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一種新的“啃老”方式?

眾所周知,留學需要一大筆費用,國外的院校學費比國內高很多,沒有百萬的家產,孩子留學確實是件棘手的事情!所以,留學生,90%都在啃老!

留學,一種新的“啃老”方式?

近日,據SYRACUSE新聞網、《紐約郵報》等多家媒體報道,美國紐約一對父母狀告兒子啃老並要求其搬離他們的房子。此前,他們已經給兒子發過5份搬家通知,但兒子仍然不搬,這對夫婦最終迫於無奈請求法院採取強制措施。

留學,一種新的“啃老”方式?

留學,一種新的“啃老”方式?

現在社會“啃老族”不少,是家庭的包袱,社會的負擔。“培養”眾多“啃老族”的罪魁禍首還是家長自己。家長的一些教育方式剝奪了孩子能完全獨立的能力。

留學,一種新的“啃老”方式?劉女士的女兒留學之後在美國工作,女婿也是中國人。小兩口物質追求很高,在美國買房買車,多是靠雙方家庭支持。前一陣子,劉女士的女兒說,婆婆給她打電話讓她勸勸老公,不要總是想方設法向家裡要錢。聽著女兒的話,劉女士暗自心酸,她很想對親家母說,在“啃老”這方面,小兩口還是一碗水端平的,“你兒子跟你要,我閨女跟我要,他們是咱們的‘債主’啊”。

留學,一種新的“啃老”方式?

美國家庭如何治理“啃老族”?美國社會把家庭放在重要位置,但父母對子女的責任在子女成年以後便告終結。在美國,成年後又搬回來與父母同住的年輕人被稱為“回飛鏢族”。“回飛鏢”是澳大利亞原住民曾使用的一種武器,投出後如擊不中目標,就能飛回原處,形狀有些像英文字母“L”。美國一項調查發現,“回飛鏢族”與父母同住,形成的大多是一種對兩代人都有利的經濟關係,受訪者中有十分之三是因為經濟不景氣才搬回來與父母同住的。接受調查的“回飛鏢族”(25—34歲),48%會付房租給父母,89%會補貼父母的家用開支。經常直接接受父母經濟幫助的是極少數,只佔8%。

然而很多留在美國工作的中國留學生成為擴充這一比例的“生力軍”。甄女士說,很多留學生“啃老族”不同於國內的“啃老族”,也不同於國外的“回飛鏢族”。他們大多是高智商、高學歷、高收入、高消費,年薪可能達到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美金,但“啃老”也是高價碼,房子,車子,全球旅遊,什麼都要最好的,高消費“啃老”將父母帶入了“老來做奴”的境地。

張女士同樣是留學生家長,但比起劉女士和王女士,她的生活要輕鬆多了。張女士的女兒在美國讀MBA,留學期間就一直打工,說畢業後要自己養活自己,什麼買房啊,買車呀,生兒育女,都不再靠家裡。女兒的男朋友是個美國人,也很自立。他說在美國,如果父母給孩子出大學學費,子女會把這個當成父母的禮物,沒有哪個成年人會認為這筆錢是父母必須出的;如果父母不能“贊助”大學學費,子女會通過銀行貸款等方式籌款,畢業後償還。車在美國是很普通的交通工具,但是多數美國孩子不會逼父母給自己買豪車。張女士女兒的男朋友就是通過打工等方式攢錢買了輛二手車,想等自己有足夠的能力時再更換。至於買房、生孩子等事情,他也認為那是自己的事情,不應該由父母埋單。

英國作家巴特勒說,人生的許多不幸皆緣起於這樣的家庭:“它過長地維持了家庭的聯繫,弄得家人勉強地,而不是自然地生活在一起。”巴特勒的話或有偏見,但又何嘗不是一個旁觀者的真實觀察。

父母這9個行為最易養出“啃老族”!

1.有求必應。

打從孩子出生開始,你就給他所有他要的東西,如此一來就算他以後長大成人,他還是會倔強地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世界欠他的。而當你自始至終都在滿足他的需求時,你會發現一次的拒絕就足以對他造成極大的挫折感。

2他出口成“髒”,你一笑置。

當孩子講出不得體的話,甚至口出穢言時,你卻只是笑了笑。這將會使他認為自己很可愛,自己說的話很討喜。而你做出的反應,在他看來不外乎是鼓勵他下次再挑些更“討喜”的話來講。

3.從不訓練他精神獨立。

從小幫他打點好一切,等到他20歲時再突然告訴他“自己決定吧”,我們不難想象孩子們對這種突如其來的恩准會作何反應。

留學,一種新的“啃老”方式?

4.從不告訴他“你錯了”。

如果對孩子的行為,我們一直不告訴他孰是孰非,待某日他牴觸了法律,犯下了父母再也無法替他掩飾的罪行,他還會以為整個社會都與他作對,是他自己受到迫害。

5.替他收拾所有弄亂的東西。

像個名符其實的老媽子一樣地跟在他後面,撿起他丟在地上的書、鞋子、髒衣服,幫他整理房間、做東做西、打理一切,必然會養成他日後推卸責任,並將別人的好意當成理所當然的惡習。

6.毫不限制他的讀物。

小心啊!雖然碗筷洗了餐具消毒了,孩子嘴巴吃得乾淨,腦子吃的卻是垃圾。

7.常常當著孩子面爭吵。

如果父母經常這樣做,日後萬一離婚,家庭破碎了,也不必為孩子麻木不仁的反應感到震驚與不解。

8.當他的搖錢樹。

若金錢對他們而言太容易到手,想買東西時只要搖一搖吵一吵錢就掉下來了,如何讓孩子明白金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賺取的,又如何使他們有正確的金錢觀念?

留學,一種新的“啃老”方式?

9.永遠站在孩子這邊。

站在孩子這邊並不是不好,但要永遠嗎?當孩子真的犯錯時呢?你能想像這種“他們都對我的孩子有偏見”的心態會造成他日後多少問題嗎?永遠站在孩子這邊,等於教他與師長對立,不過是提早讓他走上不歸路罷了。

有一位哲人說過:“人的一生有兩個生日,一個是他自己誕生的日子,一個是真正理解自己的日子。”如果父母一直無休止地供養子女,他們何時才能獲得實現經濟的獨立以及人格的完善呢?作為家長,你可以給子女一個誕生的日子,卻剝奪了他們“真正理解自己的日子”,這種愛也許並不能算是真正的愛。

留學,一種新的“啃老”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