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高精尖”,北京“來勁兒了”!

北京正在建設“四個中心”,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唯獨沒有經濟中心,但這並不意味著北京對現代經濟體系的漠視和對高精尖產業結構的戰略放棄。今年北京政府工作報告中,在強調“科技創新”的同時,也明確提出,要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編制完成“三城一區”規劃,促進協同聯動發展,充分發揮中關村示範區引領支撐作用,對標國際一流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

發展“高精尖”,北京“來勁兒了”!

北京作為全國首都,在疏解非首都功能、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過程中始終不斷探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騰籠換鳥的發展實踐,充分證明北京對以高精尖產業為核心的現代經濟體系的高度重視。過去五年,北京積極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創新驅動和放管服改革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果。特別是“三城一區”成為首都創新驅動發展的主戰場,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首都推進科技創新、構建現代經濟體系的迅猛引擎,堪稱北京現代經濟體系的“四梁八柱”。

發展“高精尖”,北京“來勁兒了”!

早在去年底,北京市就在“舍”與“得”之間做出了準確清晰的平衡,圍繞做好創新發展和高質量發展這篇大文章,出臺了十大高精尖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其中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電路、醫藥健康、智能裝備、節能環保、新能源智能汽車、新材料、人工智能、軟件和信息服務以及科技服務業。十大高精尖產業發展指導意見全面聚焦“綠色、節約、智能”和“減重、減負、減量”的產業發展要求,回答了北京未來重點發展什麼產業、重點需要什麼技術、怎樣創新技術、怎樣發展產業的問題,為首都構建現代經濟體系描繪了一幅詳細的“路線圖”。

發展“高精尖”,北京“來勁兒了”!

疏解整治、騰籠換鳥,這是北京過去兩年始終努力的方向。比如清理工業大院、疏解一般製造業,為高精尖產業發展騰出了大量寶貴的土地資源,在北京這個寸土寸金的地方顯得更加珍貴。著名的798是北京較早改造的一處老舊廠區,當年是國營電子元件廠,如今成為文化創意產業的新地標。比如中關村智造大街,先後騰退了包括小賓館、檯球廳、服裝店等40多家店鋪,最終實現華麗轉身,在原有3萬平米的地塊上,聚集了各類高精尖企業超過100家,380多項核心技術,1359項服務,評估市值超過800億元。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首鋼、魏公村、西三旗……

發展“高精尖”,北京“來勁兒了”!

這幾年我們都有清晰的感覺,北京發展太快,一不留神就要被時代淘汰,很多地方半年不見就感覺很陌生,有一種找不到路的感覺。很慶幸我們能夠見證這種變遷,也很欣喜北京在城市總體規劃引領下,全方位對標國際一流標準,成為高精尖產業的集聚地,成為現代經濟體系的引領者。

文/宋樹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