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鐘心理學:原來測謊儀是這麼工作的

五分鐘心理學:原來測謊儀是這麼工作的

文丨檸檬心理課堂

據行為學專家Paul Ekman博士的研究結果顯示,一個普通人在談話的時候平均每10分鐘要說3個謊話,不論你相不相信,謊言確實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這是人類與生俱來的一種天賦,沒有人教你如何說謊,恰恰相反,我們受到的教育一直都是讓我們不要說謊,要做一個誠實的人。

但現實往往很骨感,我們還是無師自通的說著謊話。提到謊言,那它的死敵無疑就是測謊儀,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大家都非常感興趣的關於測謊儀的幾個問題。

五分鐘心理學:原來測謊儀是這麼工作的

測謊儀是怎麼測得出謊言的呢?

測謊儀,其實應該叫做多參量心理測量儀,它並不是測謊言本身,而是測被詢問對象心理所受刺激引起的生理參量的變化。

我們大家都知道,人在說謊的時候會有一系列的生理變化,有些是能肉眼看到的,比如說抓耳撓腮,坐立不安等等,還有些是不易察覺到的,比如出現呼吸抑制、屏息,脈搏加快,血壓升高,皮下汗腺分泌增加,眼睛瞳孔擴大等等。

這些生理參量由於受到植物神經系統支配,所以一般不受人的意識控制,它是自主的運動,就好比我們中學時做到膝跳反射一樣,這與你想不想無關,是一種條件反射。

測謊儀就是從脈搏,呼吸和皮電的變化來挖掘你心裡的秘密。

五分鐘心理學:原來測謊儀是這麼工作的

五分鐘心理學:原來測謊儀是這麼工作的

測謊儀對那些習慣撒謊的老手

是不是不起作用呢?

大家會有這樣的判斷,是因為覺得測謊是基於受測者的複雜的心理反應,比如因違背良心而產生的不安和恐懼,擔心謊言被揭穿後會受到懲罰等等,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實際上,很多心理測試真正依據的不是你知不知道錯,是否良心不安是否愧疚,而是看你是否瞭解事實。

拿對犯罪嫌疑人測謊來說,他對犯罪過程,現場情況,受害人情況等這些除警察和犯罪者外沒有其他人知道的信息,到底瞭解多少,有多“關心”才是真正判斷的依據。

真正足以影響測試結果的是案件的性質、案情資料是否充足等因素,受測者只要沒經過專業的反覆測驗,他是不是奸詐,說謊成性其實並不影響測試結果。

五分鐘心理學:原來測謊儀是這麼工作的

只要說了謊話,測謊儀一定能夠發現嗎?

這個就有一些侷限性了,測謊儀能否發揮正常作用,跟測試的外部環境、被測試者的個體狀態、測試師的水平以及問題的設計水平度密切相關。如果你問的方式不對,可能會被受測者牽著鼻子走,得不到你想要的答案。

在FBI受理的"綠河殺人案"中,殘忍的"綠河殺手"居然通過了測謊。這是因為綠河殺手有嚴重的心理問題,他在面對測謊儀的時候能夠平靜的說謊,因為他內心真的覺得自己對那些被害者的虐殺是理所當然的。

具有反社會人格的人就是這樣,做出殘忍的事情,卻還能理直氣壯的認為自己在拯救別人。能夠通過測謊儀,是因為他先“騙”過了自己。

就好比幻聽,對其他人或者客觀事實而言,那個聲音肯定是不存在的,但是對於那個幻聽的本人而言,他確實真的聽到了,這個時候你問他是否聽到,他回答聽到,測謊儀是不會有異常反應的,那該如何判斷呢?這個問題留給大家。

五分鐘心理學:原來測謊儀是這麼工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