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浙江教师吻别三尺讲台,拒绝高薪退休后要去农村的做法?

董姝厦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直以来,教师被比喻成为辛勤的园丁,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而浙江省的特级教师盛志军就是这样的教师。到了退休的年龄,本该可以享受含饴弄孙之乐,也可以选择去高薪的培训机构,可他偏偏选择了农村。这样的教师才是心中装着学生的教师,才是真正的师者。

他想到农村去,培养农村的师资力量,让农村的教育质量好一点。他有理想,有抱负,愿意继续奉献自己,愿意去力量薄弱的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他想培养更多的优秀的农村教师。让农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好的教育。从而拒绝了诱人的高薪。多少人心心念念着高高的薪水,而他却能放下金钱的诱惑。

这才是真正的有情怀的人,这才是一位真正的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而吻别讲台正是因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正是对这份事业的不舍。


独立疏篱趣味浓

我认为这是一种个人选择,而对于个人选择,我的一贯态度就是尊重。不管自己是否认同,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尊重别人的选择。

往小的方面说,我也曾是一名教师,也曾在三尺讲台前挥洒青春,现在回想起当初教书育人的日子,依然是那么难忘,所以我特别能理解老师吻别讲台的举动。盛老师执教近40年,在上完最后一节课后,他俯身长吻讲台,令人动容。他的这一吻,有不舍,有留恋,有故事,有回忆,肯定还有欣慰。

至于说盛老师拒绝培训机构提供的高薪职位,决意去农村为培训师资队伍尽力的行为,则特别让人佩服。中国梦,其精神内核就是“人各有梦”,一个人能追随自己的梦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在很多人眼里,成功就是有钱,成功就是从一个高点到另一个高点,不能说有多大的错,但至少太片面。其实每个人对成功的看法是不一样的,唯物质论的标准会抹杀人的个性,忽略人的差异,麻痹人的敬畏之心,击碎人对世界的展望和对星空的仰望。不同的价值观会导致不同的行为,也许有人不理解盛老师的举动,没关系,但至少请不要嘲笑,那是一种低素质的表现。

往大的方面说,中国教育在近几十年里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其中依然埋藏着许多问题。最为突出的,可能要算教育资源不均衡了。大城市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而广大农村地区却异常匮乏。有人说“寒门难出贵子”,并不是指穷人家的孩子天生就笨,而是他们没有条件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从而导致成长受限。盛老师此举,可以算是为均衡教育资源这个问题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份力量也许有限,但是难得。

我和小伙伴们在决心创业时,让中国教育变得更好就是我们的一个远大梦想,我们创办的跟谁学教育平台,就是为实现“让教育更平等、更便捷、更高效”这个目标而做的些许努力。从本质上说,我们跟盛老师是一路人,目标相同,做法不同,

我们尊重盛老师的选择,我们祝福他在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陈向东

任何一个年龄的人都可以拥有热血、成为理想主义者。其中最令人羡慕的是初出茅庐的新教师和已经退休的老教师。年轻人尚未成家立业,不用考虑太多家庭问题;老教师子女都已经成家立业,能够影响一生抉择的问题差不多都已经得到了解决。这是两个可以尽情去做事情的年纪。而大多数的中青年教师,即使有着种种教育理想主义,也不可能真的抛妻弃子去做。只能是看见这样的新闻,跟着感叹一下,景仰一下。

不过,“培养农村的师资”是一个太过复杂和宏大的命题。你想要培养,可学校会接受你的培养么?用什么样的形式?开培训班还是发传单?农村的教师们又有那个精力和心力去接受这样的培训么?七八年前,我曾经在四川省东北边缘支教过,遇到过一个代课老师,穿着老式靛青色衣服,裤腿扎得高高的,为什么呢?因为下课之后他就要马上去田里插秧。而另外一个老师,他家的土豆还是班上的同学们趁着课间帮他削的。

世易时移,我不确定现在还有没有工作条件如此艰苦的地方,相信这些年一些过于艰苦的地区也已经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但是城市和农村教育资源差距越拉越大是不争的事实。甚至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间差别也很大。今年高考成绩已经出来,成都地区的各所学校重本升学率动不动都是百分之五六十以至百分之百,而大多数小城市相比起来低得可怜,清华北大更是大部分地市州想都不要想的目标。这样的局面,不是仅仅靠一个热血男儿就可以改变的。

但,仍然很佩服这个老师。很多时候,正是这样的人,而不是那些高考喜报、职称论文、社会虚名向后人传达着教育的精神和意义。


吹上来的小动物

从这个事情我们可以看得出 ,只有教师们有精力有余力 ,物质条件丰富了 ,才能谈到奉献 。人们如果要是连饭都吃不饱,人吃人的事情都是会做得出来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说过,物质决定精神。“人们必须要满足基本生存资料,然后才会追求精神层次的需求”。也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就个人而言“物质决定精神”,扩大到国家、整个社会以及全人类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物质条件极大丰富了人们才能讲究精神的享受。

无论如何,盛老师告诉大家:世界上还有比经济更重要的东西 ,那就是人心 。世界上还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 ,那就是爱 。




教育之象

人的本质是实践,实践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本质是选择,选择的伟大是人格的焕化,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盛志军同志从教39年零8个月,退休后,他拒绝了高新的培训机构,而选择“我想到农村去,培养农村的师资,让农村的教育质量好一点。”他放弃了高新的待遇而果敢选择了艰苦的农村。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选择?这是一种怎样的生命抉择?这是一种怎样的教育情怀?





当我看了他躬身九十度虔诚地向积淀了他40年教育生命的一张讲桌深情一吻的时候,当我读了他上完最后一节课离开了积聚他40年教育智慧的三尺讲台凝神一回的时候,当我感于他放弃高新培训机构把40年后的教育情怀寄予农村的时候。

—— 此时此刻,让我为之敬畏、为之感动、为之礼赞……由使我想起康德曾说的话“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盛老师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是,将自己剩余的教育人生无限拉长,拉长成一座普惠于乡村的教育金桥,力图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诠释着教育的真谛——教育是挚爱,这种爱越是无私越是深厚;教育是思想,这种思想越是现实越有智慧;教育是信仰,这种信仰越是坚定越有力量。践行着教育的高度、厚度、力度、温度。



当我想象到盛老师风尘仆仆站在乡村校园的时候,原来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温柔,过分的留恋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是双脚,还有未来,他的双脚未绊,他的未来充满期待!

当我想象到盛老师风采依旧怀抱乡村教育的时候,他以优秀者的精神灵魂——责任,引动着乡村教育春天的勃勃生机,原来未来并不是一个他要去的地方,而是一个他要创造的地方。他再一次诠释了教育是一项永恒的事业。

——此时此地,让我为之顿悟、为之神往、为之鼓舞……盛老师就是一部教育学,就是一株常青藤,就是一棵翠柏,挺拔在乡村沟壑中的翠柏,用她四季常青的枝叶为乡村教育纳凉,以此铺向乡村教育的八方四面——心灵的沟通、灵魂的交融、思想的碰撞、人格的对话,这就是教育,这就是教育人的期待、实践和恢宏篇章!

盛老师,您辛苦了!祖国支持您!乡亲父老欢迎您!


凌川教育文化析源

39年零8个月之前,他已将大半生奉献给城市教育,“一吻告别”去培养农村的师资,在我看来,这一吻不是告别而是他选择承接伟大事业的仪式。

农村教育质量确实有待提高,教师资源严重匮乏,农村孩子的教育相较之下真的很落后。

这位教师的选择,在我眼里是伟大的,为什么伟大?因为农村真的需要!他的这一选择起到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我相信很多城市教师在他这一举动的鼓舞下开始选择放眼、投身到农村教育上。

现在大部分农村教师,要么就是在这个岗位坚守三四十年的老人民教师,让他们面对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真的已经不够,这个时代已经没办法“让一个没坐过飞机的人讲飞机”了,但是他们真的值得尊敬!还有一种是学历不够高,考上教资的但没办法进城市学校只能去农村的老师,这一部分不乏有真的为农村教育做奉献的老师,但也有一部分只是把农村的学校作为一个过渡期,身在此心却飞向远处。让这样一批二本三本毕业的去PK名牌大学、硕士毕业的,教育差距显而易见了。

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不是这样,在我的家乡,很多年轻人外出务工,五六年前,年轻人生了孩子就放在老家由老人帮忙带着,多少老人大字都不识几个,孩子在学前教育上几乎是缺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6年农村居民平均每户拥有手机2.41部,家长外出打工为子女留一部手机联络变得常见。而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手机成为他们的朋友,几乎是必然的事情。手机成了主要信息来源,在判断力尚未成熟的孩子那里网络上的一些不正确的信息正引导着孩子三观的形成!曾有研究者发现中国农村地区初中学生的辍学率高达56%。

到了现在,有些条件稍微好点的会送去上镇上的幼儿园,但是这些幼儿园跟城里的是没法比的。在城里幼儿园都开始学英语了,古诗词更别说了,各种才艺都是全面的,因为幼儿园有这么全面的师资力量。在农村的幼儿园,孩子会唱几首歌几首唐诗,家长可能就会觉得已经很棒了。

近几年,身边越来越多的村里人选择在城里买房,就算房贷再高压力再大,也选择住在城里,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新一代的父母开始意识到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的差距,都说“知识改变命运”,不想让孩子走自己的老路,那就只能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跟城里孩子同一个起跑线。所以很多乡镇的小学每年的学生源越来越少,教学规模萎缩,很多教师选择往县里市里奔,很多村子一年到头都看不见几个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还留下很多空房子没人住,空巢老人增多。

这就让国家的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工作在农村的实践困难重重。

近几年国家大力实施扶贫工作,我们家乡也有村子被定为精准扶贫村,村干部和扶贫工作组也很用心很努力地在为贫困村做事谋出路,但是却发现工作开展起来特别困难。

一是因为家里没有年轻劳动力,一些家庭的改造项目没办法实施;二是很多留守的老人知识水平太低,没办法领悟政国家政策,不配合干部工作,出现了很多“我是穷人我怕谁,坐在门口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现象,近日人民日报专门发过这样一篇文章来批评这种现象。为什么会这样?还不是因为思想素质问题,在这样的一个公共文化

缺失的地方,有多少人愿意将孩子放在农村,美丽乡村建设建的不能是个空壳,而是应该有力量的内核,谁是内核?年轻人!他们才是主力军。

十九大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国家政策这么好,农村未来的发展是一片明朗,但是这里需要年轻人,有知识、有技术、有能力的人来建设自己的家乡!引进新农民不是根本解决办法,原住民的素质提高才是关键。怎么留得住年轻人才?教育是根本。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农村方方面面的发展,期望更多“盛志军”的出现,为农村输送“知识血液”!


清蒸关耳朵

盛老师站在这个三尺讲台上,已经近40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子,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间都在这三尺讲台上度过的。如今离开除了不舍,还有欣慰。他告别了这三尺讲台并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这是他的选择,也许你不认同,但是应该去尊重。


人各有梦,只需尊重。

说实在的,盛老师拒绝了培训机构的高薪职位,决定去农村为培训师资队伍献出自己的一份力,特别令人倾佩。

从这个“利益至上”社会角度分析,现在的人都在铆足劲儿获取财富,为自己或者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生活品质,很少有人愿意放弃他拥有或者即将拥有的东西去亲身参与。也许在一些人眼里,盛老师就是傻。教书一辈子也没几个钱,好不容易可以退休去培训机构,钱多还不操心,闲暇之余养花种草出国旅行哪一个不必去农村受苦强?

有人觉得成功就是从一个高点到另一个高点,但人与人之间追求不同,自然对成功的定义也就不同,我们不能通过唯物论的标准去判断别人的决定。当别人做了你没有勇气去做的事情,而事情的本身就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这是你只需怀着敬畏之心即可。

我们总会在电视上看见,某某企业家,某某明星为山区贫困学生捐钱捐物的善举,却很少看见有哪个老师愿意去农村从事教育工作,因为农村真的太苦了,而农村师资水平令城市教师嗤之以鼻。



自古“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农村各方面条件差,个人发展空间差,最主要是工资低。所以那些一本二本三本毕业的年轻老师都削尖脑袋往大城市里钻。在他们看来,只要在大城市教书,资源丰富了,就可以更好的往上爬。

那些被分到农村教书的年轻老师,也只是暂时的。

突然想到,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说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城里孩子和农村的孩子都是国家的希望,但越来越少的农村学子能考上好的大学,并不是农村孩子天资不够,而是他们根本就没有好的教学资源。

举个例子:三线城市的小镇,学前教育几乎就是空白,那些一岁左右的上学前班的,几乎学不到东西,就是家长太忙或者他们爷爷奶奶照顾不了放到一个有人照料的地方,仅此而已。而大城市里的学前教育,各种智力脑力开发,小小年纪就比农村同龄小孩懂得多。农村和城市根本就不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所以万人独木桥的高考,农村学子自然就会被刷下来。

这就是“寒门难出贵子”,农村要钱没钱要资源没资源,如何能一飞冲天?

我国的城乡教师水平严重的参差不齐,有些老师教师一辈子,都没有坐过飞机高铁,你让他如何为孩子们讲解其中的原理?而有的老师只是在履行职责,没有培训,没有新的教学资源,所以几十年如一日照本宣读。

这样的教育背景下,孩子能有什么好的未来?现在家长也意识到好的教育环境对孩子未来多么重要,所以他们扎进城市,拼命赚钱买学区房包各种补习课兴趣班,为的就是不输在起跑线上。

而那些家境清寒农村孩子,留守儿童,他们打小与思想固化的老人生活在一起,他们根本没有机会走出去念书,只能辍学走出去打工。

以上是我个人观点,不喜可喷,欢迎补充。


躺在向日葵上的猫咪

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盛志军,面对着他站了39年零8个月的讲台,一吻告别。退休前他拒绝了高薪聘请。他说:“我想到农村去,培养农村师资,让农村教育质量更好一点。”


他那深情的一吻,让人为之动容。他心系农村,不忘农村教育,让人钦佩。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他没有豪言壮语,他只是在用自己最朴实的行动来践行自己的理念、追求。曾经是热血激昂的青年,如今是依然热血沸腾暮者。年龄徒增赤心不改,到农村去,到农村去,为农村教育发挥自己的余热。

我想起了,“中国航天之父”“火箭之王”钱学森。1950年,他毅然放弃了美国政府的优厚待遇准备回国。却遭到了美国当局的百般阻挠,各种身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但钱老始终坚信能回到祖国。1955年9月17日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回到祖国。运用所学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不朽功勋。

钱老毫不利己、专门利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盛老师的毫不利己这、专门利农村教育的精神如出一辙,都是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做贡献。

正是千千万万个像他们这样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始终以国家的繁荣富强为己任的人。他们才是国家的脊梁。


五月清清



盛老师的行为有好的示范效应,他这个浙江省首批特级老师对乡镇的巨大的福音,但是因为一张半是摆拍的照片成为网红,是不是有点过度消费了,成了新闻逻辑的得益者?


还有很多真正值得致敬和需要帮助的基层老师。要知道,在中国乡村,还有很多工资微薄,却坚守在穷山恶水地方的贫困老师,他们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制度性改善!

亲,你同意南瓜的观点吗,欢迎留言评论我们一起探讨……


南瓜博士刘楠

有这样一句话“情怀是可以赚钱的”。这位老师不是为了功名,不是为了钱财,而是为了自己的情怀——提高农村师资,让广大农村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



这种大爱情怀,是他善良、执着的一种追求。也是被埋藏在心中那么久的一种喷发。他一定是一位好老师,不管在哪里,都值得尊重和敬佩。

那么,“情怀”到底是什么?

她是你心中的明镜,让你知道,我是谁,我能做什么,怎么去做!

她使你与众不同,即使偶尔妥协,即使受过挫折,依然清心寡欲,不觉失落。

她是未来,是必定会实现的一天,比如退休后,比如闲下来,比如每一天积少成多。


我也有自己的情怀:第一,文为心声,不负此生;第二,教书育人,扎根农村教育,努力,改变。

如果您是一位饱学之士,或教育贤能,谢谢您能指点一二!农村教育的优势是什么?怎么做对农村学子更好一些?

(右边这三个学生的母亲精神都不正常,穿青色短袖的学生左眼先天性失明,什么也看不见。第一个和第三个穿相同衣服的是双胞胎,那天开校会温度30,我到他们身边让把加绒的厚外套脱了,他们只是衣链拉的更紧了。我又找和他们玩的比较好的孩子提醒他们,然后我看到,他们依然包裹严实,让人心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