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面的香汤怎么做?

小吃学院

阳春面又称光面、清汤面或“清汤光面”,汤清味鲜,清淡爽口。阳春面能上大酒店的餐桌,关键是碗汁所用的葱油和“香汤”。香汤的做法相当讲究。



1、准备香汤的材料。排骨1000克,排酸五花肉100克,前腿肉100克,脊骨1000克,大骨1000克,肘子200克,猪蹄500克,猪皮100克,三黄鸡一只约1500克。全部材料泡清水中2小时以上,然后焯水15分钟,沥干水分。

2、香辛料。香叶8克、甘草2克、当归2克、草果2克、八角8克、肉桂10克、小茴香12克、花椒8克、砂仁5克、干姜5克、肉豆蔻4克、草蔻4克、陈皮3克、丁香2克、良姜4克、山柰3克、木香3克、白芷3克等,放入锅中焯水15分钟,要求焯到水没任何颜色,取80克装入料袋中。

3、鸡蛋清300克。



4、锅中加9000克水放入香料袋,汤所需的食材,大火烧开,小火煮3小时,滤出汤汁倒入另一锅中,再加入9000克水,煮2个小时,滤出汤,倒入前面的汤锅中,第三次再加煮2小时,滤出也倒入前锅中。

5、汤锅放火上,大火烧开,转小火,放入鸡蛋清,使汤变的清可见底时,捞出熟蛋清弃用,再用高密度滤布滤出清汤。到这阳春面的“香汤”制做完毕。


小吃学院

作为一名口味清淡的南方人,壹周君还是很喜欢清汤挂面的阳春面,只有面条、清汤、葱花和漂在汤上的油星儿,好像什么都没有;但一碗阳春面,又透出一份清香,一份醇鲜。

在民间传说中,乾隆一直与各地小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的,这一次,他又对上了阳春面😁

传说是这样的:阳春三月的一天,乾隆南巡到淮安。他避开了文武百官,带着汪廷珍在城内到处转,来到了一个面摊坐下来,想吃点吃的。不一会儿,摊小二端上一碗面条,根根利利爽爽,淡酱色面汤清澈见底,汤上浮着大大小小金色的油花和翠绿色的碎葱花,阵阵香味扑鼻

当乾隆得知这个东东还没有名字时,便说:“现在正是阳春三月,那就叫‘阳春面’吧。”从此,“阳春面”的大名传开来。

可叹,就连一碗小小的阳春面,也能牵扯到这位尊贵的皇帝。

在壹周君眼里,阳春面就是清汤光面,汤清味鲜,清淡爽口。

阳春面单从外形看,好好清汤寡淡,但其味道与其清淡外表可是大不相同:清淡的汤水清中带鲜,加上面爽滑中带韧已经是爽口至极,再加上点睛之笔——炸葱油更是多了一份醇香的味道。

阳春面的面条并没有特别之处,最有特色的还不是面,而是汤。

而汤中,最关键的,当属猪油板。

汤上的油星儿也很关键,油星儿必须要用猪板油在锅里加一点水慢慢熬制,使之挥发出特有的香气。

阳春面里并没有肉,点上猪油则增加荤腥味儿。猪油是淮扬菜、苏帮菜和上海菜等菜系面点常用的油类。

面条下锅,等到煮熟盛碗,用筷子对面条略做整理,舀入高汤,且面条高于高汤。最后撒上葱花,阳春面就做成了。

面是细面,加料是可以DIY,上面有2根菜心。理论上,阳春面是没有浇头的,需要另加,我加过泡椒鸡丝、素鸡、酱爆猪肝、辣酱……每一个都好吃!


武汉壹周

既然问的是香汤,我们就直接进入主题,只说汤,不说面。对于任何汤面来说,一碗好汤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正宗的阳春面因为没有浇头,所以对汤头的要求非常高,一定要用骨头熬出来的高汤。(当然不能为了图省事去买一包白象大骨方便面了事)。而阳春面分白汤和红汤两种,区别就在于是否放酱油,所以我就只说白汤的做法。

第一步:先烧一锅开水,放入棒子骨,焯水几分钟,把骨头里的血水煮出来,捞出棒子骨,倒掉水。

第二步:锅里加入冷水(冷水要一次性加够,不要后续再加水,冷水可以使肉外层的蛋白质不会马上凝固,这样里外的蛋白质才可以充分的溶解到汤里,使汤的味道更鲜美。),放入姜片,一定要是老姜,再放入焯水的棒子骨,放点胡椒粉,最后很重要的一点是滴几滴白醋(醋可以使骨头里的钙和磷溶解到汤内)这样汤的味道才能更鲜美。同时不要过早的加入盐,等到快起锅的时候再加入食盐,如果过早的加入,盐会使肉里的水分很快跑出来,会加快蛋白质的凝固,影响汤的味道。

第三步:用勺子顺时针方向搅动均匀,盖上锅盖,用大火煮,当高压锅里出气了,先用大火煮3分钟,再用小火煮30分钟,闷到里面不出气了,再开盖。

第四步:把浮在汤上的油舀出来,也可以留着做菜用,当然如果喜欢肥汤的话可以留着。

一锅高汤就这么简单的做好了,剩下的就是下面了。


鼻油忒缶


童话里的神仙

阳春面是面条中最实惠的一种面,经济、味美、吃飽肚子。做法超简单。

一、猪大板油上锅熬成油,熬稍老点香,装碗中作每次吃I面用。

二、碗里放葱花,盐、糊椒粉、鸡精、生抽、一勺猪油备用。

三、锅烧开水将三两细面放入锅中烧开加一点凉水再煮开。

四、用勺向碗里盛半勺面汤,用筷子将面整齐挑入i漏勺里,码入汤碗中即可。

小貼士:

l、以前面条店里卖的阳春面价格最便宜,根木就没有高汤。

2、現:在大飯店里为了好吃会加入骨头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