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大巴山腹地保境安民的“利民马帮”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土匪坐山为王,豪强大族壮大自身实力招兵买马在各自的一亩三分地里打着保境安民实则欺压良善过着山高皇帝远的土皇帝般的生活,受苦受难的还是普通百姓,谁会在乎普通民众的死活。俗话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有枪就是草头王,历朝历代皆是如此。乱世出枭雄,没得吃没得穿只有壮着胆子不畏生死揭竿而起才有可能打出一片天地,出人头地光宗耀祖,陈胜说过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吗,不知道唤醒了多少乱世英豪,为此前仆后继,有的血流疆场,有的马革裹尸,有的成王,有的败寇,至少他们敢于面对敢于拼搏........


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各党派各自为政,土匪横行,日本帝国主义侵华让本就疲敝不堪尸横遍野的中华大地更是雪上加霜,劳苦大众艰难的生活着,各行各业的人为了生计不惜冒着生命危险。古时道路不通交通不便,到处都是羊肠小道曲折迂回,物资运输极为不便,“马帮”就成了解决人们解决物资运输和转移的唯一途径,在各地三五成群赶着马匹在山道马路上运送各种物资的“马帮络绎不绝。

为了生存,为了贸易获利,马帮们几乎是以自己的生命去冒险。这种冒险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意上的冒险。马帮大多活动在现代商业社会远未成熟的时期,法律不仅不完善,在许多地区简直形同虚设,马帮要做的每一笔生意,都有着极大的风险,加上政治局势的极不稳定,更增加了这种风险。有的人固然因为马帮贸易而兴家发财,但更多的人干了一辈子甚至几辈子,仍然一无所有。二是面对严峻的大自然的冒险。马帮运行的茶马古道各条线路,自然环境都异常危险艰苦,风霜雨雪,大山大川,毒草毒水,野兽毒虫,瘟疫疾病,随时随地都能置马帮于死地。绝大部分时间的野外生活,对任何一个赶马人和马锅头都是严峻的考验。不知有多少赶马人和马锅头就这样弃尸荒野,死于异国他乡,有时甚至连收尸的人都没有。三是土匪强盗的威胁。当时的西南地区,土匪强盗十分猖獗,尽管马帮都是全副武装,但仍不时遭到土匪强盗的袭击,死人损货的事时有发生。这种种特殊的生存境况,决定并造就了马帮的冒险精神。

干马帮就等于冒险,就等于拎着脑袋找饭碗。只要走上了马帮路,就等于立了军令状,是死是活,是找钱发财还是血本无归,全靠马帮自己的运气和能耐了。在过去,众所公认,无论在西南哪个地方,能干马帮的都是些勇敢的人,是些意志坚定、能力高超的人。对要生存、要发展的马帮来说,冒险并不仅仅是拿生命财产作孤注一掷,而是需要非凡的胆识、坚韧的毅力、勇敢的气魄和卓越的智慧等等一系列美德

马帮,有专业帮和拼伙帮之分。专业帮多系一单独私家长期经营的马帮;拼伙帮由两个以上不大的马帮合伙组成,属短期性质。在这个神秘的群体中,有规矩、有禁忌。俗话说“行船走马三分命”,此话乍一听有些毛骨悚然,但也表明马帮生涯的艰辛险恶,产生禁忌这亦就不难理解了。禁忌一般指语言说话和行为动作两个方面,族别不同,禁忌也不同。

马帮吃饭有规矩,马帮歇梢后,先是为马添料加草,让马先食,然后人才做自己吃的,以示对马的关爱崇敬,体现先“人”后已的精神。马队朝哪个方向走,生火做饭的锅桩尖必须正对这一方向,烧柴必须一顺,切忌烧对头柴。开饭时,马锅头坐在饭锣锅正对面,面对要走的方向。大锅头第一个添饭,添饭时平平地称添最上面一层,忌讳挖一深洞。添完饭,勺子要平放,切忌翻过来。吃饭吃得快的人只需洗自己的筷子,最后歇碗者要洗碗洗锣锅,锣锅不能翻扑,翻了就是犯讳。

马帮在路上,大部分时间过的是野营露宿的生活。一般天一发亮就爬起来从山上找回骡马,给它们喂料,然后上驮子上路。中午开一次“梢”。“开梢”就是吃午饭的意思,也就是打个酥油茶,揉一点糌粑吃。当天色昏暗下来的时候,马帮都要尽力赶到他们必须到达的“窝子”,在那里才好“开亮”。开亮就是露营。他们要在天黑前埋好锣锅烧好饭,卸完驮子,搭好帐篷。每天的打野开亮,都由大家分工合作,找柴的找柴,做饭的做饭,搭帐篷的搭帐篷,洗碗的洗碗,而且是轮流著做,以免不公平。无论是谁,凡是不小心犯了以上忌讳,就要挨一顿数落,还要出钱请客打牙祭,严重的就逐出马帮。

在民国年间位于巴山腹地的盐场镇也有一只数十人组成的专业马帮,这支马帮主要靠骡马运输茶叶和盐巴及山货为主,因为他们所在的巴山腹地“盐场镇”盛产茶叶和盐巴,民国年间“盐场镇“

民国时期大巴山腹地保境安民的“利民马帮”

陕南镇巴盐场镇

由于地处万山群众,交通不便物质极端匮乏老百姓生活困苦,马帮便成了他们往外界贩卖茶叶,盐巴,山货的唯一途径,马帮为首的是一个身高体壮武艺高强背上上背一把大刀的好汉名叫“李国龙”。这李国龙生于清光绪年间早年在家习文练武,在当地颇有人望,当地人多愿跟随,他看到乡民生活困苦,盐巴茶叶又贩卖不出山就和当地士绅族老商议决心成立一支属于“盐场” 人自己的马帮队伍,把盐场的盐巴,茶叶,山货等贩卖到四川,关中等地去已解决相亲门的生计问题,此议一出有反对的亦有赞成的,不过最后反对的人只有一小部分,最后在李国龙的牵头下成立了“盐场镇”第一支马帮队伍也是最后一支马帮队伍“利民”马帮。

“利民”马帮成立后这李国龙带领着马帮穿梭于巴山蜀水秦岭之间源源不断的将山里的特产贩卖到山外,换回了大批山里奇缺的药品,粮食,布匹,等等物质。渐渐的老百姓日子一天一体的好过了,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身处民国乱世军阀各自为政,土匪打家劫舍这巴山腹地山大沟深也不能幸免,素有“巴山魔王”的土匪王三春在这时流窜至盐场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为了能够保境安民“利民”马帮在李国龙的带领下与穷凶极恶的王三春匪众展开斗智斗勇,最后在老百姓的帮助下才把土匪赶出了盐场镇。从此这利民马帮多了一项新的任务就是保境安民,大家明白乱世只有靠自己,于是利民马帮从山外购买了大批武器弹药开始扩充自身的实力的同事又起到了保境安民的作用,在李国龙的带领下“盐场镇”再为受过土匪袭扰直到新中国成立,陕南解放,李国龙率领所辖的马帮队伍当时已更名为“盐场人民自卫队”投诚人民解放军。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治安良好,利民马帮不久就被人民政府解散,各自回家生产种田。

民国时期大巴山腹地保境安民的“利民马帮”

民国时期大巴山腹地保境安民的“利民马帮”

民国时期大巴山腹地保境安民的“利民马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