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1日,北京

2019年1月11日,北京

本文轉載自城叔的小夥伴:自貿試驗區報道

作為一個有13億人口大國的首都,不應承擔也沒有足夠的能力承擔過多的功能。

——2015年2月10日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

今天,北京市級行政中心正式遷入北京城市副中心。

11日上午7時36分,第一次升旗儀式在位於通州區潞城鎮北運河北岸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主廣場隆重舉行,包括北京市委書記蔡奇,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李偉,市政協主席吉林等在內的600餘人見證了這一歷史性時刻。

2019年1月11日,北京

兩個多小時後,11日上午10時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佈會,由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北京市副市長隋振江和河北省委常委、副省長,河北雄安新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陳剛介紹河北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有關情況。

在這場近3個小時的發佈會上,“疏解”二字再度成為高頻詞。

林念修表示,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北京視察工作,並且圍繞京津冀協同發展發表了重要講話,為我們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明瞭方向。

五年來,我們始終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作為首要,牢牢抓住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這個‘牛鼻子’,一刻也沒有鬆懈,一時也沒有停止,目前正在有力有序有效地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

他表示,到目前為止,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正在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正在積極穩妥開展。

1

首都功能

今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五週年,“非首都功能”也早已從一個新詞變成常見用語。所以,當疏解非首都功能被越來越多人熟知的同時,我們也需要更加明確:什麼是首都功能?

早在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北京之時,曾就建設首善之區提出五點要求。其中第一點就是明確城市戰略定位,堅持和強化首都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核心功能,深入實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戰略,努力把北京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

劃重點: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城叔(微信ID:urban_evolution)注意到,2017年9月獲批的《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下稱總規)對上述四項核心功能做了如下明確闡述↓↓↓

政治中心

政治中心建設要為中央黨政軍領導機關提供優質服務,全力維護首都政治安全,保障國家政務活動安全、高效、有序運行。嚴格規劃高度管控,治理安全隱患,以更大範圍的空間佈局支撐國家政務活動。

文化中心

文化中心建設要充分利用北京文脈底蘊深厚和文化資源集聚的優勢,發揮首都凝聚薈萃、輻射帶動、創新引領、傳播交流和服務保障功能。比如,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建設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和服務體系、激發全社會文化創新創造活力等。

國際交往中心

國際交往中心建設要著眼承擔重大外交外事活動的重要舞臺。規劃建設好重大外交外事活動區、國際會議會展區、國際體育文化交流區、國際交通樞紐、外國駐華使館區、國際商務金融功能區、國際科技文化交流區、國際旅遊區、國際組織集聚區等。

科技創新中心

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要充分發揮豐富的科技資源優勢。堅持提升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創新引領輻射能力,規劃建設好中關村科學城、懷柔科學城、未來科學城、創新型產業集群和“中國製造2025”創新引領示範區等。

2019年1月11日,北京

圖片來源:北京市規劃和國土資源管理委員會官網

需要指出的是,在明確四項核心功能的同時,總規還對北京各區的分工做了重新明確。即要形成“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結構,以改變單中心集聚的發展模式,構建新的城市發展格局。

對於92.5平方公里的首都功能核心區,定位是: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國際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載區,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重點地區以及展示國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地區。

一個需要補充的細節是,昨晚北京市委和市政府牌匾從原辦公區摘牌後,原址所在的東城區未來將扮演什麼角色,引發網友關注。

2019年1月11日,北京2019年1月11日,北京

2

七年籌劃

自2012年提出將通州打造為“城市副中心”,到今天正式啟用,已近7年時間。我們梳理了一些關鍵節點,以便大家從更長的維度去暢想。

2012年6月29日,北京首次正式提出將通州打造為“城市副中心”

在北京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上,時任北京市委書記劉淇明確提出,“落實聚焦通州戰略,打造功能完備的城市副中心”。

2014年2月26日,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重大戰略

習近平總書記北京視察工作期間強調,“京津冀協同發展意義重大,對這個問題的認識要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2015年4月30日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審議通過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指出戰略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

2016年1月,北京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建設啟動

北京市兩會上,時任市長王安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北京將完善行政副中心規劃方案,加快行政辦公區起步區建設。

2017年4月1日,河北雄安新區“橫空出世”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人民日報》撰文指出,雄安新區不同於一般意義上的新區,其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載地,並被認為是“燕趙大地上,又一個春天的故事正在拉開帷幕”。

2018年4月21日,《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公佈

雄安新區設立一年後,《河北雄安新區規劃綱要》公佈,再次明確雄安新區將重點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和人口轉移,如承接符合雄安新區定位和發展需要的高校、醫療機構、企業總部、金融機構、事業單位等。

2018年12月底,兩份重磅規劃相繼獲批

《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6年-2035年)》於去年12月底相繼獲批,北京新“兩翼”建設再邁步。

2019年1月10日晚,歷史性摘牌

2019年1月11日,北京

北京市委和市政府牌匾從原辦公區摘牌,牌匾移交北京市檔案館館藏。

今日,北京市級行政中心正式遷入城市副中心。

文字 │ 餘蕊均 楊棄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