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欧洲的汽车都那么小?

范柯左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欧洲的汽车和中国美国相比汽车也都是比较小的,大部分家用车型基本不会进行加长,尽量保持了车的原汁原味。身材高大的欧洲人为什么偏爱小车呢。

首先来说,欧洲作为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汽车文化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人们对汽车的理解要更加深刻,消费观念非常成熟,在他们的认知中汽车就是为人所服务的,实用性才是购车的第一要务,很少人会把汽车作为面子消费品。小车相对来说拥有更好的操控性,开起来更加得心应手,而欧洲人又是出了名最喜欢驾驶的一批人。

欧洲的自然地理条件也决定了小车在他们心中的位置。从地理上来讲欧洲应该算是海洋文明了,山地较多,平原坡碎,岛屿遍布。很多城市都是依山势而建,道路蜿蜒并且狭窄,这样的环境无疑也要对汽车的操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车轴距更短,在山路中的驾驶体验也要比长轴距版车型好的多。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欧洲车的底盘调教如此出色。

另外欧洲的城市规划比较严谨,行车道,人行道,和停车位都井井有条,次序合理。细窄的路边并没有更多的停车位,而停车位的化定也更加趋于短小紧凑,在这种情况下较大的车型停车也是比较困难的,尤其是泊车则要更难,去过欧洲的人不难发现路面停放的车辆挨的十分紧密,车尾和另一辆车的车头间隙都相当小。所以停车位紧张,泊车位短小也是欧洲人更爱小车的原因。

小车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优势,那就是经济性高,油耗水平偏低,日常使用更加省油。欧洲的汽油应该也是全世界范围内油价最高的地区了,德国和法国的汽油单价都要超过10块,大部分国家的汽油单价也在7-10块之间。所以出于经济性考虑,欧洲人也更偏向小车。

最后说点虚的,都说欧洲人素质高,环保意识更强,小车的排量和污染物释放量都更小,更有助于保持环境的清洁。实际上应该是小车的消费税和增值税都更低,更具有性价比。

以上原因,包括欧洲的地形,油价,和税费问题都使得欧洲人对小车更情有独钟。


李老猫说车

有没有发现身材这么高大的欧洲人喜欢小型车,而国人却喜欢大车,比如奔驰宝马奥迪进入国内都喜欢加长。而在欧洲市场销量比较高的车,是像大众polo这种小型车。主要原因欧洲人与国人的消费观念也有很大不同。欧洲人买车就如同买家用电器一样,只是需要,没什么面子问题,只考虑实用性能。中国人为什么喜欢买大车呢?那是因为基本每一家人都上有老下有小,要是小车根本坐不下。所以大车型在国内十分吃香。

从这张图中可见,在欧洲,小型车与紧凑型车是销量最好的。首先,欧洲一直很看重环保问题。就拿法国来说,购车没有什么购置税,但是油税贵得吓死人!所以说这种排量小的车非常吃香。欧洲汽车普及率高,后座使用概率比国内小太多了,后排空间也就不那么重要了。欧洲的城市都非常小,而且每个城市的布局都几乎一样。此外欧洲国家由于大多数城市历史悠久,欧洲老建筑非常多,街道异常狭窄,停车并不方便,因此小型车更适合。如果开一辆奔驰S级之类的车,肯定会卡在小巷里动弹不得,因此他们钟爱小车。

再者,汽车在欧洲已经成为一件普通消费品,而不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人们没必要多花钱去追求更大更贵的汽车,整个欧洲几乎全是发达国家,因此欧洲地区几乎所有人口都是中产阶级,极少数人群是富裕和贫穷人群,小车省钱、省油,更适合家庭使用。所以欧洲人喜欢小车只是一种习惯,一种思维方式而已。


小拉车

国人都爱买大车,但在欧洲随处可见的就是小型车,其实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据资料显示,欧洲男性男子的平均身高有180CM,女性168CM,而我国成年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身高分别为167.1CM和155.8CM。

  

  试想一下,一个身高一米八,体重快200斤的欧洲男人,开个菲亚特500,开个smart,你不憋的慌,我都替车捏把汗啊!

  为什么要委屈自己,是加不起油吗?

那欧洲人为什么偏爱小型车?原因很简单,都是被逼出来的。

  抛开消费观念、环保意识不说,看看地图我们就能知道客观原因。

  

  以北京市区和罗马的地图为例,我们能很明显的看到虽然都是密密麻麻的景象,但北京市区除了几条环路其他的小路支路几乎都是无法连同的“断头路”,而罗马则是阡陌纵横的布局称得上“条条小路通罗马”

  

  罗马是奔驰麾下的小型车品牌smart在全球销量最大的市场,1998年以来在这里累计销售的smart已突破10万辆。

  在罗马的街头,经常可以看到三、四辆smart扎堆停在一起。为了使罗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尽可能保持原貌,这里的所有建筑是不能轻易改动的,街道基本保持了中世纪的格局,对于现代汽车社会来说显得拥挤,自然也就成了小型车的天下。

  Smart作为身长只有2.7米的小型车,在这样一个拥挤的城市中无论是行驶还是停车都游刃有余,甚至可以横着停在一个狭小的车位上,所以成了罗马人的最佳选择之一。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个小,还因为smart的可爱造型,毕竟,意大利人以酷爱造型设计而闻名于世。

  而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由于大多数城市历史悠久,有很多古老的街道和老建筑,街道也异常狭窄,因此他们钟爱小车原因也大抵如此。

  国人为何偏爱大车?比如后排空间大,轴距加长版比标准轴距的要划算,有面子,乘坐舒适等等。奥迪A4L、奔驰C加长版,大众途观等等这些道路上常见的车型都在国外原版车型基础上进行了轴距加长,汽车厂家这样做的原因也是想尽一切方法获得中国消费者的青睐。

  回望小型车从2010年接近250万辆的市场容量,到2014年的133万辆,五年时间,微车市场整体降幅超过了40%。根据2015年前三季度的销量数据显示,国内A0级轿车累计销量为153.88万辆,同比下滑0.7%;同时不可避免地,其在乘用车市场份额由去年同期的13.4%降至11.7%,可谓一年不如一年。

  但也许随着拆掉围墙,我们对汽车的消费观念也会跟着改变。

  

  


柴火煮饭

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据说在清光绪年间,为了给慈禧太后祝寿,袁世凯敬献给慈禧一辆德国奔驰,慈禧看后大怒,认为这是一辆稍作改动的轿子。袁世凯见状,赶忙让德国司机给慈禧演示它与轿子的不同。慈禧看后大喜,并问袁世凯它叫什么名字,袁世凯忙说为“轿车”。

这就使民间坊传“轿车”的称谓的来源。

在国内汽车工业刚刚起步的时候,中国消费者认为汽车应该像轿子一样,四平八稳,大气。轿子不是为了快,是为了尊荣和舒服。因此两厢车(没有屁股)在那个时候是万万不行的。车子就是面子,越长、越大的车就更加有优越感

明白了这个,就知道为何中国中国消费者崇尚“大车”。而相反,为何在欧洲很少有大型车?原因如下:

欧洲国家,消费观念都比较成熟,大多把汽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只要能够满足日常通行即可,以追求便利为主;

同时,欧洲的国家,大多数城市历史悠久,有很多古老的街道保存完整,但街道却异常狭窄,停车位小,开小车更加便利;

大部分欧洲人追求操控性,重视环保,小车易于操控,驾驶灵活方便,省油,也经济实惠。

版权声明:本文为“汽车人参考”原创,如需转载,请务必提前联系。转载时请注明“本文出处于+媒体平台名称+汽车人参考”以及原文链接,侵权必究。

汽车圈儿的清流


汽车人参考

欧洲车都小这个命题倒未必成立,我来回答一下为什么在欧洲小型车会被这么多人喜欢、卖的这么好?

我觉得谈不上什么原因,只是长期以往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思维方式导致的不同选择而已:


那比如中国大陆人经历了相比世界平均水平更加艰苦的二战、更加艰苦的建国初期,对于我们来讲,喜欢性价比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既然欧洲(进而全世界)喜欢用车身大小来划分汽车级别,用A级车的价格买到一辆B级车,总让我们觉得十分划算;

再比如美国人大气粗犷,美国又地广人稀,有着很多平直的直通天际的公路,对于因其他原因不用过分考虑油耗、不太注重操控性的他们,如同大船一样的舒适来的更加实用一些,(其实他们的直线加速赛兴起、肌肉车型当道也是如此,各国的国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

所以欧洲人喜欢小车只是一种习惯,一种思维方式而已,整个欧洲几乎全是发达国家,他们最先考虑环保,小小的土地上分不了众多国家,他们又没有太长直的公路,对于他们来讲,上述二者都无法成为他们买车的第一因素。

那么作为经济发达,可以轻松拥有第二辆汽车——可以自由的在需要时选择越野、在需要时自由选择大空间的MPV甚至旅行车的欧洲,够用就好的一辆车就显得特别有实际意义了,这时候我们则必须考虑到我们的第二部车不知道什么时候买,一辆既能装又有基本通过性有接近轿车油耗的城市SUV就成了国人最爱,而“游牧民族”美国人这个时候就去买了皮卡 ╮(╯_╰)╭ ~~~~~

既然科技更发达,教育更普及,全民对机械有着更好一点的了解也就不足为其了(我们常常看到听到欧洲老奶奶给爱车换备胎的视频),虽然基础,但是咱实话实说,这些基础技能与机械知识的普及度确实比国内高很多,所以很自然他们都理解越短操控性越容易做好,所以厂商也会特意去为短轴距车型配备这些乐趣(比如菲亚特三厢菲翔是一个正常的居家车型,两厢致悦就运动了许多),更不用说这些被认可后进而促进了小型市场的繁荣,繁荣的产品进而会促进人们继续选择小型车(比如后来甚至出现了把小型车做成小钢炮的想法,高尔夫GTi、标志308GTi、雷诺Clio、西亚特Leon、Mini、A45AMG等等好多好多,毫不夸张的说,小钢炮除了欧洲以外我只能想到美国的福特RS和日本的Type R),互相促进长此以往,渐渐的形成了今天的风潮和小型车的地位。

所以说到底,我还是觉得没有什么原因,只是历史长河不断发展,不同的人们做出的一个选择而已。

菲亚特菲翔两厢三厢不同名字不说,性格也截然不同。


小布侃车

在欧洲销售的汽车当中 ,小型车占了 35 %, 年销量 450 万辆 , 如果说车身紧凑的两厢车(俗称没屁股的车,嘻嘻) , 销售比例要高达六成以上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欧洲人体型普遍比较高大,但是他们开的车却往往比较小(灵活 、省油 、占地少 、物美价廉)。后来到当地一看才明白,他们买小车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 街道狭窄。欧洲城市乡村的街道可以用“非常狭窄”来形容。而且大部分街道还要腾出一定比例的空间作为停车位。在很多甚至不到十米宽的街道上还要行驶公交车,错车的时候是非常考验司机的驾驶技术的。

第二, 地形起伏。欧洲部分地区位于山地,以希腊雅典为例,雅典的佐格拉夫地区就建在起伏不平的山地地带,坡度之大几乎令我这个外来客有登山之感,体积小的车非常灵便轻巧,易于在既狭窄又“陡峭”的地区“翻山越岭”。这种地带对车的磨损大,便宜的小型车的车主也不会心疼。

第三, 消费观念。还以希腊人为例,同他们聊天当中可以看出,他们把汽车当成一种代步工具,一种耗费品,磕磕碰碰很正常,几年不到可能就要换新车了,剐蹭的地方甚至都懒得修理,所以雅典街头经常看到部分车辆的车漆“青一块、紫一块”,丝毫不在乎美观。有一辆价格相对低廉的小型车,也不用省着开,碰了也不心疼,坏了懒得修就直接换新的了。总之,一般民众认为不需要把钱放在购买耗材上面,开几年也就淘汰了。

第四, 价格优势。在希腊,一万多欧就能买一辆大众、福特、欧宝等品牌的小型车。这对于能够赚上千欧甚至几千欧的欧洲百姓来说,是不成问题的。以我朋友的房东为例,他作为医生在希腊每个月能赚至少两千多欧。几个月车钱就出来了。

另外,在欧洲,还流行雅马哈、铃木、宝马、本田等品牌的摩托车。马力大还灵活,很受男性喜爱。


沧海一声笑桑田

欧洲的汽车小来自于三个个方面

中产阶级构成

在欧洲,中产阶级占到人口组成的90%以上,经济增长非常缓慢,而且属于人才输出地区,外来人口很少。因此欧洲地区几乎所有人口都是中产阶级,极少数人群是富裕和贫穷人群,这跟美国的20%80%的比例还是有所区别的。小车省钱、省油,更适合家庭使用。

欧洲城市较小

跟美国不同,欧洲的城市都非常小,而且每个城市的布局都几乎一样(几乎不分国家,城市布局都是由火车站和教堂组成),只有极少数像巴黎那样的大城市,才会有大量外来人口,城市不断变大。小城市交通出行非常便利,自行车、步行、公共交通都比开车方便,在欧洲每天都有很多人坐火车跨国去上班。另外,欧洲老建筑非常多,停车并不方便,因此小型车更适合。

长时间形成小车文化

欧洲汽车是从福特T行车发展起来的。虽然奔驰是发明汽车的品牌,但现代汽车产业是福特T行车带来的。而福特的T行车也与过去二三十年代老爷车最大的不同,就是娇小了很多。大众甲壳虫就是这样诞生的,英国的mini,意大利的菲亚特、法国的雷诺、标志雪铁龙都是如此。而美国则一直保持着老式肌肉车的文化。


白希文

欧洲人一般体型给人的感觉都是高大、健壮, 平均身高比国人高一大截, 但出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 欧洲人一般都倾向买较小的车, 例如高尔夫、mini cooper等, 但国内的进口车一般都是加长的车型, 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呢。

首先, 像smart的小型车一般后座空间都非常窄小, 但是欧洲人其实对后座的需求很小, 因为他们的汽车普及率非常高, 主流国家每千人汽车普及率在600以上, 一般家庭其本上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车, 不需要去挤后座, 因为驾驶座坐的舒服就可以了。

第二, 欧洲城市一般路都很窄, 在欧洲4.8米以上长的车就已经是大车了, 而且由于路窄, 所以两大车并排而行非常有难度, 甚至有不少狭窄的街道对车身的长度,宽度有限制。再加上欧洲的停车位一般都是非常的刚好能塞入一辆车, 而且不少人家里的停车位也是有限, 很多住宅的车库都是升举车库, 对车的大小更有要求, 由于车的普及率非常高的关系, 家里要有足够的位置去停车是一大难题,因此小型车更符合他们的需求了。

而且小型车的购车成本更低,对于欧洲家庭每人都有车的情况, 买小型车的负担更少, 更经济性价比更高。小型车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排量较小, 更环保, 欧洲人普遍的环保意识很高, 甚至有不少人选择以单车出行, 因为购买小型车更符合他们的环保理念。


高氏观市

欧洲人身材比较高大,统计资料显示,欧洲男性男子的平均身高有180CM,女性168CM,按理说,他们需要大车,可在欧洲街头,经常可以看见一个大块头从smart、菲亚特500、标致2008等小车里出来,毫无违和感。

欧洲人爱小车尤其是两厢车是有原因的。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由于大多数城市历史悠久,有很多古老的街道和老建筑,街道也异常狭窄,巴黎、罗马等城市阡陌纵横的布局,称得上“条条小路通罗马”,无论是停车还是通过,小车都有优势。

另外一个原因是,欧洲的油价是全球最高的地方之一,每升汽油在10元RMB以上,小车省油。另外,欧洲人环保意识较强。

其实,欧洲人也不全喜欢小车,在德国就是到处可见大型的奔驰、宝马、奥迪,德国人有钱,本身汽车工业也很发达。

欧洲人其实也开始喜欢大车尤其是SUV,大车尤其是SUV毕竟舒适好开写。根据调查公司JATO Dynamics的数据,2016年,包含雷诺Captur、日产Qashqai、宝马X1以及沃尔沃XC60在内的各车型的综合销量接近380万辆,而涨幅上涨率达到了22%。该比率早已超过整个车市1500万辆6.5%的增长率,其中增速最快的是沃尔沃XC90、奥迪Q7、奔驰GLE这些大中小SUV,同时,SUV以及跨界车的销量约占全欧洲乘用车销量的四分之一,较2015年的21%也有所增长。(鹿鼎记)


DearAuto

第一点:很多数的欧洲国家的街道都是既窄有多单行道。可能会问,为什么会这么规划?

在19世纪的时候,城市规划是马车时代的遗产,特点就是街道狭窄。到新大陆移民潮时,设计出网格状街道。再到现在的汽车时代,设置成了单行线。

为什么没有大改,那是因为成本、技术、地理环境、交通方式的转变。

第二点:欧洲国家的城市规划早于汽车的普及。

当时19世纪的城市街道,虽然有马车,但是因为养马成本高,马车也是很稀少昂贵的。

1914年一战时,法军曾经临时征集巴黎的出租汽车给前线运兵。连财大气粗的军方都才刚开始重视对汽车的应用,汽车在民间的普及就更滞后了。一战后的1920年代,汽车增多让老街道逐渐开始显得更加狭窄,为了减少交通混乱,巴黎才开始慢慢规划单行线。

再举个中国的例子,老北京的街道也是很窄的,几条窄马路,一大堆小胡同。现在市中心的宽马路,都是最近几十年慢慢改建出来的。

第三点,欧洲国家为什么不像中国一样,拆除旧房,拓展道路。

用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土地贵,拆迁难。技术限制,地理环境限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