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曾國藩綽號“曾剃頭”?湘軍屠城河水盡赤,兩歲小孩都不放過

為何曾國藩綽號“曾剃頭”?湘軍屠城河水盡赤,兩歲小孩都不放過

“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這是曾國藩一名弟子對師父的評價,可再完美的人也有爭議。常言道,死後蓋棺定論,曾國藩去世早已過去了一百多年,人們對他的研究熱情非但沒有減少,反而與日俱增。

熟悉曾國藩生平的人都知道,他有個綽號“曾剃頭”。曾國藩奔喪回家後,地方鄉紳都請他出來主持湘鄉團練。雖然太平軍席捲湖南,好在家鄉長沙府湘鄉縣不是太平軍進軍的必經路線,因此生活相對安寧,“我曾家人人皆習武藝,外姓亦多善打者,土匪決可無虞。粵匪之氛雖惡,我境僻處萬山之中,不當孔道,亦斷不受其蹂躪。”

為何曾國藩綽號“曾剃頭”?湘軍屠城河水盡赤,兩歲小孩都不放過

無論曾國藩有多高的評價,湘軍屠城事件成為他身上最大的缺點。湘軍有記載的大規模屠城事件共有三次:咸豐八年四月,湘軍李續賓部攻破九江,進行了屠城;咸豐十一年八月,曾國荃部攻破安慶,數萬安慶軍民被屠殺;同治三年五月,曾國荃部攻陷天京,對南京城進行了血腥大屠殺。

在上面三次屠城事件中,以南京城屠城事件最常被人提及。1864年6月,天王洪秀區病死,忠王李秀成輔佐幼天王洪天貴福,並率領四千名太平軍又死守了南京城一個半月。

為何曾國藩綽號“曾剃頭”?湘軍屠城河水盡赤,兩歲小孩都不放過

7月19日,湘軍通過在太平門城牆根下埋設炸藥,炸燬城牆,湘軍蜂擁而至,屠殺即將開始。那麼湘軍佔領南京城期間,究竟殺了多少人?南京城被湘軍攻破前,太平軍及南京城老百姓十萬人無一人投降,他們讓湘軍吃盡了苦頭。

天京被攻陷前,曾國藩曾說,“今粵匪之變,其中兇酋悍黨,如李開芳守馮官屯、林啟榮守九江、葉芸來守安慶,皆堅忍不屈。此次金陵城破,十萬餘賊無一降者,至聚眾自焚而不悔,實為古今罕見之劇寇。”

為何曾國藩綽號“曾剃頭”?湘軍屠城河水盡赤,兩歲小孩都不放過

報復開始了,曾國藩幕僚趙烈文在《能靜居日記》中詳細記載了湘軍攻破南京城以及屠城的全過程,“‧‧‧‧‧‧沿街死屍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戮以為戲,匍匐道上。婦女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

至於湘軍在南京城屠殺的人數,有一種說法,“三日之間斃賊共十餘萬人,秦淮長河,屍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兩歲孩子都不放過,經過這一次屠城,南京城內連一棵完整的樹都找不到了,護城河河水盡赤,“曾剃頭”的綽號也就被人們叫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