖北因为靠近中原,历史上都是兵荒马乱之地,性格豪放,不爱积蓄,重武轻文,遍地武馆,景点也多为粗狂型,如古城墙类。这种反差恰恰成为皖北文化区别于皖南的最大亮点。

皖南、皖北旅游严重不均衡?如何打破?

看点3 访古探秘运河文化

走轻奢风的飞往海南,文艺范儿的前往云南,喜欢访古探秘的自然不能错过皖北。

除了纵向的历史时间轴,皖北的文化底蕴也是久与皖南的。但是由于徽派文化被安徽人歌颂并传承了几百年,并用各类影视作品传递进人们的视野中,我身为北方人,也一直以为安徽境内是清一色的徽派文化外加民风温婉风雅。其实,古老的运河文化早已承载着上千年的文化底蕴在皖北生根。

中国运河有两个系统:一个叫京杭大运河,另一个叫隋唐大运河。隋唐大运河途经豫、皖、苏三省,在安徽境内有150多公里(经淮北、宿州、泗县,在江苏盱眙入淮)。大运河是隋、唐、宋三代运输的大动脉,将黄河与淮河连接起来,也将江南与江淮地区丰富的物产、粮食运到北方以解决都城及军队的供应,带动了两岸城镇的繁荣,形成运河经济带。

唐宋王朝是中国漕运发达时期,正是靠大运河保证了物资供应,使其走向中国历史的鼎盛阶段

。隋唐大运河是当时王朝的命脉,其显赫作用超过“丝绸之路”。

皖南、皖北旅游严重不均衡?如何打破?

1999年春夏之交,淮北市决定将境内宿州至永城一段公路拓宽改建,在途经的柳孜镇发现了古运河北宋时期的码头,成为中国隋唐大运河考古的首次发现。挖掘码头四周深部土层,八艘古沉船浮现出来。随后大批唐宋名窑瓷器的相继出土,印证了这段运河昔日的繁华。

2014年6月,运河古遗址申遗成功,濉溪县依托“世界文化遗产柳孜运河遗址”这一金字招牌,建设中国大运河·濉溪柳孜遗址博物馆和中国大运河·濉溪柳孜遗址考古公园。与此同时,柳孜村还利用遗址保护项目资金,对保护区沿街房屋进行统一隋唐风格的外墙改造,皖北古老的隋唐文化、运河文化重新被融合起来。

泗县则着力打造5000亩的隋唐大运河旅游文化产业园,再现“古船”悠悠场景。 一时间,考古、探秘、猎奇的学者和游人纷沓至来,为皖北的“硬汉”形象又添上一笔神秘色彩。

这让我想到了江西多宝乡的“中国百慕大”——老爷庙,一座道观背靠矮山,面朝鄱阳湖最神秘的流域,沉船和宝藏曾吸引着上个世纪国内外的贪婪者争相到来。而如今的老爷庙,仍旧吸引着远道游客驾车而来,不过这次不是淘宝,而是到镇守在这里几百年的道观拜一拜,再听一听船夫讲述湖底的神秘故事。

皖南、皖北旅游严重不均衡?如何打破?

看点4 自驾游打通南北合作

自驾游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首选,其摒弃了跟团的定向景区,能够更加自由的选择、规划路线,“深度”、“长线”则被自驾游客追捧。而如何借助市场需求,进行旅游供给侧改革,首先要丰富旅游体验的内容。

2016年12月,由安徽省旅游局主办,皖北六市旅游局承办的皖北旅游营销联盟成立大会在蚌埠举办,今后皖北六市(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将联合营销,推广皖北板块旅游资源,统一宣传,进入资源整合营销时代。安徽旅游局的官方网站上,“精品路线”一栏中也出现了“淮河风光揽胜之旅”(蚌埠-凤阳-寿县-淮南-颍上),沿着这条线路,淮河风光及沿岸景观尽收眼底。

除了皖北本地六市的抱团取暖,还应加强南北合作,进一步挖掘皖北市场潜力,开发南北串联的旅游商品。以黄山为支点的皖南国际旅游圈的任何发展,对皖北来说都是福音,大量游客因为黄山流入安徽境内,作为同省旅游景区自然成为游客下一站的优选地。

但能不能把游客吸引过来,就需要游客不得不去的理由——体验什么?

皖南、皖北旅游严重不均衡?如何打破?

人们到安徽旅游,最常见的安排就是,“黄山-西递-宏村”四日三晚线路,再扩大范围,就是从杭州古镇开始,一路向上,到达黄山为止。作为本省资源,目前来看皖南、皖北还没有连到一起。把南北自驾游路线串联,是促进皖北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

试想一下,游客自驾安徽,由南部一路北上,从领略小桥流水温婉徽韵,到气势磅礴的古城墙、史记斑斑的古运河遗址、通往时间底部的历史博物馆……从娇柔似水到大气直率一路穿越,就像丈量了整个中国,想必也是一种惊喜。这样一条自驾路线也是安徽独有,其他省市没有的多元素文化风光集成。

皖南、皖北旅游严重不均衡?如何打破?

看点5
南北“茶旅融合”

皖南皖北虽然从地形、民风到语言上都千差万别,但还是有维系在两个区域之间的共同体——茶。国家一级茶区分为4个,分别是: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江北茶区。江南区的黄山,江北区的六安,都产出了闻名全国的茶叶,黄山毛峰和六安猴魁更是位居全国十大名茶之列。

安徽的茶文化有多普及?皖北江淮一个叫临涣的小镇,本不产茶,却拥有600多年的饮茶文化,是茶文化历史古镇,镇子上的茶馆多达20多家。临涣人最爱的,是产自六安的棒棒茶。和皖南雕梁绣户的茶楼里精挑细选出来的茶不一样,这里的茶是别处的茶商弃之不用的老叶或粗梗。早上,湿湿的雾气还飘在老街中,茶馆老板将一块块破旧的门板取下,锈迹斑斑的大灶上咕噜咕噜地煮着水。住在周边的老茶客相约来到茶馆,递上几许碎钱,老板便从桌上的茶桶里抓起一把干草般的棒棒茶撒进茶壶,提起一把水烧得滚开的铝壶,茶香四溢,临涣新的一天也就开始了。

皖南、皖北旅游严重不均衡?如何打破?

虽与皖南精致的饮茶习惯不同,但这个皖北小镇的喝法,或已延续了上百年。临涣不产茶为什么会有饮茶的习惯?这与明清之际,来往于中国南北的客商落足临涣有关,这些商人中的大部分来自江南,他们习惯饮茶,所以也把这种习惯带上了岸。和隋唐大运河流经临涣的起起落落一样,临涣人饮茶的习惯,也是起于隋唐,兴于宋元,盛于明清。

随着安徽“万里茶道”旅游路线的整合和蓄势待发,相信也会为南北文化的交融、旅游业的联动发展带来新机遇。

影视剧《手机》中有一句被反复提及的台词“世间最怕的就是结盟”,而在我看来,在全域旅游时代,区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大整合和大结盟。皖南皖北旅游的融合发展需要大整合,逐步改变南北发展不均衡的状态。皖北这个“硬汉”,虽有历经桑田的力量与神秘,但也需要找到自身的定位,高挂招牌,打响知名度,成为安徽大旅游格局的新增长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