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產養殖中,如何降低餌料係數?


灣塘谷

餌料係數又稱飼料係數。是指投餵的飼料量與養殖對象總淨增產量的比值。其比值越小,表示添加單位水產品產量所用的飼料越少。一定比值越小,也即餌料係數越低,也就是降低了飼料本錢,進步了養殖的經濟效益。

在養殖流程中,降低餌料係數是—個系統工程,貫串在養殖生產中的全流程。現將降低餌料係數的關鍵技術引見如下:

一、改良養殖方式,採用新型養殖技術隨著科技進步,高產的新型養殖技術不斷湧現。比方,當前淡水養殖中,正在推行的80:20優質吃食魚為主的養殖技術;在海水魚類養殖中,採用網箱養殖技術;蝦類養殖中採用蝦苗肥水下塘,培育適口浮游生物供蝦體取食技術等,都是降低餌料係數,添加養殖效益的先進養殖技術。

二、選擇生長速率快、飼料轉化率高的優秀種類進行放養據比照實驗,養殖純粹異育銀鯽與平凡鯽魚或種類不純銀鯽相比,在吃相同質量、數目飼料條件下,獲得相同的產量要降低餌料係數30%以上;選用放養遠親交配、無病毒感染的南美白對蝦蝦苗,成活率、增長率都要明顯進步,相應地也降低了餌料係數;放養長江水系的中華絨螯蟹苗,在相同的飼料等條件下,其增重速率及整體產量、個體規格均較放養別的水系的蟹苗結果優秀,而且餌料係數低得多。

三、樹立精良的水域環境條件,進行良性生態養殖

1.防止水域汙染,營建優秀的水體環境。保證養殖生物正常生長,有效降低餌料係數,進步產品的質量與數目,併到達生產綠色水產食品的目標,進步養殖經濟效益。

2.進步水中溶氧量,降低有害氣體濃度是降低餌料係數的有效措施。魚類在溶氧3.0毫克/升時的餌料係數,要比4.0毫克/升增大—倍。

3.留意水溫變化對餌料係數的影響。我們在投餵飼料時,要隨著水溫的起落而增減投飼量,以求到達最佳的餌料係數,降低養殖本錢。

四、科學合理的放養技術,包括放養密度、放養對象質量、放養操作辦法等

1.起首要依據當地的天氣條件、水面的水質情況、及生物情況定奪適宜的放養密度,即最適放養量。密度太大,養殖對象在不良的水體環境中生長,所用的餌料係數一定上升;相反若密度太稀,則不能充沛因而水體的潛力,產值效益降落,餌料係數相同上揚。

2.養殖對象的放養規格、質量是放養技術中決議餌料係數的第二個要素。若放養種類的質量好,體質強健,則食慾茂盛,消化吸取率強,對飼料的能量轉化率亦高,增重疾速,表示在餌料係數上便會降低。

3.在池塘或內塘的養殖放養中,還應留意種類之間對攝食的互相攪擾舉動,避免飼料利用率降落。—般應在主體魚馴化攝食完成後,再行投放別的配養魚。

五、飼料本身的種類、規格、質量及加工工藝水平等要素,對餌料係數的影響現在在水產養殖生產中常用的飼料有自然、人工兩大類,應逐漸全面推行運用人工共同飼料。還應準確選用質量和規格與養殖對象相順應的優質飼料。在水產養殖中,運用人工共同飼料進行豢養時,除應留意質料的質量外,還要對共同飼料配方中的養分配比、加工工藝質量等目標進行稽核。起首要求其在水中有精良的穩定性,蝦料要到達4-6小時,魚料要求到達2小時。顆粒的範例及大小要合適養殖對象取食。

此外,還要有較好的適口性、誘食性等。在慣例的海淡水魚類養殖中,普通10克以下的魚種,應選擇粒徑為0.5-1.5毫米的破裂料進行投餵;10-15克的幼魚,應選擇粒徑為1.5-3.0毫米、長度為4-5毫米的柱狀顆粒飼料進行投餵;50克以上的養成魚階段,應選擇粒徑4-6毫米、粒長6-8毫米的柱狀顆粒料投餵。蝦蟹共同飼料還有相應的特別規格要求。

六、科學的豢養管理、投飼技術可降低餌料係數 定奪合理的最適投飼量是豢養技術中最緊張的一環,也是降低餌料係數的關鍵要素。準確運用“四定”投飼法進行豢養。水產養殖中,現在飼料投放有手投法、機械投放二種。不論哪—種都應掌握“平均、遲緩”規定,而在網箱養殖及工廠化流水養殖中,更應留意採用準確的投餵辦法。

七、做好飼料的儲存管理,運用保質期以內的飼料在養殖生產中,飼料進貨不可—次太多,同時要查驗飼料新穎水平、生產日期、保質限期及養分成份能否契合標籤要求等。沒有化驗條件的,也要採用眼看、手摸、鼻嗅、口嘗等辦法細心加以鑑別。以上措施為確保降低餌料係數打下了精良根底。

八、留意自然餌料對降低人工飼料係數的促進作用水產養殖中,我們在全面運用人工飼料的當天,絕不能無視自然餌料對養殖對象生長的緊張作用。施放基肥,適時追肥,按不同時期培育相應的自然適口餌料仍是我們進行現代化的養殖,降低餌料係數的緊張補充花招。據生產實踐證明,普通在蝦蟹類生長期內,如可得到充滿的自然餌料,便可節省人工飼料1/3以上。有精良的自然餌料的蝦類養殖水面,運用的蝦類人工飼料的餌料係數,可降低到1.0以下,成為獲得精良經濟效益的緊張。   


畜牧掌上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