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钱币收藏的心得:眼力篇

眼力,鉴别钱币真假永远是钱币收藏最热闹的话题。提高自己的眼力,只有一条途径,那就是多过手,没有其他捷径。

试想如果你连真的都没见过,怎么能鉴别真假?只是要达到东西过手的目标,大部分人就只能靠花钱买入来实现,因此在积累到一定经验前,吃药是免不了的(买到假币),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能不用花钱就近距离接触到真品钱币。

1、多去博物馆

中国钱币博物馆,每天上午9点开门,下午4点关门,票价10元,周一、周日闭馆,地址在北京市西城区西交民巷17号,就在人民大会堂的南边。

浅谈钱币收藏的心得:眼力篇

上海造币博物馆,预约参观,上海市普陀区光复西路17号,就是原来上海造币厂。其他城市也都有类似的钱币博物馆,上网搜搜就能找到。

去钱币博物馆的目的还是多看,多看真品,看多了真品,自然看到假的东西就觉得哪里有点不舒服,虽然你可能说不上来什么道理。

浅谈钱币收藏的心得:眼力篇

最忌讳的就是上来就去旧货市场捡漏,现在的地摊货还有真的吗?抱着捡漏的心理,在初期看的都是假货,天天看假的,自然就觉得真的不靠谱,然后这类人还更愿意选择性忽视,只听有利的声音,不利的什么也听不进去,装睡的人,你不可能叫得醒,这样眼力永远提高不了。

2、钱币的常识必须学习,而且要参照实物去学

看的多了,不买也不行,毕竟博物馆的东西你不能用手拿,不过在每一次买的时候,你都要认真去学习,这枚币为什么对,为什么不对?

在入手钱币的时候学习,效率最高,也就是参照实物去学。光看别人的文章是学不来的,离开了实践去想象、空谈,对自己眼力的提高,没有任何意义。真正的眼力是锻炼出来的,真正的经验是积累的出来的。

浅谈钱币收藏的心得:眼力篇

评级币也有假的,上面这些都是假的评级币,所以根本还是需要自己的眼力过关。

还有一点要强调就是评级币,现在评级币比较普及了,很多人买了评级币,有了保障就忽略了学习,但是砸了盒子变成了裸币,你就又迷惑了,所以即使入手了评级币也要去看、去想。

3、都需要学什么?

其实钱币的常识无外乎就是底板、边齿、色泽、包浆、自然程度、特征细节、铸造工艺这点东西,现在网络发达了,很多答案并不难寻找,打开手机搜一下马上就有了,其实就在头条里我之前的一些文章,就已经讲过这些:

《 》(从造假工艺学鉴别,里面有底板、字口的鉴别知识)

《 》(从造币厂的历史入手,讲银元的题材和品种的知识)

《 》(讲版别和价格之间的知识)

《 》(还是钱币价格方面的一些常识)

在这里我只给出一个学习的顺序:先学铸造工艺,再学底板、边齿相关的知识,然后再记住各种钱币的特征细节。色泽、包浆、自然程度这些看多了自然就会了。先学铸造工艺的好处是,能解决你在学习底板、边齿时的疑问,也就是你能明白原理。

浅谈钱币收藏的心得:眼力篇

火气太重,鉴别钱币时人常说的,这个你看多了自然就有感觉了,还有这枚币是同模伤的假币,这些知识是需要你学习的。

但有些人很少主动这样做,也很少想过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寻找答案。事实上,只有那种通过寻找、验证的答案,才会让你记忆更加深刻。会问,但要会问有水平的问题,会找,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这才是学习能力的一种。

4、不要怕交学费

任何一个老手,都是一路摸爬滚打过来的,吃过药、买过贵的、受过骗、交足了学费,才锻炼了出来,不交学费哪个学校让你毕业?不能因为怕交学费就不买币了,不买币就没有机会上手实物,前面不是说了要参照实物去学吗?

浅谈钱币收藏的心得:眼力篇

所以弯路可以少走,但不可能不走,买到假的、买贵了,就去学习、去总结,为什么这次失手了,然后你就成长了,你的眼力就提高了,切忌是交了学费,眼力没有长进,下次继续交同样的学费。

钱交了学费可以再赚,而眼力永远是你自己的,最后你的眼力提高了,才是最大的价值收获,要记住这一点。

总之,钱币收藏的眼力,就是多看、多学、多经手钱币实物,日积月累才能收获,没有什么捷径,收藏本身就是一种修身养性的爱好,你要耐住性子,放平心胸,急功近利的人不太适合搞这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