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跑将军”的退敌妙招,还由此衍生出了一个成语

南宋初年,宋军有五大主力——韩世忠的前护军、岳飞的后护军、刘光世的左护军、吴介的右护军、张俊的中护军。吴阶防御长江上游,岳飞防御长江中游,刘光世、张俊、韩世忠共同防御长江下游。

“逃跑将军”的退敌妙招,还由此衍生出了一个成语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这个防御长江下游的刘光世。刘光世(1089年—1142年),字平叔。保安军(今陕西延安志丹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兴四将”之一。

“逃跑将军”的退敌妙招,还由此衍生出了一个成语

据传,一到与金军对阵时,刘光世就把指挥部设在后面,几乎是“逢金必逃”。1129年元月,金军进攻扬州,刘光世带领万余兵马还没遇上金兵就全部溃散。1130年,淮安被围,宋高宗赵构五次下令命刘光世增援,但刘却拒不执行。从这一点上看,说他是“逃跑将军”也不为过

1131年夏,时任御前巡卫军总指挥、浙西最高行政长官兼任镇江知府的刘光世驻防镇江,与金军左军副元帅完颜昌隔江对峙。刘光世上书,死活不要担任镇江知府。赵构当即驳回,他知道刘光世只要不兼任这个职务,就不必承担“守土有责”的责任,肯定又要逃了。

跑不了,又不愿打,怎么办?刘光世了解到,完颜昌的部下长年背井离乡,久战沙场,都产生了思乡盼归之情。于是,刘光世让人在军中铸造了一种特殊货币:正面是“招纳信宝”,背面是“使”。然后对被俘的金兵一律好吃好喝好招待,临走时多送“招纳信宝”,承诺凡拿此钱来宋军防区的金兵,一律酒菜招待,来去自由,愿回家者,发足路费。

“逃跑将军”的退敌妙招,还由此衍生出了一个成语

这招攻心战非常奏效,金兵不断开小差。不到两个月,完颜昌的两支精兵——“奇兵”军和“赤心”军竟然军心涣散,虽然完颜昌下令严惩,但仍然制止不住士兵逃走,于是只好拔营而去。

“逃跑将军”的退敌妙招,还由此衍生出了一个成语

后来,此事衍生成语“招降纳叛”,原意指收容接纳敌方投降叛变过来的人,以扩大自己的势力。今指收罗坏人,结党作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