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數博會領先科技成果――黑科技發佈

1、AI智能平臺新型圖計算技術

2018数博会领先科技成果――黑科技发布

華為企業智能(EI)雲平臺包含了圖引擎服務、深度學習服務和大規模機器學習服務等基礎平臺服務能力,是AI平臺服務能力的基石與核心。該平臺採用了以EYWA (Edge-set sYnergistic Workflow Architecture)圖計算技術為代表的一系列新型基礎技術,有效使能了大規模關係分析等業務。

2、基於大數據的通訊信息詐騙防範打擊技術研究與應用

本項目重點立足於中國移動龐大的用戶資料庫、通話信令庫、各類話單庫、舉報標籤庫、不良信息治理庫等大數據資源,通過大數據機器學習、統計預測等算法,針對省內呼叫、省際呼叫、網間呼叫、境外呼叫等各類欺詐場景,建立各類高危號碼識別模型及詐騙事件分析模型,並搭建了基於大數據的通訊信息詐騙防範平臺。通過該平臺可準確高效地動態識別當前存在高欺詐風險的號碼、詐騙事件及易受騙用戶群(浙江應用方案如右圖所示)。同時,推動大數據能力與治理工作流程緊密結合,實現大數據分析成果在詐騙事件治理打擊上的有效應用。

3、智能助老服務機器人軟硬件核心技術

該技術所依託的平臺基於領先的異構計算硬件平臺和融合多種人工智能技術的自適應人機交互軟件庫,通過ROS平臺與開發社區無縫對接,可以支持服務機器人在非結構化的家庭場景中認知環境與人,自主移動和執行任務(包括簡單物理操作),檢測異常情況並及時引入人員支持。同時,該平臺還內置安全機制,保障用戶隱私和物理安全。

4、智聯萬物的AI虛擬助理

“小愛同學”是小米公司旗下的智能語音交互平臺,以“小米智能助理”的身份出現。其提供的人工智能能力已經輸送給小米手機、小米電視、小米AI音箱和生態鏈其他智能硬件等多種類別的產品,小愛同學的能力已經覆蓋了內容、工具、互動等近百個細分領域,成為國內領先的生態語音交互平臺。

5、AI 金融安全大數據平臺

騰訊安全利用自己的AI能力優勢,包括70億個點和1000多億條邊的世界最大的黑產知識圖譜,世界一流的安全大數據團隊,靈鯤SAAS服務雲計算能力在30毫秒內完成,成功克服並解決了現有監管行業“數據、算法、計算力”不足的問題,同時採用基於金融犯罪樣本挖掘金融風險並進行數據化、可視化的方式方法,以及建立從監測、分析、模型擬定、欺詐定型的全流程管理,搭建了從數據源管理到風險展示的系統架構。 在金融安全方向上,騰訊重點通過能力輸出賦能金融行業實現智能監管、智能風控等。

6.天眼新一代威脅感知系統(臨檢版)

360天眼新一代威脅感知系統(臨檢版),通過對海量數據建模、建立快速的多維索引關聯分析,使用內置的多個攻擊檢測模塊、行為檢測模型、威脅情報和機器學習模型來快速發現已知和未知的攻擊事件。並能夠將攻擊行為與流量進行關聯,實現完整的攻擊溯源和取證分析。

7.Drive Constellation

“Drive Constellation”,一款可以使用VR技術來對自動駕駛系統進行模擬測試的模擬器。它能夠依靠英偉達的圖像處理產品強大的性能創造出一個完全虛擬化的世界,並24小時不間斷地對自動駕駛系統的算法進行模擬測試。得到複雜且精確的數據,這應該為有史以來最接近真實場景的模擬測試解決方案,更重要的,這幾乎從源頭解決了實際道路測試帶來的不確定安全問題,意義非凡。

8.SM2和SM9數字簽名標準

SM2橢圓曲線數字簽名算法和SM9標識數字簽名算法是我國國家密碼管理局發佈的數字簽名標準。數字簽名,又稱電子簽名,用於保證身份的真實性、數據的完整性和行為的不可否認性等,是世界各國保障網絡空間安全、構建可信可控信息技術體系的密碼重器。2017年10月第55次ISO/IEC信息安全分技術委員會(SC27)會議在德國柏林召開。我國SM2與SM9數字簽名算法一致通過為國際標準,正式進入標準發佈階段,這也是本次SC27會議上密碼與安全機制工作組通過的唯一進入發佈階段的標準項目。這兩個數字簽名機制為ISO/IEC 14888-3/AMD1標準研製項目的主體部分,這是我國商用密碼標準首次正式進入ISO/IEC標準,極大地提升了我國在網絡空間安全領域的國際標準化水平。

9、超級微粒計算機

在今年的 IBM Think 大會上,IBM發佈了一款只有1平方毫米的微型電腦。幾乎只有鹽粒大小,而成本只需要10美分。該電腦內含幾十萬個晶體管,搭載了SRAM(靜態隨機存儲芯片)芯片和光電探測器。它的作用主要是數據的監控、分析和通訊 ,可以用作區塊鏈應用的數據源,追蹤商品的發貨,預防偷竊和欺騙,還可以進行基本的人工智能操作。通過該技術,未來每一件商品都能嵌入IBM的這款微型電腦,讓商品生產—流通—消費的每一環節都盡在掌握,真正實現區塊鏈最實際的應用場景——讓假貨無處遁形。

10、大數據基因預測未來的疾病

大數據基因預測是指把基因組大數據納入臨床醫學中,通過基因測序技術預測未來可能會患有哪些疾病,從而更好地預防,診斷後用藥的靶向性也更強。華大基因通過與阿里雲合作,研發出基因雲計算平臺BGI Online,該平臺採用大數據與AI技術,通過對百萬樣本及腫瘤基因特徵進行分析,使得識別無創基因檢測數據中的腫瘤信號成為可能。

11、“人像大數據”識別系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