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近几十年再也没有出现过像样板戏一样,继承了传统又融入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

白小金

曾经在六七十年代辉煌一时的样板戏,随着时间的流逝与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一些历史事件的解密等,已经变得不再神秘、高大上。我们要用历史的、唯物的、公平的眼光来看待那些特殊年代的舞台艺术作品。



样板戏的产生具有其历史必然性、时代性。在那个以工农兵为主流的时代,创造出一大批具有能调动光大工农兵积极性、为国家发展起到推进作用的优秀文艺作品,也就不奇怪了。

改革开放以后,国门大开,一些来自外域的文娱形式对我国传统的文化形式造成了极大冲击。想想当年的邓丽君、刘文正等等,对那时的年轻人具有多大的吸引力。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国家对文艺形式多样化的主导政策,使文艺界形成了空前的繁荣。

文艺形式的多种多样,人们对不同文娱节目的需求,娱乐公司出于经济原因对娱乐界风向的影响等等,人们不再需要单一的文艺形式,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就是这个道理。

曾经辉煌的样板戏,它毕竟代表了一个高度,也影响了一代人。但它作为一个特殊时期的产物,也有其历史的狭隘性,它不会因为一些人的打压而消失,却也不会因为一些人的怀旧喜爱而再度辉煌起来。


纯阳命理


样板戏是时代性,政冶性极强的文艺形式,它的服务对象是工农兵,它要服务特定的政治氛围。改革开放以来,上述条件都发生了相应变化。各种不同的文艺形式都挤了进来。比如香港,台湾的流行歌曲,通俗歌曲。日本的动画片。美国,欧洲都涌进了一些不同类别的文艺形式。由于它的通俗性,很容易被接受。试想,听了近十年的样板戏,突然出现异彩粉呈的其他形式。谁不想换一下口味,于是邓丽君为首的台港明星红滿天下,占据了舞台。一些老传统戏迷又恢复了看传统戏的习惯,剧院也重新上演传统古装戏剧。由于电视,电脑互联网的普及,再加上古装戏剧的受众老化与分化,京剧和其他舞台剧的观众急速下降。既使再排类似样板剧那样的作品,观众也不会多到那里。何况重排容易,但达到当年的水准已不可能。因为政治条件不同了,演员的戏路,情感也不同了。还有是精于此道的人不是老了,就是改方向了,有的就跟本不愿再唱样板戏了!所以也就不可能再出类似的新剧目了。还有是技术性的原因,由于样板戏是导演中心制,而传统戏又是主演中心制。玩主演中心制的演员去演样板戏,



是极大的不适应。比如传统戏表演者某一方面准备不到位,鼓师就不会指挥乐队进入下一环节!而且演员也还沒吊板,琴师也不能开弓啊。所以主演在台上是比较自由灵活的。现代样板戏就不同,演员必须服从乐队,乐队与演员又必须服从导演。乐队是根据乐章进行演奏,队员只听指挥的。指挥要全神贯注的完成自己的音乐程序,才不管主演的什么吊板起唱呢!相反演员却要特别注意准确的跟进演唱,不然就乱了套。唱词也不能改动发挥,噓字,过度词都不一允许出现。比如郭建光的芦荡里那段,听,,,,对,,,,岸,就不能像唱传统戏那样的改成,听,,,对呀岸,,,。京胡也不敢在演奏中自行加花博取
观众的掌声!

武打场面更是难度大,传统戏打出手时,失手了可以捡起来重打。样板戏失手了可是政治错误,到不是那个领导要跟演员过不去。是你演出的角色不能出错啊。你想要是杨子荣与匪首对打,自己的枪或刀掉了,那杨子荣的形象不就砸在演员手上了吗。由于样板戏的整个演出过程像一部精密的机器在那运转。主演与配角,演员与乐队都是全神贯注,高度紧张。一场戏下来,所有演职人员的状况可想而知。在目前舞台演出不景气的条件下,票房收入都谈不上的景况中,谁还愿去冒风险走钢絲呢!个人观点,欢迎网友评论,共同探讨!


干杯安德烈

不是没素材、没故事,而是没人才,没能力,没水平了!

那时的主要编创人员都是跨(新旧)时代的精英人才,既继承传统精典,又大胆创新,绝对的棒!















雪中风车



所谓样板戏,其实就是那个时代应景的产物,从京剧欣赏的角度来说,谈不上多么优秀,更像是改良了的京歌剧。

样板戏的诞生说的实在点,是政治的需要,在那个砸烂了“封资修”的年代,人们没有文化生活,为了引导人们向往革命,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样板戏就应运而生了。

所有样板戏的故事结构基本上是程式化的,都是正面人物高大上,不能有缺点。反面人物都猥琐,都是生来就是坏蛋。阶级斗争是样板戏的主体,所有的样板戏都没有爱情,男人女人都是以阶级斗争来划分的。

这样的样板戏,在改革开放之后,已经没有市场了,人们不需要这样的“优秀”,所以近几十年再也没有出现样板戏这样的作品了。

可以说,样板戏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寿终正寝了。



不过,后来市场上出现的高大上的“偶像剧”,还有一些低级搞笑的剧目,比样板戏还不如,这些东西会很快就销声匿迹的,这是另外的话题,有兴趣再探讨。


呆呆熊沙龙

为什么?样板戏的时代,为了一部戏剧,仅仅剧本创作和编导排练,就调集了全国的全部经营,前前后后需要好几年。然后还要几经审批,几经试演,再几经修改,最后才能审定,而后才得以和观众见面。这是多么认真的精神?

而今天的作品是什么?好多都不如肥皂剧。稀里糊涂的乱写一通,颠三倒四的那么一捏,管他驴唇能不能对上马嘴。也甭管什么导演演员的,赚钱倒是不少,却没一个认真的,甚至没几个明白的,马马虎虎一通折腾,这连续剧也就出炉了。得,几乎没哪部剧不穿帮的。就这剧,随便什么人,划拉俩钱,找个神剧本子,再撮个草台班子,这就开拍了。就这剧,一个星期排上它十部,嘿,他还嫌少呢。

你想想,现在拍的这种剧,他有什么基础?有什么功底?又投入了多少精力?拿它和那样板戏的产出过程比比,它们可是根本就不在一个高度上,它拿什么和人家样板戏相比?


清心-芳

因为只有出样板戏的年代,才是真正的人民当家做主的年代!也只有人民当家做主的年代,才会有真正属于人民大众的文艺节目以及表演和歌颂人民为主要内容的戏!其实这个问题人人都明白清楚!历朝历代的统治阶级对宣传和文艺阵地的占领都不会轻视的!这样一来,为什么后来没有了此类戏?就不言自明了!


手机用户5870070814

几十年,我们的作家很多都是有经济目的,他们是文字的堆砌者,情感的撩拨者,情绪的解剖者,

写出的作品主要是孤芳自赏,更多的都是自己的一点感悟,优秀作品都是通过文字视频告诉我们人生深刻的道理,看完他们的作品之后,一定是绕梁三日回味无穷。也就是说我们缺乏能够用文字来表达的哲学家,通过视频来反应社会道理的思想家。向王蒙,莫言,等这样的个人英雄主义的不仅是文学大家,也是很优秀的哲学家。

今天用我九岁女儿的一句话,说说现在的雪景,美得让人心酸,让人流泪。我问她,你为什么要这么说呢?人工造的不自然,我又去不了


西游评论

当年的样版戏由江青主持,中央支持,可调动顶级的剧作家,作曲家,遴选演员严格,且反复锤炼,修改,文革十年也只出了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海港,龙江颂,平原作战,杜鹃山,红云岗,磐石湾,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几部戏,实际上都源于1964年全国现代戏观摩汇演,如红灯记改自自有后來人,沙家浜改自芦荡火种等。其实64年还有许多优秀剧目如六号门,箭杆河边,黛诺,金沙江畔,柯山红日,趟一曼,八一风暴,延安军民等其中不少精彩唱段仍广为流传,如六号门卖子一场大段反二黄及反汉调叫人百听不厌。


手机用户晓崑

那个时候都是集体的,不论什么题材都是围绕着大家集体,那个时候的红歌基本上都是赞美祖国山河,歌颂先进事迹,如今都是私有化多些,也没有那个企业有自己的歌,就算有也唱不起来,好像少了一种精髓一样。


圣人花

媒体不要再宣扬样板戏了。先不谈政治因素,只讲艺术。样板戏巳经不是京剧了。总有人想把京剧融入时代气息,这是不对的。政治要与时俱进,思想要跟上时代,人可以改造旧观念,古董不能改变。京剧、昆曲,傩戏等等都是历史遗产,谁改变谁就是毁坏文物。改变后就不是京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