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什么?

五方殊苑企业策划易学

儒家文化的核心是告诉我们如何做人,但不是虚无缥缈的大道理,而仅仅是给人划出“底线”。比如“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标准高吗?不高,但做到却不容易。从家庭到社会,从国内到国际,做不到这一点,高谈什么民主、平等都是大忽悠!难怪《联合国人权宣言》将孔子这八个字定为金律,并将此高悬于联合国总部大厅之上。

同时期的古希腊伟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文化的内核理解与孔子如出一辙。他们给人类一个最伟大的哲学命题:“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这句话有何高深之处,烦劳大哲学家开口?高深到迄今为止人类还没有满意的答卷。但从孔子给出的底线,到古希腊哲学家理性的高深,一切文化都离不开一个核心内核,即人性。无论哲学、文学、艺术莫不如此,甚至自然科学也不应该脱离这个内核而成为脱缰野马无所忌惮。

从自然进化的角度来看,人已经完成了使命。但从“文而化之”的角度来看人类永远是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人性作为文化的内核,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的未来、人类的未来。


Kant孟

这个问题自己曾写过一篇讲述,这里简要的分析一下。

我们知道,我们的文化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也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那么这个文明或文化为什么没有中断,文化的核心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我们的文化有诸子百家,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是儒释道法兵农,阴阳,墨家等等。

因为每家都有其自己的物色,所以我们文化并不是那一家独自组成的。

但是随着秦始完成了全国统一之后,最后汉朝继续了秦朝制度,但是为了解决秦朝法制太过严厉,实行了一项重大的变化,也就是推崇儒家文化作为统治王朝的主体文化,所以我们的文化或者民族,走向了以儒家为主体的文化,但是我们统治者使用的却是儒表法里的治国理念,同时辅以道家释家等诸子百家以利于统治。

所以我们的文化与王朝的统治是密切相关的,所以我们文化并不是独立与统治之外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是实用主义或者讲经世致用的,这个就是有区别与西方的神学文化。

儒家仁义礼智信到一以贯之,道家的道法自然,到后来佛家的传入,补充了文化中缺少的一部分组成,这部分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儒家主要是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道家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佛家解决了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人自己与自己的关系。

所以我们的文化其实解决了,天地人三者之的关系,现在的西方科学的发展,但是,西方的神学文化并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科学解决的只是物质的问题,也就是解决了我们的衣食住行,但是却没能解决我们精神上的问题,这个也是21世纪人类需要面临的最大问题。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恩比,曾说过:“如果有来生,我愿生在中国”,看完了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易经,说了这样一段话: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到了21世纪,人类会因为过度的自私和贪婪而迷失自己,科技手段将会毁掉一切。加上道德沦丧,信仰疲乏,心灵空虚,世界必将出现空前的危机。要拯救三大生存危机,唯有中国儒家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法,所以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无论道法自然,一以贯之,还是明心见性,其实他们都直指一人问题,就是本心,需要的就是本心与自然的和谐,所以我们文化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我们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自己与自己的关系,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解决。

我们遵守与尊重自然的发展规律,自然就解决了人与自然的问题,人与人的问题,自己与自己的问题,因为一切皆按规律办事,所以一切都是相和的,自然就不会有问题。


驯服黑夜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以《易经》文化奠基的百家文化。








赵凡丁201

其核心到底是什么?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个人认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可以看作中国文化优秀传统的核心,可以称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周易》里的话。意思是天的运行刚健有力,与之相应地,君子的品格也应像天的刚毅奋进一般,奋发图强、阳光健康,自我求新、永不止步。近百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主和伟大复兴而奋斗,靠着就是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意思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也就是说,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承载。这种“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就包含了“和”的内涵、“和”的理念,是主张“和”、重视“和”的。不仅是建设和谐社会,而今我们在国际关系上逢行的也是这一理念。


如何传播才能更为世界接受?个人觉得可采用文学传播。比如编写更多适合于不同国家文化背景的人的中国文学经典故事丛书等,促进中国传统文化向更大范围传播。其次,可以教育传播,比如现在遍布世界的孔子学院。还可以搞活动,比如联合别国搞文化节、读书日、电影节以及一些其他文化活动,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


海说闲话

不邀自來答。我是天長水秋。

題主問中華文化的核心是什麽?

既然說到核心,一定不會雜七雜八羅列很多,一定是簡明扼要。

中華文化的核心就是一個字:仁



理由如下:

一、中華文化中,對於人的定義是“仁者,人也”。“仁”是“人”字旁边加一个“二”字。

這是在告訴我們,只有在二人的对应关系中才能對任何一方下定義。直白地说就是一個人是無法給自己下定義的,你的自我評判系统根本沒有建立或是无法正常运转。

“仁”,在傳統中國現實的对应关系,包括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五倫。這個對人的定義到了現代就被擴充為社群与集体关系,雖然表面上轉變為社群與集體的关系,然而其本質意義上的結構未曾發生絲毫變化。

二、“仁者,人也”这个对人的定义限定了中国文化的發展方向。

随着历史进程的变化,“仁者,人也”的作用也越來越大。逐渐演化成了三纲五常。所有的文化發展都不得也不能超越这个界限。对人性对个性人格的任何追求,都是对“仁”的背叛而被扼制遏制遏止。



三、教会文化追求個性彰顯,批判自身的原罪,在批判中理清人與人的邊界,理清人與社會和人与自然的關系。

中华文化的核心——“仁”,限制人的自我發展,規定只能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才能判定人的具体状况。

四、所有的中华文化都是“仁”的變形演繹。

欢迎讨论😊


天长水秋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什么,怎么传播才更容易被世界接受,又能体现出中国特色?

中国文明是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儒家的思想博大精深,涉及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规范,政治思想等等。

当今欧美国家,是以基督教哄天下,以古希腊罗马文化治天下。即信仰上帝创世说。但价值观却是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自由,民主,宪政,法治。

传播儒家思想时,首先定一个准则,就是孔子所言的求同存异。

然后,是华夏文明的世界观,孔子谓之: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话卦。即人类万物并非上帝创造,而是源自自然法则和客观规律。

然后是儒家的道德规范,最符合人性:亲亲之爱。父母有慈,儿女有孝。兄长有爱,弟妹有敬。丈夫有情,妻子有义。儒家最重视家庭,所谓家和万事兴。

儒家的政治思想与古希腊罗马文化异曲同工:把君主和权力关进牢笼。从而保障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今日谓之宪政。

还有立法为民,司法独立,疑罪从无,不罪无辜等法治思想。


杨朱学派

对于这个我想这个问题,我想先从梁漱溟先生的观点说起,梁先生认为,人类的文明因为三大问题而有三个阶段;1、人与物的问题(西洋文化在自然科技上的勇猛精进);2、人与人的问题(儒家);3、人与人自己的问题(佛学)。按照正常的身心变化关系,人类的文明重心应当从一到而再到三,就如西洋文化一般,自然而然地进步。但是到了中国却出了岔子,以孔子为代表的中国古圣在第一阶段就提前直接揭示出人的理性(与本能、理智不同,详见《人心与人生》专门章节),所以说中国文化早熟,就像一个婴儿的身体却有着成年人的思维成熟。



再来看看历史上那些政治家是怎么治国的,在《汉书 元帝纪》有这样的记载:宣帝的太子刘奭(汉元帝)"柔仁好儒,见宣帝所用多文法吏,以刑名绳下,大臣杨辉、盖宽饶等坐刺讥辞语为罪而诛,尝侍燕从容言:‘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作色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乃叹曰:‘乱我家者,太子也!”。《汉书》这段记载,为我们了解汉代后期治国方针的演变提供了很好的材料。由此可见,汉代治国方针就是实用主义。



再说政治制度的变化对于文化的影响。

1、战国时期属于萌芽阶段(商鞅建立县制,封建官僚制度建立);2、秦朝属于正式确立(中央集权政治制度);3、西汉属于巩固时期(景帝削番,武帝颁布"推恩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隋唐完善时期(三省六部制、科举制);5、北宋加强时期("杯酒释兵权"地方权利收归中央);6、元朝发展时期(中央设置的中书省、地方设置行省);7、明清这一时期是强化并之至衰落(明废除丞相制、君主独裁、厂卫制度建立、八股取士,清习明制、再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通过这些政治制度,那就促成了一种统一集权的文明。再加之汉字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这种强大的生命力和包容力,那么就我们中华文化的那种持中、和的特性。



最后,我认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一个字"和"。


乐活载道

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儒家的礼,智,、廉,义,耻,这是阐述中国的道德,这些道德思想应该向世界传播,也应该为世界所接受,和其它文化有相同又有不同的地方,问题是近代以来我们向西方学习这套东西自己都丢得差不多了,怎么向外面去传播,开始把中国传统和现代社会能够结合起来的,尽可快的结合起来,别提什么移风易俗才是正经,自己都想要丢到,却想去传给别人,这不是缘木求鱼,这五种道德中礼是排在首位,中华民族是敬崇祖先的民族,祭祀祖先是礼的第一要义,每年清明节是祭祖的时刻,清明节刚好是寒冬已去,春暖花开,一边可以去扫墓祭祖,一边踏青赏春,中国人在祖先面前的情感是最真实的,活得自己看,也是活得祖先看的,现在有很多人在外打工,清明节已没办法回去祭祖,我希望国家能把清明节的假日延长,以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祭祖的时间为前三后四,所以我希望清明节假日应该要七天,让外面打工的清明节也能回乡祭祖。最让我感到厌烦的是国家实行的火葬,有的地方还要人把死者的骨灰放在一个骨灰陈列室,这是有违中国的传统习俗,一个人死了,中国人希望对他来一个人生总结,这就是葬礼,这是人生中最大的一个礼,偏偏学什么西方,人死虚无的火葬。

要把中华文化中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恢复起来,再来谈向世界传播文化才能为世界所接受,自己都要丢掉,却谈向外传播文化,不是缘木求鱼。


水寒231568365

中华文化大体上来说,是儒释道及其他诸子百家的综合体。但汉武后儒术独大,再后来科举更是以儒家经典取士,知识分子也称为儒生。因此中华文化的核心实际是儒家文化。不可否认的是儒家思想已经沁入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从孝道、等级观念,各种美德的尊崇等等。无不有着典型的儒家特征。



但任何思想的产生都受着历史因素的影响。儒家也不例外。我们不能因为近代中国的衰落就全盘否定儒家。如果儒家一无是处的话,中国近代之前的发展又怎么会世界领先呢?但刚才我也说过,任何思想的产生都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因此社会在变,思想也不能原地踏步。这也就是中国近代全面落后于西方的原因,一成不变的儒家思想已经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了。

要传播更为世界所接受,那么首先我们自己要接受,自己要用。自己不用或者自己用了衰落还传播给别人岂不是一个笑话?因此只有一个字,就是“变”,就是改善儒家思想,让儒家思想更适合现在的社会发展不就行了。具体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再就是吸取别家之长处。道家佛家以及其他诸子思想及西方哲学都有其长处,儒家就可取彼之长补己之短。

总之,经济是文化的载体,只有经济上发展了思想才有说服力。中国经济什么时候在世界上领先了,什么时候中国文化也就容易在世界上传播了。


东方来客2018

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为了大众生命!非此莫属!有了生命才有需求而有了大众才需要文化!没有文化只要有足够的物质保障也就能使生命存在下去而谁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呢?只有依靠人类的劳动创造生产出物质来保障人类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而劳动创造需要的是共同创造而共同创造就必须要有与共同劳动创造相适配的文化形成多元统一方向的多元并行不悖的努力创造才会有繁荣昌盛的社会供给体系。繁荣昌盛的供给保障才能阖理地供给每一个参与共同劳动创造者生存所需!是共同的不是只满足极少数人而不顾及天下人的制度文化才是和平文化或者称智慧文化!要实现”为人类共同生命”的文化并不是什么文化都是可以使用的而是必须经得起依据实践检验与验证是适用的文化才是可以使用的文化才不会成为实现共同目标的破坏文化!当然不是仅仅凭什么人说为评价标准的文化而必须用依据客观事实存在为依据的从因到果的全程评价体系的多元评价体系来鉴别的文化才是适用文化!”为了共同生命”说着简单展开来却是个巨大的体系或者说是个巨大的文化矩阵!故只有用统一方向下的多元评价体系才能适应矩阵的并行不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