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轮岗去消灭学区房,你感觉行吗?

看到新京报的一篇评论,题目叫《让老师“轮岗”,给辅导班、学区房降降温》。

文章中说,如果校长老师轮换起来了,好学校、差学校之间的差距就被拉平了,自然也就没有学区房了。如此一来,教育资源也就公平了,也会助益减少辅导班。

我的第一反应,是哪个砖家又开始出馊主意了,但看看署名,发现原来是“媒体人”。

看来,现在想为我们的教育开药方的,不仅是那些专家学者,连媒体人也开始凑热闹。

让教师轮岗去消灭学区房,你感觉行吗?

学区房的形成原因,其根源是教育师资配置的不均衡。如果不考虑任何社会因素,仅仅按照教师轮岗政策设计的初衷来看,或许优秀教师交流轮岗未尝不是解决该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但教育所面临的社会因素,却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教育的走向。

教师交流轮岗试图解决师资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就是名校与较为差劲的学校进行教师间的对流。依现在的教育格局,名校多在城市里,而差校则在相对偏远的城郊甚至乡镇。倘若我们不顾及一个学校教学秩序的稳定和持续,不顾及教育在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相互适应性,只是单纯硬性地将优秀教师轮岗交流,其结果未必有利于教育向好的发展,甚至会适得其反。

让教师轮岗去消灭学区房,你感觉行吗?

所以,解决学区房的问题,解决教育师资资源不均衡的问题,不是把现有的优秀教师进行交流互换,而应该是培育能够成长起更多优秀教师的土壤,以整体提升教育水平的方式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比如这个过程中,从眼下教育师资资源的再分配,转到教育资源的初次分配上,吸引和吸收优秀教师、校长向薄弱的学校流动;加大对教育的均衡投入,减少行政对教育的干预,在一增一减中培育教师教学活跃主动的土壤。

让教师轮岗去消灭学区房,你感觉行吗?

但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不在教室上课却为教育事业操心,实在是太容易犯纸上谈兵的错误。

就算像作者说的那样,轮岗不会给老师的生活带来不便,“并没有任何困难,也不存在所谓老师因为通勤太过奔波的情况,毕竟一个区域内,既有好学校,也有差学校,有些甚至只有一墙之隔。”那么,很多地方的作法也起不到均衡师资的作用。

让教师轮岗去消灭学区房,你感觉行吗?

其实,学校间差异最大的,根本就不是师资。

尤其近年来,已经没有了民办教师,所有教师包括代课教师,都是科班出身,大学毕业。坊间早有定论,让一所普通高中的老师去教重点高中,让重点高中的老师来教普通高中,重点高中的成绩仍然会远超普通高中。造成学校间差别的初始原因,是当年一味地把大部分资金投入到某几所重点中小学的建设,造成一家或几家独大的局面。然后,越强的学校,越可能招来好的老师,吸引到好的学生,拥有了更多的社会资源,形成了良性循环。现在不从根源上入手,只打老师的主意,根本就不顶用。

解决教育均衡,只能靠增加投入,提高待遇,改善环境,吸引人才,留住生源。

让学生减负,只能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的规则,或让高等教育资源极大丰富,人人都能选择喜欢的学校。

做不到这两点,只靠折腾中小学教师,没用。

对此你怎么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