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的西方民族在东进的时候会选择去攻打印度,而非攻打古代中国?

yunyaling1987

古代西方民族在东进的时候多会选择去印度,而不选择去中国,其实这主要由当时的交通技术水平和地理环境因素决定的。下面铭苏先生给大家简单分析一下:

一、东进困难重重。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西方民族从伊朗高原往东推进,如果想往东进入中国境内,需要翻越平均海拔达5800多米高的帕米尔高原。高原上一片荒凉,几无人烟,翻过帕米尔高原是塔里木盆地一望无际的沙漠,当西方民族看到这一切,估计心都碎了。要想真正到达中国繁华的都市长安一带,那还要穿越沙漠、戈壁,走3000多千公里(直线距离)。在古代交通条件下,翻越帕米尔高原实属不易,再要攻打到长安,这么长距离的行军,没有补给啊,没有补给一切都是空谈。

二、东进不行,只有南下。

阿富汗与巴基斯坦之间靠北有一个重要的山口,开伯尔山口,连接喀布尔与白沙瓦。山口两侧山梁各有一条小河发源,其河床构成开伯尔峡谷。

因为有帕米尔高原的原因,古代交通技术限制,西亚、中亚帝国一般会在阿富汗这个四战通道盘居,然后选择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河谷,越过山口后,就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以及大平原上几百个小邦国。阿富汗开伯尔山口,是整个中亚通往南亚的唯一通道。历史上穿过该山口的有雅利安人、波斯人、马其顿人、希腊人、安息人、大月氏人、嚈哒人、阿拉伯人、蒙古人。

所以,不是西方民族不想攻打中国,而是他们根本到不了中国,与其长途跋涉死在半道上,不如从开伯尔山口南下,那里有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还有不善于反抗而逆来顺受的土著人。所以外来民族来了一波又一波,在这里安家落户。


铭苏先生

印度之所以历史上一直被西方民族东进主要是由于印度自身的地理位置决定的。横亘在印度次大陆上方两侧的分别是伊朗、帕米尔高原和青藏、云贵高原。由于传统上古中国对于翻越青藏、云贵高原去印度没什么兴趣,所以印度次大陆的主要威胁都是来自西北方。目前的印巴冲突实际上也是这种地缘政治的延续,统一的印度始终担心西北方向来的威胁。

古代印度以西的那些民族可不像古中国那样,从伊朗、帕米尔高原上下来的诸多西方民族多是经过喀布尔至伊斯兰堡走廊占领旁遮普地区轮番进入印度次大陆,对印度轮番进行蹂躏(先后被入侵10多次)。由于旁遮普地区是五河汇聚的古文明发源地,现在印度的旁遮普邦也被称为印度粮仓;而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则贡献60%的GDP和80%的粮食。所以西方民族一旦征服旁遮普地区后就可以一路南下占领印度。而印度历史上又是一个分裂的多民族地区,大一统不仅只持续过两百多年,而且大一统的地域也十分有限,而被征服却是常态。

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先是雅利安人从旁遮普地区地区进入印度次大陆征服了印度,而后的笈多王朝、突厥人、蒙古人、德里苏丹王国、莫卧儿王朝、土耳其的塔塔尔部落等等,无一不是由此地进入印度。甚至公元前327年,亚历山大大帝也曾率军攻占了印度。至于征服印度后再翻过青藏高原或者云贵高原入侵中国,别说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就是现在也不可能实现的。


紫龙防务观察

为何历史上西方民族东进的时候会选择去攻打印度,而非攻打古代中国?

首先这个问题“大正”要纠纠正一下,并不是所谓的“西方民族东进”,而是近代的西方殖民者全世界的殖民活动,不分东进西进,但新航路开辟的最初目的确实是为了打通东西方的商路,特别是到印度和中国的商路,毕竟这两国个地方在《马可波罗行纪》中可是遍地黄金啊!

要问为什么西方殖民者会选择攻打印度,而不是攻打古代中国?

其实这是因为古代中国是个大一统的强大帝国,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宗主国,而此时的印度却只能算一个地理名称,半岛上陈列这大大小小的邦国,四分五裂的状态,从这个方面来说,当然是打印度更好打,更划算了,而这个便宜最终让英国人占去了,最后印度变成英属印度殖民地。

其次近代西方殖民者不是没有打过中国的主意,早期甚至打过仗,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所以才放弃,1635年(明末),英国东印度公司舰队与明朝广东政府起冲突,最后被打败,英国赔款并向明朝当地政府到歉,虽然冲突规模很小,但也证明东亚强权还是挺厉害的,但到了清朝末年,西方列强完成工业革命后,再来到中国的时候就不一样了,用船坚炮利打败中国(鸦片战争),并打开这个东方庞大帝国的市场。

早期西方殖民者经过甄选才发现,印度次大陆这个地方才是殖民者的狂欢之地,太适合殖民了,这个地方资源多、人口多、有钱、市场大,人喜欢当顺民不反抗,几千年来始终如一,太容易征服了,简直就是上帝赐给殖民者礼物,如果西方殖民者不去征服印度,他们的上帝都不会答应。

不过四分五裂的印度半岛被英国殖民者这样殖民统治几百年后,反而实现了统一,形成一个国家,这也算是对印度人几百年来逆来顺受的一种补偿吧!


大正看世界

马克思说过:“印度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它的历史,不过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入侵者的历史。”

从雅利安人开始算起,波斯人、希腊人、大月氏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一直到后来的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所有这些入侵者,都是从西北方侵入的。后来的葡萄牙人、荷兰人、法国人、英国人是坐船来的,绕过一整个非洲才能抵达印度半岛,总算费了些周章,而先前的那些帝国或民族,都是从西北方向的陆路而来。

看看印度的地形图就知道,东方的若开山脉挡住了东南亚少数民族的觊觎,加上本来这些少数民族人数又少,又得受北方中华帝国的掣肘,很少给印度带来直接威胁。

正北方是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历史上的吐蕃也给他们制造了一点麻烦,幸亏吐蕃人人丁不旺,到了平原又醉氧。

西北方,问题来了,兴都库什山脉之间有一座开伯尔(又译喀布尔)山口,山口里有一个开伯尔河谷,全长53公里,最窄处不超过600米,一年四季可畅通无阻,从一马平川的印度河平原出发,过了河谷,进入阿姆河流域的平原地带,就又到了同样一马平川的中亚了。

这处山口也是中亚和南亚的必经之路,在历史上多次要了印度的亲命,几乎所有的外敌都是从这条路不请自来的,唐僧当年也是经过了开伯尔山口才到的印度。

中亚西亚一盘棋,是古代大部分战争发源地,更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此建立的任何一个帝国,搂草打兔子,总要穿过开伯尔山口试试运气,而印度半岛本土势力建立的孔雀王朝和笈多王朝,基本统一的时间加在一起不过200多年,其他时间都是些分散小国,民族成分纷杂,根本没有抵御外侮的能力可言。

要想攻打古代中国?好吧,希望他们的神灵能保佑他们先翻越几百公里的兴都库什山脉,再趟过300多公里的瓦罕走廊,再爬过上百公里的冰达坂,经历过以上这些世界公认的常年冰封的无人居住区后,恭喜,他们可以获得与中国西北部游牧民族挑战的机会了!冲破重重考验后,要想与古代中原王朝对决,再走一年吧。


历来现实

对于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来诠释,一种是地理原因,一种是文化精神层面的原因。无论是地理位置还是文化传统,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体量,都足矣让世界尤其是西方国家所忌惮,虽然在近代中国饱受苦难,但西方依然不敢动用大型军队进入中国。

首先,从地理原因而言,西方国家如果通过陆地,未免有点儿不现实,从欧洲到亚洲,中间所要经过的国家,不全是以西方国家宗教信仰为主的,所以,宗教信仰的不同,导致西方国家通过陆地来进入亚洲地界很困难。再者,西方大国一般以航海为主要侵略方式,也正是陆地的不太平,不方便,激发了他们更加努力的去开辟新航线。并且第一站就是印度,但即使到达印度,无论是从陆地还是海洋,到中国依然不容乐观。陆地有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关山,虽然有丝绸之路,但是经济往来中国还是欢迎的,但军事侵略那只能是走投无路。可以说,从地理位置而言,中国西南部环山,北部是沙漠,东部环海,如果说容易的话,西方国家只能通过海洋来打开中国大门,但这并非易事。

其次,中国不但有地理位置优势,与印度相比,中国从汉唐开始,已经向西方社会传达一种强大的文化象征,西方国家也知道并且明白,无论是大秦帝国,大汉帝国,还是大唐帝国,其文化体量,以及军事实力都是不可轻视的,也正是这种威慑力,进而让后来的西方社会有所忌惮。匈奴人被汉人打败,而最终匈奴人西迁却打败了欧洲人,足矣说明当时中国的实力是如何的强大,很明显,后来的欧洲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与中国不同的是,当西方国家进入印度,那时的印度正在混乱之中,各派纷争不断,而西方国家也许并不用出动一兵一卒,只需支持一方,这些雇佣兵就会替他去争夺印度的天下,并且,在面对外来侵略时,很明显,印度与中国精神还相差很远,中国人往往团结一致,一致对外,而印度各自为政,很难团结,就是因为宗教信仰不同。所以相比之下,印度在西方国家眼中就是一个软柿子,但如果进攻中国,这可不是一个好兆头,中国无论是从军事经济实力还是其强大的文化影响力而言,都可以说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国。哪怕是在甲午大海战前期,中国海军都是亚洲最大海军,虽然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才创建的,但能在短时间内达到如此规模,可见中国并不可小觑。而中国自古以来的陆军就更不用说了,仅蒙古铁骑也让他们见识了其实力。

而对于侵略战争而言,西方国家也并不是都要强硬去殖民的,他必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这一权衡的过程当中,他们自然而然知道谁的力量更为强大,弱肉强食,西方国家在怎么无知,也不可能去冒以卵击石的危险,万一战败,那整个亚洲殖民地都将功亏一篑了。所以相比之下,只能先去征服印度,显然,西方国家的这一做法也是明智的,对于他后期的发展而言,这一方针也确实是正确的,如果没有印度,也许英国不可能完成工业革命,那也就不可能进而进入中国,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但无论如何,西方国家遇到中国以后,就一直挫败,这就是其优先选择印度而非中国的明智决策。


凤凰涅槃宋晨声

打仗是一个风险极高的事业,“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因为战争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消耗很多钱粮,所以对于进攻方来说战争就有打多大规模、打多久时间,打到什么程度的要求。战场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环境,很小的因素都会导致战争的胜负。所以,进攻方需要仔细评估投入产出比,才能做出正确的战争决策。

现在来看欧亚大陆这个“世界岛”,几乎所有的文明,都产生自欧亚大陆。西方有古希腊、波斯等盛极一时的文明。在中亚的图兰低地那里,是数不胜数的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走马观花一样。至于东亚的文明,严格意义上说就的就是中国文明了。

(地形图:最高的地方是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西亚、中亚、东亚是三个截然不同的地形地貌,也因此发现发展出了风格迥异的文明。

航海是人类科技最集中的事业,很长一段时间以来,都是极具冒险性的行为。因此,在1500年以前,主导世界的都是来自陆地上的势力。

那么,西方民族想从陆地到中国,有三条路径。

1,通过北方连绵的草原带,从西欧平原延伸到东欧平原,进入南俄大草原,再经过图兰低地,到达漠北草原,在这里,他们就会望见长城。

2,通过中东地区的新月地带,穿越中亚山地,到达帕米尔高原,长途跋涉,见过河西走廊,在这里,他们就会望见玉门关。

3,从两河流域,进入伊朗高原,穿越中亚沙漠,到达阿富汗山地,经过开伯尔山口,到达印度河平原,再一直往东,是一片平原到达缅甸、泰国、越南,北上进入中国。在这里,他们会望见镇南关。

可见,从陆地上到达中国本部的旅程,过于凶险。不仅路途遥远,在地形上也颇多坎坷。即使按照稳扎稳打的打法,也一样会遇到高山、大川、沙漠等自然地理条件的阻隔。唯一一条看似平坦的道路,是布满了游牧民族的一条草原的通道。

在历史上,穿过这条游牧民族地带,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即使西方民族打败了漠北草原上的部落,甚至收编了他们,那么他们又会面临着长城上的汉族军团的阻击。自秦朝统一中国本部之后,中国一直以一个强大的统一的整体出现,其军事、经济、政治影响力在东亚地区是霸主的存在。通过朝贡体系,中原地区的汉民族王朝拥有对周边国家的宗主权,因此当西方民族到达长城的时候,他们会发现面临与东方体系的整个同盟敌对并战斗。

(开伯尔隘口位置图)

所以,从成本收益分析,西方民族攻打中国,从陆地上开过来,是极其不明智,而且会面临着全军覆没的风险。因此,尽管中国富足的名声远播海外,但是西方民族却没有一个起觊觎之心的,有一个帖木尔。这一方面来自于地理因素的阻隔,另一方面来自于中华一统下的强大防卫力量。

当西方民族,通过第三条路径的时候,他们会惊奇的发现,印度河平原同样繁衍生息着众多的人口,物产丰富。

南亚次大陆也堪为形胜。在西北,有兴都库什山。在北方,有青藏高原。在东北,有热带丛林。在南方,是印度洋。北方的青藏高原出了吐蕃时强大一点,其他时间都是四分五裂,形不成强大势力。缅甸的能量只能在东南亚一带称王称霸。印度洋则是在近代以前,只有阿拉伯和中国的商人来过。

因此对于印度来说,风险就在于来自西北的游牧民族的侵扰。

前文分析过,从西方到达东方的路径,有一条通过阿富汗山地的开伯尔山口,是一个长53公里,宽1到2公里的隘口。自古以来,有许多的游牧民族,从此地南下进入印度河平原,建立起前进基地,从而征服印度。

印度人几千年来都没有学会中国人在北方修筑长城作为防御手段,每一次都是记吃不记打。一波又一波的游牧民族,从这里出发,一次又一次地洗劫印度大陆。印度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莫卧儿王朝的创建者,是突厥化的蒙古贵族巴布尔。他在第一次冲击印度时失败了,他返回阿富汗,重整兵马之后,再次杀了个回马枪。这一次,他成功了。从此莫卧儿王朝统治了印度,一直持续到英国人的到来。

(修了泰姬陵的印度:爱情果然更重要)

所以,首先印度与西方有可以直接连通的进军通道,便于西方民族组织军事进攻。其次,印度人逆来顺受的民族性格,导致了印度民族武力的孱弱,又没有充分的防御手段。最后,印度只有在孔雀王朝时期短暂的统一过,其余时间都是四分五裂,形不成强大的防御力量来应对外界的威胁。

由此,造成了印度历史上惨烈的被征服史。

如今,经过西方殖民者三百年殖民的印度,自认为成了大国,在南亚肆意张扬着霸权和大国沙文主义,全然忘记了在历史上所遭受的苦难。在印度,整个国家弥漫着大国沙文主义的傲慢与暴躁。

印度的核武器计划的代号,取名“佛祖微笑”。佛祖看到如今的印度,能微笑得了吗?


而知而行

三大因素:地理阻隔,南亚民族好欺负,东方民族太剽悍。


地理阻隔

这个很好理解,从中亚向有喜马拉雅山脉、帕米尔高原、天山、塔里木盆地、青藏高原。这些地形一个比一个难以跨越。

南亚民族好欺负

南亚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土地承载力高,人民较为懒惰,战斗力底下。尤其是南亚地区长期处于分裂割据状态,还来还有天生弱化人民让其无法形成合力的印度教,只要打进印度平原,基本就成了统治者。

东方游牧民族太剽悍

实际上西方民族向东攻打,除了地理隔绝以外有个严峻的问题,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和大一统的东方王朝过于彪悍。在西方民族向东打的同时,往往会与东方游牧民族迎头相撞,而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契丹、蒙古等游牧民族没有一个好欺负,甚至还会有匈奴、突厥、蒙古等草原民族持续断续千年西进。与其招惹草原民族,还不如打好欺负的印度。


首席国士

世界文明史上下近4000年,文明的发展按地理位置被分为东方和西方文明两个大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地理上的隔阂再也不能成为阻碍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屏障,丝绸之路的诞生标志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从此开始互相影响。而西方文明对东方文明的入侵主要时间段是,自亚历山大帝国东征到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为止,西方文明入侵中国的只有1620年荷兰霸占台湾到八国联军侵华不到300年的时间。

图为十字军东征

西方文明武力向东方文明扩张,首先就是越过地理上的隔阂,古代最靠近东方的无疑是地处伊朗高原的波斯帝国,只需要走过伊朗高原就可以进入恒河流域,也就是古代印度文明的发展中心。这也是古代唯一西方和东方的陆上通道,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和中亚的戈壁大漠,都是那个时候无法逾越的天堑,只有通过这些地方,才可能到达古代中国控制的地区。

图为亚历山大帝国版图

其次就是印度本身的文明发展及其零散,各邦数千年未能实现大一统,印度历史上有名的诸如孔雀王朝,难陀王朝,包括后来的莫卧儿帝国,都仅仅是地区上的统一,达不到大一统的地步。因为印度各邦在这种分散的情况下,根本不可能达成共同抵御入侵的共识,所以西方文明的数次入侵都能够很容易的征服或者控制印度,但在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中国,西方人不仅没有办法使军队大规模穿越地理屏障,即使能够率领军队进入中国,也不可能征服统一在中央集权下,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的中华文明。

图为英军线列步兵

还有就是殖民者本身的选择了,其实印度和中国产出的产品和作物差距并不大,中国还有印度没有的陶瓷,丝绸等等。而且中国的物产本身就得到了相当的开发,殖民者只需要让统治者同意互通有无即可。印度则是坐拥丰富的资源无法产出,殖民者只能武力入侵,通过先进的技术将资源化为产品,才可能得到足够贸易成本的利益。

图为英军掷弹兵

作者创作不易,军情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求关注


军情解析

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先来分析一下中国(中原王朝)与印度地区的地理位置差异

印度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和帕米尔高原,西部是伊朗高原,南部为印度洋(在古代航海技术不够发达的情况下海陆入侵并不多见),然而在帕米尔高原与伊朗高原之间也就是印度的西北部有一条走廊,也就是历来印度遭受入侵的主要通道。

中国〈中原王朝〉北部是蒙古高原,西部是青藏高原东部为海洋,在西北部有一条河西走廊,中原王朝强盛的时候可以通过河西走廊控制西域,然而西域因为干旱少雨仅仅依靠零星的绿洲无法积蓄足够的人口和财力物力来进攻中原王朝。同时漫长的荒漠地带亦无法为西方势力提供足够良好的前进跳板来进攻中原王朝。

再从地区势力结构来分析,印度自古以来就只是一个地理概念,从未有一个政权真正的统一过印度地区,也就是印度地区实际上一直是以众多分散的势力而存在的,这使得西方民族能比较容易的将他们各个击破;反观中国地区,虽然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外族势力也只有在中原王朝衰落期才能在中原地区为非作歹;(此处延伸一些内容:自古以为至少在近代以前中国面临的危机主要都来自于北方地区,因为中原王朝一直是一个农业文明为基础的文化,所以一直以来很难对北方不适合耕种的地区实行有效的管理和利用,往往在这些地区大多数时候是生活着一个个诚服于中原王朝的游牧部落。在中原王朝强盛时可以有效的将这些民族按在地上摩擦摩擦,可是每当中原王朝衰落时就有北方民族侵入中原,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无一不在重复的证明这一点;)所以千百年来威胁中原王朝的并不是西方而是我们的北方。


迷雾里迷路的麋鹿

柿子专拣软的捏,印度人自始至终都不是好勇斗狠的民族,外族入侵很容易得手。当然老天也不是很帮忙,西北部虽然有巨大的山脉和西方世界隔离,但是大山中间有个大豁口,有几十公里宽,西方的入侵者可以十分方便穿过山谷到达印度平原。

印度平原温暖湿润,物产丰富,入侵者来了就不愿意离开,在当地生根发芽,开枝散叶,一直等到下一波的入侵者到来,所以说他的人种换过了几茬,现在的印度人和古印度人基本没有多少关系,他们现在的语言据说都有一百多种,他们一直都没有一种统一的官方语言,好在后来英国殖民者也来到印度,把英语当做唯一的官方语言。

印度境内小国林立,一直没有出现强有力的大一统中央王朝,即使历史上出现几个大王国,但是势力也仅仅限制在北方,达到不了南部山区,对西方入侵者很难构成威胁。

中国西北部就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四千米,世界屋脊,想想都晕,更不用说爬了,这一天然阻碍,也就断了西方入侵者的妄念,就是借他们一个翅膀翻过了青藏高原,翻过了唐古拉山,也拣不到便宜,好战的吐蕃人在等着他们,在中国的腹地还有一个更为强大的中央帝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