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一條古道荒廢已久,卻吸引馮小剛前來選景,如今遊人漸增

長治市屬長治縣賈掌鎮有一個西嶺村,當然不是“窗含西嶺千秋雪”那個西嶺。


它是一個入選國家傳統村落的古村落。三面環山,一面臨水,歷史留存下來大片明清古宅,和一條青石古道。

著名導演馮小剛在拍攝《一九四二》時,來到長治市,曾來這裡選過外景,對這裡的青石古道、古民居讚不絕口。

這條青石古道位於長治縣西嶺村北邊。古道現有遺址長有5裡多,寬不到3米,全部以大大小小的青石塊鋪成。

長治一條古道荒廢已久,卻吸引馮小剛前來選景,如今遊人漸增

千年古道。

路面坑窪不平,石縫粗大,長滿雜草,但每一塊青石表面都顯露出磨蝕的光滑痕跡。

間或還有圓形坑窪,那是馬蹄長久踩踏形成,也有條形凹痕,應該是古代留下的車轍印吧。

這條青石古道,當地人稱為官道,有學者稱為商道或者驛道。

它彎彎曲曲地在山間隱現,一直通往長治市城區的塔嶺山。

長治一條古道荒廢已久,卻吸引馮小剛前來選景,如今遊人漸增

古道從村中穿過。

傳說長治市的這條古驛道有千年歷史,但沒有確證。不過村子裡倒是有宋金時期的磁州窯系的窯址。

既然有磁窯,村子周邊就應該有路,也許就是這條青石古道的前身也難說。

村裡相傳這條青石古道為唐朝皇帝李隆基在長治市(古潞州)任別駕時,為迎娶壺關縣一位美女而修建,聊備一說吧。

在古代,這條古道是壺關縣通往長治市(古潞州府)的必經之路,也是河南通往長治市的一條主要商道。

清朝末期,商道上依然車馬不斷,商賈絡繹不絕。

長治一條古道荒廢已久,卻吸引馮小剛前來選景,如今遊人漸增

千年古道通往長治市區。

據村中老人介紹,這條道路是西嶺村的主要道路,當時兩旁開滿了客棧、貨棧、騾馬店,帶給西嶺村一時的繁華興盛。

沿著青石古道一路走,可以看到四周山峰環繞,梯田高低錯落,在陽光下泛著初春的朦朧生機。

微風中,石縫裡和路邊的衰草搖曳著,像在掙扎。空山古道,蒼涼寂靜,只有我們的腳步聲在空谷裡迴響。

沒有人知道,長治市的這條古道經歷了多少的歲月磨礪,也沒有人知道,這條窄窄的山間小路揹負了多少車馬重擔。

只有嵌在地上斑駁不一的青石塊,在陽光下偶爾泛起一抹歷史的輝光。

古道邊的高坡上,還有一株兩人合抱粗的古松樹,孑然挺立,迎風獨傲。

長治一條古道荒廢已久,卻吸引馮小剛前來選景,如今遊人漸增

近千年的古樹。

這株松樹據專家測算有八九百年樹齡,它立在西嶺村西北邊的高坡上,四里八鄉都能看到,是西嶺村的一個標誌景觀。

時代的車輪碾過,留下幾多滄桑。繁華落盡,西嶺村輝煌不再,和廢棄的古道一樣,不再為外人所知。

一段能夠佐證長治市潞商行走足跡的歷史,就這樣悄悄地在這裡停留。


前幾期還有精彩文章。請移步欣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