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联想由倪光南操作,柳传志离开。现在的联想有多强?

yiyong5199

先说我的答案吧,因为是假设,只能以概率论。当初如果由倪光南操作,那么联想做的比现在还差的几率很小,能有多强呢,有较大几率和华为并肩成为国内科技巨头的二强,即使比不上华为,也不会被华为甩下这么多。

很多人现在感慨于联想的逐渐衰弱,在传统科技巨头华为和新生代科技巨头小米的对比下,联想高科技公司的光环好像是越来越弱了,在媒体报道和公众舆论里,联想渐渐地成为了一家只会造电脑、卖电脑的公司,而电脑早已被媒体唱衰为夕阳产业。

很多人把联想之所以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归结为当初选择了“贸工技”模式,而没有像华为那样选择“技工贸”模式,这正是当初柳传志和倪光南的分歧所在。先解释一下这两个词,贸就是贸易,工就是工厂,技就是技术研发。贸工技就是公司发展主要靠贸易推动,产品在市场上销售之后收集客户反馈,让工厂在生产中做调整,技术研发部门在这个过程中是为生产和市场贸易服务的。技工贸就是公司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技术研发,工厂的生产和市场贸易都是为了推广技术部门的研发成果,使得科技成果市场化,是科研技术成果的价值体现。

华为能做到今天的规模正是因为选择了技工贸模式,并且拥有超强的科研实力。联想选择了贸工技模式一路走来,成了现在的联想。但是有个很有意思的事实是,华为和联想在初创时期选择的模式和现在的模式正好是相反的。

任正非初创华为的时候主要业务是代理香港鸿年公司的电话交换机,就是做贸易代理,攒下第一桶金之后,开始借鉴和模仿国外产品,自己做一些低端交换机,这就是典型的贸工技,到后来越做越大之后,华为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才渐渐转变为技工贸模式

联想在刚创办的头十年里两个拳头产品都是倪光南主持自主研发的,分别是联想汉卡和联想微机,这时候联想走的还是技工贸模式。后来柳传志和倪光南因为贸工技与技工贸之争渐生矛盾,1995年6月,倪光南被联想免去一切职务,公司完全被主张贸工技的柳传志所主导。

在倪光南被免职的时候,联想不论在公司规模还是资金和研发实力方面都是比华为强很多的,那时候联想和华为的实力对比和现在相比完全是反过来的。如果那时候倪光南能主导联想的发展的话,肯定会坚持走技工贸模式,在技工贸模式下继续发展二十多年的联想和现在的联想应该是大不一样的。


时代科技漫谈

我以为,如果当初倪光南(院士)成为联想的一号人物,或者柳传志坚定地支持倪光南在技术的道路上一直走到底;那么联想今天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实力应该不会逊色于华为,联想的业务很可能与目前亦会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联想可能既是全球数一数二的通信厂商,又是全球数一数二的PC厂商,等等。并且,大多数的人都该想得到的,即联想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起能够坚持走技术为先的路线,则联想现今具有的技术和创新能力,尤其对核心的技术积累应当是很雄厚的。

有人可能会说,倪光南是位一流的技术专家,但未必就精通企业的经营之道。但据我所了解的倪光南,倪光南同样懂企业管理,甚至在为联想规划技术路线和研发项目等方面,很有战略眼见。还有,当初柳传志等人创立联想时,媒体曾是这样评价柳传志等人的:“一群完全不懂市场的科研人员。”所以,我隐隐地觉得,那些说柳传志比倪光南更懂企业经营和市场的,简直就是强词夺理。

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生于1944年4月29日,华为的创始人任正非生于1944年10月25日。柳传志等人1984年在北京创立联想,任正非1987年在深圳创立华为。这就可以说,柳传志与任正非既是同时代的人,又几乎是同时代走上创业之路的人。但到今天,联想比起华为的差距已经是太大。华为在行业中能有今天的成就,当初任正非其实就是走了跟柳传志相反的道路。

联想成立以后,就有着中科院计算机为联想免费提供的科研成果。其中,倪光南开发设计的联想汉卡,基本算是白送给了联想。联想恰恰也是靠着了倪光南和他的汉卡,才在市场上赚到了一桶金,并在市场上站住了脚,发展了起来。之后很快,联想成为了中国排名第一的科技公司。可伴随着联想在行业中不断壮大,倪光南坚持联想应该走“技术为先”的路线;柳传志则完全反其道而行之,说什么都要让联想走“贸工技”的路线。到1994年,倪光南与柳传志之间彻底分裂。

实际上,就当时来说,倪光南主张联想走“技工贸”的路线,是完全有道理的。起初,倪光南主持研发出了联想汉卡。汉卡在市场中的利润相当的高,一套汉卡的价格就达数千块,对应的成本大约占到价格的50%;并且,联想是往往把汉卡搭在微机上一同对外出售,这还帮助联想提升了微机在市场上的销量。正因如此,联想前三年的收入平均增速即高达500%,在前三年汉卡为联想创造了1200多万元的利润(之中包含了退税);在联想式汉卡10年的寿命期中,联想总共销售出了16万套,相应的利税达到上亿元。显然,在倪光南看来,联想在技术路线上不仅走通了,而且走得非常成功,倪光南自然希望联想继续朝着“技术为先”的路线走下去。可是柳传志不知那个时候是不是出于对联想的未来着想,或者是别的什么目的,偏就反对倪光南让联想走“技工贸”的路线,抛出了与倪光南完全相反的“贸工技”路线,并挤兑倪光南。而后还指示联想下马了所有的自主研发项目。

1994年前后,倪光南曾奔波于上海、香港等地,为联想广揽人才,还成立了“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而且,倪光南对这项被称为“中国芯”的工程可谓倾注了极大的热情。由于倪光南被联想罢黜,联想的一批技术骨干也跟着离开了。倪光南离开联想时,联想不仅不给倪光哪怕很少的股份,还把属于倪光南的也给剥夺了。

对于任正非和他的华为,简单的提一下就行了。起初华为是代理电信产品从事贸易业务的,到1994年的营业额已达1亿元左右,同期联想的营收大约是17亿元。可是,任正非偏偏就让华为走上了“技术为先”的路线。华为在1993年交换机的研发中,曾一度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每天都有大量的员工从华为离职。但华为并不为之所动,而是坚持集中优势的兵力,倾尽全力开展技术研发。而且任正非巧妙地避开了高端市场,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依靠低端市场在行业中牢牢站住了脚跟。


我为科技狂

历史很难假设,做一件事情,很难论对错,在不同的时间点和不同场合,同样的行为,结果可能完全不同。

我们总说中国缺乏自己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但是如果你放眼全世界,会发生结论是除了美国,全世界都缺乏自己的处理器和操作系统。而如果你把眼光放在美国国内,你会发现在PC领域,除了英特尔和微软,也没有足够分量的竞争对手。在处理器领域,AMD一直没有占绝过优势市场地位,在操作系统领域,只有部分爱好者、专业用户和教育等特定市场用户使用Linux平台。要知道,美国可是公开竞争市场,既然处理器和操作系统这么赚钱,为什么没有人挑战?

原因在于操作系统和处理器,甚至核心网络设备从来都不只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生态问题。围绕这两个核心部件,需要开发平台,应用软件,解决方案配套支持。开发一个技术类似的东西容易,但是构建一个完整的生态难上加难。

如果我们把时间调回过去,当时的联想可能构建出这样的一个生态么?或许可以,但是难度可想而知。即使是一些评论家们总拿出来举例的华为,也是在手机平台才开发自己的处理器,没有碰PC平台。或者成功开发出网络交换机,击败思科?

如果我们再把时间调回到联想创立之初,有人预言,这是一家未来要成为全球500强,在PC领域名列全球前茅的公司。你会觉得怎么样?还不错对吧。

当然,我们一定支持联想有更多的核心技术,更多的研发力量。但是用假设的历史,来批评真实的现在。或许矫枉过正。


科技行者

一、众所周知,联想成立之初不是柳传志的联想也不是倪光南的联想,而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投资,属于国企。

二、柳传志和倪光南都是搞科研出身,但柳传志更具有敏锐的商业洞察力,事到如今联想的国际商业地位,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虽然倪光南在科研上更具有执着的远见卓识科研精神但其商业精神实在不敢恭维。

三、联想没有柳传志和杨元庆进没有今天的国际地位,如果当初柳传志离开,联想由倪光南操作联想的另一个劲敌将是由柳传志创办的公司肯定比联想的还要强大。

四、香港联想是柳传志商业能力的最高见证

1988年,柳传志和几个人到香港,已仅有30万港币,从做贸易开始贸易积累资金,了解海外市场,成立香港联想,柳传志成为香港联想主席。

柳传志和倪光南各有所长,倪光南的科研成果有目共睹,柳传志的联想名不虚传;如果让柳传志做科研肯定没有做联想这么成功,因为创业之前,柳传志在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设备研究室做了13年磁记录电路的研究,虽然连续得过几个奖,但实际效用不大。


唐氏二少

从10几年前就关注过倪光南的鼓吹linux的文章,他根本不懂商业。落他手上联想早完蛋了。有商业才能的人,即使一时失势过几年也能崛起,比如褚时健,史玉柱等。倪光南显然不具备这种能力。


压不碎的小豌豆

柳传志是个商人,追求的是利润,是企业发展,按照当时的形势看,那也是必须要走的路线,那时候考虑的是生存,怎么活下去,必走的路。倪光南,搞技术的,他关注的是技术!不是企业发展!如果一直做技术,或许没有现在的联想!


云雁高飞

柳传志和倪光南的分歧,除了贸工技和技工贸之争,这个大家熟知的题材外,他们俩根本的分歧,其实是对联想产权制度的改革出现不可调和的分歧,柳传志坚决主张私有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联想人的积极性。而倪光南坚决认为柳传志的改革方案,是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是不可接受的,甚至是犯罪的。但是,柳传志显然更加符合当时国退民进的潮流,所以柳赢了,倪出局。所以,柳、倪之争其实是经济制度之争,柳的改革虽然赢了,但是无人企图,原来设想的产生伟大企业的目标,并不实现,反而出现了买办高层,出现至高无上的企业教父。你想想,联想如此业绩,杨元庆任然那么心安理得的拿一亿多元薪酬,这在一个正常的私有企业里是不可想象的。联想有今天,从成功到失败,无论选择柳或者倪,或者柳+倪,都是一样的,因为柳、倪和杨,既不是任正非,也不是曹德旺,甚至不是李书福或者董明珠。柳的企业家教父地位,只是吹出来的,宣传的产物!


zcjing

做人最重要的是要向前看,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假设始终是假设,至少我相信在当年或者说在国内的体制与国外的限制下,联想走不出第二条路。大家以为华为很牛了,当然那都是你以为的。比Intel怎么样,比微软又如何?如果美国这次禁的是华为,相信一样也会死翘翘。

既然聊到这儿,就多数几句吧。我觉得人在社会上混一定要避免陷入以下几种情绪:

第一 魏延情绪。就是总提起当年听我的如何如何,其实当年听他的也未必不成,但也未必能成。总活在过去虚拟的成就里,也许就会错过眼前的好机会。就好比倪光南院士在离开联想后也搞了几个芯片公司,一时也风光无限,最后由于种种原因都没有成功。所以你看,事物的规律就是如此。没有合适的土壤,怎么能培育出牛逼的企业呢?

第二 民粹情绪。最近发生了好多事,比如中芯事件,比如“投错票”的联想。无数喷子在网上肆意挥洒自己的见解,以为动动嘴就能占领全世界了。诚然,动嘴比动脑更简单也更刺激荷尔蒙。当一个公司以爱国,支持国产等为由来宣传自己的产品,最终也一定会因为“投错票”,售价差等问题被人唾骂,所谓因果循环而已。

第三 编不下去了。。。

与君共勉

既然提到华为就不怕挨骂了,再多说句吧。其实像华为这种公司是非常恐怖的存在,倒不是说公司牛逼的吓人,反而是他的价值观很吓人。听说一进公司就会“自愿”签署奋斗者协议,放弃年假,从此就过上了996的生活。还有华为奉行的狼性文化,就是要用低价竞争,提供对手提供不了的服务来把所有竞争对手都干掉,这就导致很多华为人连跳槽都没地方可去。还有高工资,其实就是逼着一个人做完三个人的活儿然后给他开两个人的工资。这样做其实一点儿也不合理,因为长时间的加班必然导致工作效率下降,而且这样做其实是减少了社会上的工作岗位。大家都慢下来不好吗?多看看路上的风景,多陪陪家人,多享受一下生活不好吗?我无法想象这个社会再出现第二个,甚至第三个华为。

好吧,就酱。以上关于华为的一些言论可能有些言过其实,大多是道听途说,大家也不要较真啦。


小绿叶蝉57962332

早期为了赚原始资本可以像柳那样做,但是一旦有了一定规模就应该走向技术为导向。

市场为导向叫抢存量,技术为导向叫引导出增量。明显后者才能造就公司的伟大。

很多人都拿DELL,HP,等卖PC机和笔记本的和联想去比较,怎么就不去比较在往上的服务器,小型机,中型机,大型机呢。

就拿华为来说,过去只能做C5以下的电话交换机,数据网络也只能做最低端的路由器,二层交换机,到后面呢,人家传统交换机基本把过去优势的朗讯,阿尔卡特,北电等都干的7788,数据网络,从低端开始蚕食市场,慢慢中端,高端也挤占掉思科,juniper的市场。

看看联想,低端给别人蚕食,中高端产品上不去,就是起码过度重商不重技术导致的。


未来75537870

这个假设不成立,事后看那时的老柳获胜造就了辉煌的联想,如果倪老胜,估计联想我们现在就不用骂只能想想了!联想的人设崩塌始自接班人的决策失误,活儿干的不咋地,嘴还特欠!收购IBM笔记本业务后如果能潜心技术研发和创新,(老柳退出后主导的风投项目貌似经营的还算风生水起,需查证)应该还是有机会扛起中国智造大旗的,结果却有些遗憾,中国制造里勉勉强强算一号,人缘散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