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老師!奧運音響師、攝像師,還獲得紀錄片大獎!

他才藝雙全,白衣短髮,氣質盡顯 。

10歲開始學習古典樂器二胡,取得了二胡十級認證

2008年,擔任了奧運會的官方音響師

2012年,擔任倫敦奧運會官方攝像師

由他撰稿的大型紀錄片《記住鄉愁》(第三季)獲得“星光獎”紀錄片大獎

他就是紀錄片導演、我校青年教師沈皛

非凡老師!奧運音響師、攝像師,還獲得紀錄片大獎!

一份鄉愁 一種情懷

《記住鄉愁》大型紀錄片由中宣部、廣電總局等聯合牽頭,央視負責具體實施。

非凡老師!奧運音響師、攝像師,還獲得紀錄片大獎!

沈皛老師在《記住鄉愁》第三季中作為撰稿人,核心任務給每一個古鎮找到獨特的主題與神韻。撰稿過程中,他需要通讀當地地方誌、文化史等各種資料,和當地鄉賢、長者,或者文史專家深入溝通,熟悉當地人文地理,風土人情;同時還必須結合歷史縱深,提煉出有價值的內容,並用故事化敘事方式,把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深刻道理轉化成通俗易懂、接地氣的表達。

人生漫長 師恩難忘

作為青年學者,他能在學術研究和藝術創作上有所成就,在他看來,這離不開三位導師的指引陪伴:李大康教授、關玲教授,廖祥忠教授。”

李老師提供了自己研究時大量手稿資料,指導他設計了十幾場不同環境的錄音方案,並親赴四川,幾乎全程跟進,這才有了將近三萬字的本科畢業論文。在此基礎上,李老師鼓勵引導,建議他拍攝一部相關主題的紀錄片,《角色》誕生,這也是沈皛最早的紀錄片創作經歷。後來,《角色》拿下了四川電視節“金熊貓”獎和“中國大學生電視節”優秀作品獎。保研後,沈皛前往宣漢支教,在原有創作基礎上,他查閱了大量資料,在租住的小屋裡完成了第一部著作《川劇錄音製作及賞析》,填補了中國戲曲錄音著作的空缺,中國劇協副主席魏明倫親自為之作序,並獲得了四川省政府頒發的“巴蜀文藝獎”。

非凡老師!奧運音響師、攝像師,還獲得紀錄片大獎!

碩士階段,沈皛將研究重點轉向了傳統文化視閾下的電視文藝,並拍攝了紀錄片《木雅,我的木雅》,此後完成了二十萬字的專著《源流——中西文化論談》,前者獲得了中央電視臺“活力中國” 紀錄片評選社會人物類優秀作品獎等多個獎項,並被國務院新聞辦和文化部外聯局選中,翻譯成八國語言,成為對外形象宣傳片。後者也被評選為2015全國教育工作者推薦讀物¬¬——這一切,都離不來關老師的悉心指導,她循循善誘,引導學生“會讀書,學做人”。

而對於博導廖老師的言傳身教,沈皛頗多感慨。廖老師每天都會隨身攜帶工作本,記錄一天要事,有新想法也隨時記錄,而這一做法感染了他的學生們。身在廖老師門下,除節假日,每人每天需精讀一篇文章,並寫下心得,相互點評,年終彙集成冊。廖老師常說,“不能只說不做,要學以致用,多做實事。” 在《記住鄉愁》創作最艱難的時候,廖老師還鼓勵他:“要堅持,盡己所能多為傳統文化做實事,要對中國歷史文化負責任、有擔當。”這些,都讓沈皛受益匪淺。

三位恩師的指點影響,讓沈皛選準了紀錄片創作之路,也讓他形成了嚴以律己、嚴謹治學、真誠為師的態度。如今,沈皛也已開始任教,這種精神正在代代傳承。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沈老師的生活習慣“規律”到幾近嚴苛的程度,這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學生,“現在,我也嘗試著早上六點晨讀,和老師一樣。”

非凡老師!奧運音響師、攝像師,還獲得紀錄片大獎!

專業指導中,沈老師對大家的啟發猶如春風化雨。他經常和同學們一起進行紀錄片創作與探討。他常說, “紀錄片會涉及不同題材,創作前一定得熟悉相關領域,把自己變成‘專家’;如果浮於表面,很難拿出真正有價值的作品。”任教以來,只要有創作機會,沈老師一定會帶著自己的學生,從策劃、拍攝,到後期撰稿、剪輯、包裝,儘可能全程跟進。他指導學生完成了我校藝術學部“藝英計劃”培育項目紀錄片《清華園火車站》。對此,他說,“我想帶學生接觸業內高水平的創作團隊,讓他們能有一個高起點,並朝這個方向不斷努力。”

現在,身為輔導員的沈皛老師還要做好學生服務和管理工作,他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先在班裡挖掘有能力的學生,調動孩子們的主動性與責任感,讓他們參與管理。”“我更希望看到孩子們的進步,所以不願一手包辦。”而剛剛開始工作,總會這樣那樣的不足。沈老師繼續說:“這時,就要協助他們反思、總結,進行修改。如果依舊不能滿意,我便用商量的口吻提出自己的想法,供大家對比總結,有了這樣的過程,學生便會逐漸形成自己的經驗與想法。”

不忘來時路,厚積薄發

習總書記說。‘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句話飽含著每一箇中國人思念故鄉的濃濃情意。帶著這種情感沈皛的作品很好的將四川韻味獨到地展現出來,向更多人傳遞著川蜀的人傑地靈。

非凡老師!奧運音響師、攝像師,還獲得紀錄片大獎!

多年創作,讓沈皛對紀錄片有了很深的感悟:“我的初心就是想把歷史化作歷史觀,用符合觀眾認知的敘事語言,分享經歷,講述故事。”

“與其說‘我看世界’倒不如說‘我看我世界’。世上一切先要裝入創作者的心,才能裝入創作者的鏡頭。”而要深入傳統,形成自己的歷史觀,沒有豐富的積累與閱讀幾乎不可能。

“沈老師很少把時間消磨在手機互聯網上,而是沉浸在閱讀中。他的知識很淵博,提起哪方面的話題,都頭頭是道。”

很多學生希望從老師這裡獲得讀書名單或方法的推薦。對此,沈老師很有感悟:“傳統文化悠悠無盡,經典著作就在大家面前,能否耐得住寂寞,對話先賢智者,才是最重要的。”

學生主編:郭可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